|
别名白芍、将离、婪尾春、余容、犁食,属毛茛科、芍药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株高1米左右。具纺缍形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茎丛生,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矩形或披针形,枝梢处为单叶。花单生,着生于当年生枝顶或近顶端的叶腋处,花色有白、黄、粉、红、紫色,花期4--5月,瞢荚果,内含黑色种子数枚。(见图1—17)
芍药品种极多,常见栽培种有五种类型。
(1)单瓣型:雌雄蕊发育完整。周围有1--3轮阔广花瓣,每轮通常5片,如紫玉奴,紫蝶献金等种。
(2)金蕊型:花药花丝粗大,雄蕊渐瓣化成金黄色。
(3)白头翁型:又称矮子型,花丝全变成狭长花瓣,花药消失,位于雌蕊周围的花瓣突出高大。其中有青山卧雪、紫芙蓉、乌龙探梅等品种。
(4)半重瓣型:外部雄蕊全部瓣化,近中心的雄蕊数量不多,雌蕊退化为小型。属此型品种有白玉、红云映日、杨妃出浴、金带等。
(5)重瓣型:花瓣密生已无雄蕊痕迹,甚至雌蕊也退化,中心花瓣细小,全花近似球形。属此型的有粉玉楼、美人面、紫绣球等品种。
[习 性]
原产我国北部及西伯利亚。性耐寒,喜阳光,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较肥沃的砂质土。低洼地p冰地不宜栽种,夏季不耐炎热。
[栽培技术]
繁殖:常用分株繁殖、芍头繁殖也可以播种。
分株一定要在秋季进行。以10月间地上部分枯茭后分枝为宜:不宜在春季分株。俗谚有:“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之说。分株时将根丛挖出,抖附土,用利刀顺其自然分处切开,每丛宜有2--3个饱满粗壮的芽及3--4条长15厘米左右的根,过长过粗的根可切掉药用。栽植的第二年开花,3--4年后又可进行分株。如10年不分株,就会转向衰败,故每6--7年就应分株1次。药用芍药多用芍头繁殖,在芍药收获时,将其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全部切下药用,所遗留的即为芍头。视其大小及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情况切块,每块以底宽4---6厘米,厚3--4厘米,具2--3个粗壮芽苞为宜,栽植后第3--4年开花。亦可朋芍头育苗,2年以后起土,再按分株繁殖法分株。
管理:地栽栽植穴宜大,并施足基肥,栽植深度不宜过深或过浅,一般芽上覆土3--4厘米为宜。覆上同时予以适度镇压。栽培中注意松土除草和挖土,平时不要浇水,但在开花前保持土壤润湿,可使开花美大。施肥宜在冬前(护芽肥)、早春(提苗肥)及开花前后各施1次。当植株可以明显分辨出主蕾时,需及时剥去侧蕾,使主蕾开花硕大。若主蕾发育不良,则可选留1个较好的侧蕾。一般1茎只留1花,立以支柱。花谢后立即剪去花朵,以减少养分消耗。
盆栽宜用较大深盆栽植,盆底放碎瓦片等作排水层,盆上用普通培养土加入基肥,放阳台或室外阳光充足处培养。冬季,平剪去枯萎的地上部分,将盆仍留室外或将盆卧地,盆面覆土加以保护。生长期间结合浇水施用追肥,剥侧蕾,剪残花,同于地栽。
[用 途]
芍药花容娇好,以布置花坛、花境。姿态高雅,可作盆花、切花以布置花坛、花境。
其根可人药,具有镇痛、利尿的功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