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褐蝈螽
俗称吱啦子,山草驴。
拉丁学名:Gampsocleis sedakovii obscura (Walker,1869) 属于直翅目,螽斯科,蝈螽属。
体长4-5 厘米,前翅较优雅蝈螽(蝈蝈)窄,末端及尾,后翅未完全退化,但已丧失飞翔能力。从外形上看,暗褐蝈螽似缩小并拉长版的蝈蝈,因此常常被当成蝈蝈叫卖。可是倘若听了他们的鸣叫声,就知道他们和过过完全是不同的种群。 暗褐蝈螽的鸣叫方式很有特点。他们有独特的开场仪式:先是“啧——啧——啧”吊嗓,然后才是正规演唱“啧嘟嘟嘟”的声音,犹如一台小马达,又似足球场上的哨声,频率非常得快。
暗褐蝈螽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东南部,华北,以及山东沿海地区。国外还分布在朝鲜半岛,日本岛北部。其生存环境和蝈蝈大同小异,但是他们比蝈蝈能利用更多的生态条件。蝈蝈一般栖息在灌木丛中,比如山枣树,棉槐,和必较高的蒿草,剌人草从中。这些地方暗褐蝈螽也很喜欢,不过他们依靠完美的保护色可以藏身于低矮的草丛中。本人曾经在军用机场的草坪上听见很多叫声,但是却很难发现他们的身影。由于生存环境的多样性,暗褐蝈螽得体色非常的多变,颜色有翠绿色,暗绿色,褐色,土黄色,绿色褐色混合的杂色等等。
暗褐蝈螽为杂食性,偏肉食。他们需要很多的蛋白质。各类小昆虫,蚯蚓,都是他们盘中餐。其捕食速度快,动作灵敏,和蝈蝈不相上下。生活习性上,暗褐蝈螽会随着天气,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而改变活动地点。早晚天气凉爽,或者湿度大的时候,他们会呆在地面上鸣叫。当艳阳高照的时候他们则爬到枝头上欢快的鸣叫,这个时候是捕捉他们的最佳时刻。
由于暗褐蝈螽的生存环境,食性,都和蝈蝈非常的相似,在这两个物种分布重叠的地区,为了避免竞争,暗褐蝈螽的若虫出土时间总会比蝈蝈若虫要早半个多月,而成熟期也相应的要早半个多月。在辽宁南部地区,暗褐蝈螽的强势时期为六月中旬至七月下旬,而第一批蝈蝈则出现在入伏前后,也就是七月中旬以后,等到了立秋的时候,就是蝈蝈的强势时期了,那时候暗褐蝈螽基本上已经退出了鸣唱的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