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4-21 19: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散点石作主山体的陪衬)
作为山足水面空白空间的划分物: 盆景是三度空间造型,它不可能像山水画那样让山悬浮在半空中,下面用云或其它一些什么省略而去。盆中山石必须生根座牢。当我们把主体和客体的山石在盆盎中立定的时候,剩下的空白空间就需要细致处理了。盆景界行话说,“峰好立,足子难处理”,就是指这一道工序。而散点石的摆布,就是对山足水面空白空间的处理和划分。前面说过,散点石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要产生一种扩张感,具有张力作用,使它能在空白空间中发挥占据空间的效能,所以散点石的布置若得当,则山足水面就能被合理划分,富于变化。
(散点石在空白空间的划分)
在山水盆景中,特别以一个开合为格局的盆景中,起“结”势的作用:我们知道,在盆景中,特别有主、客山体同时存在的,以一个开合为格局的盆景中,它们的走向安排,一般蕴含“起、承、转、结”四个环节,所谓“层层得势”就是指这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而“结”就是这四个环节的完成点。散点石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结点”,它在一幅气韵生动的整体画面中起收势,以及对山体态势的发展起最后交待作用。
(散点石在一个开合格局中起结点作用)
在运用散点石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盆景不是生产中的系列产品,而是千姿百态的艺术品,每一盆盆景,即使有同一开合的布局格式,它们的主、客山体的摆布、态势都是有所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无论运用散点石划分空白空间或“结势”,都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有必须服从整个画面山势走向发展,和山足水面空白空间的处理需要,同整个画面相得宜彰,即是说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②运用散点石要大小相间。因为散点五的大小不同,它们所产生的视觉心理扩张力是不同的。大的散点石,视觉张力要大些,占据空间效能要大些,小的散点石则相反。所以,放置大的散点石,空白空间的“留白”就会减小,安置小的散点石,空白空间的“留白”则会相对多一些,二者结合使用,就可以造成散点石和空白空间的有机结合,如画论所说:“计黑当白,计白当黑”。并打破空白空间的沉闷和单调,造成一种特定的艺术效果。
③散点石所占空间位置不同,也可以不均衡地划分空间,在同一山足水面空白中,散点石摆布的位置不同(即使它们本身体量相同,视觉扩张力相等),也可能不均衡地划分空间,打破空白的均衡和单调。但要注意,如果把大小相同的散点石均衡地排列在山足水面空白中就起不到这种艺术上的作用了,因为这实际上成了一种几何学上的排列形式。同时,当散点石起主、客山体的陪衬作用时,要因面而树,变化相宜,使其和主、客山体比例协调。比如:不能用一块或一组尖而细的散点石,作为一块浑圆的主体或客体的陪衬,也不宜在较为矮小的主、客山体下衬一块或一组体量与之相近或相等的散点石,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散点石应有的作用,还忽视了构成艺术中“体、面”与“点”之间的差别。
④散点石的植物配置,以苔草为主,如可用苍蒲、虎耳草、星星草等装点,这样也符合“疏点草苔”的表现方法,同时还可以在其上面放置亭、台等点缀物,深化盆景主题。
山水盆景选盆
山水盆景因其景观留有大量水面,点缀有低矮的散点石和船筏亭台,因此一般选用盆沿极浅的大理石水盆,水盆形状视石材的形状及色彩、造型等而定,可选用椭圆形、圆形、长方形等,色彩一般都选用白色。紫砂水盆及土陶水盆也可用于山石盆景造型,但因其色彩、深度的局限性通常只用于较为特殊的石材或造型。无论选择何种盆盎,均应以造型景观效果是否被衬托突出为主要目的。
(山水盆景选盆宜浅而水面宽阔)
植物的栽种与配件的点缀
山水盆景的山石组合造型完成之后,应当进行植物的配植和配件点缀。画论上说:“山之体,石为骨,树为衣,楼台亭桥为其点缀。”石是无生命的造型固体,而树才是体现其景观生命的象征。行话说:“石好立,植物配植难,”可见植物在山石盆景中的重要性。内行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山石成型后,盆景景观实际只完成了一半,要待植物配植后才能算完成,往往植物配植所花费的精力、时间,超过组合石材所用时间。
(植物与配件的点缀)
配植植物,以叶细枝矮为好,不同景观配不同的植物。如孤峰式景观,可选用技干较为苍老粗壮植物;群峰壁立,可选用丛林繁茂的组合型配植;平缓山坡,点缀配植矮小植物。同时可运用烘托、点缀、穿插、飞出、重叠、密植等手法来具体操作,但要注意一般配植规律比例中的“丈山尺树”的规律,总的说来还是以“起、承、转、结、合”的构成原则配植为好。
配件是在山水盆景中起点题或衬托作用的,但要注意,山水盆景创作不应以点缀配件为主,而应以景观造型为主。配件不可堆砌、乱放,要藏露、疏密适度,要讲究“近大远小”的法则和透视关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