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6 16: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对江浙黄腾笼以及其配件的也演变有个大致的推断:
1、清代及以前的江浙黄腾笼都为“轿子笼”,现在云南、贵州、河南的黄腾笼具不正和我们以前的轿子笼相似吗。
2、清末民国出现了现在模式的“常熟笼”现在也叫长寿笼,但比现在的笼子略小,后来慢慢的大点了,演变出现在的尺寸。
3、有了长寿笼才出现了“门面”,即:粟子罐、螳螂板、接食,后从三只慢慢演变为四只,加上短跳三根,长条两根统称为九件。
4、清代及其以前的瓷罐为两只,一个装粉,一个装水,民国时笼子变大后为了配上门面于是多了一只砂食罐(其实这个罐子现在也多不用,只做摆设)
5、民国的门罐多为三只,即只有一个粟谷罐,后来才演变为四个套。大多老门面都是三件,难得有四件的多为民国后期,红木镶瓷的门面已经是民国末了。
6、钩子都是因为有了长寿笼才有的,自然是民国的产物,极少会到清末。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