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识小黄蛉
大约是自己4、5岁的时候,那是一个严冬的晚上。一大家子人在爷爷家吃晚饭,席间大伯从兜里掏出个有机盒子,出于好奇,我凑到跟前去瞧个究竟。
但见满盒子的黄色米粒大小的虫子,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问后得知此虫名为小黄蛉。那年应该是1980年,在那个时候,能看到这么一盒东西,对于我来说是绝对稀罕的。
不过,大伯的盒子估计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擦了,感觉脏脏的,从观赏角度上说,给人一些不是最舒服的感觉。那时,我就在想,等我要是有盒这样的小虫子,一定好好伺候着。
又见大黄蛉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从部队转业回沪,中午的时候便有机会可以去父亲单位的食堂用午餐了。那天吃了午饭,忽闻办公室中传来好听的虫叫声,寻声找去,似乎是在一件工作外套的上衣口袋里传出来的。
正想翻出来看个究竟,衣服的主人来了,厉声喝道:“怎么这么没教养,谁让你乱翻我的衣服的。”
无故被训斥了一通,低着头,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父亲这时也进来了,啥都没问,虎着脸瞪着我说:“怎么这么不懂事!一天到晚惹事!”
我冤呐,我犯了什么罪孽了。一个8岁的孩子,生性好奇有错吗?
后来,曾偷眼看到那个“衣服的主人”象防贼似的防着我,然后拿出那个黑色的盒子,里面并不象我大伯养的一大群,而是分成2格的,就养了2条虫子,比小黄蛉大些,颜色却是一样的。
我也没问,看着那人就不顺眼。
和吉儿的相遇
父亲办公室里还有个年长一些的爷爷,很和善,见了我总是笑盈盈的,我也喜欢和他闲聊。某日,见他桌上放了把细长的葫芦,觉得好玩便问是何用处。
爷爷笑呵呵地拔掉塞子,然后拿出铜丝做的圈,将葫芦口朝下稍稍用力甩了一下,一条通体翠绿的虫子便趴在了他的衣袖上。
我大叫:“哇,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又这么小的蝈蝈。”
爷爷笑了,说着叫吉儿。
后来,果真听到那虫子发出的吉吉吉 吉~~声。
第一次养小黄蛉
大约是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是一年冬季,别人送了父亲一个双格的有机玻璃做的虫盒,里面还各装了1只小黄蛉。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自己的虫子了,好开心。只是把那盒虫子宝贝的厉害,从来不曾拿出来招摇过,连最要好的伙伴都没舍得让他看。
小黄蛉单养着并不爱叫,所以每逢它们鸣叫的时候,听着那宛若金属质感的鸣叫声,觉得尤为珍贵。
最为宠爱大黄蛉
等到自己读初中的时候,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我的零用钱也渐渐多了一些。于是,便偷偷买了个有机玻璃的虫盒,边是仿玳瑁的那种。一直很喜欢那个盒子,母亲也很喜欢,总是笑着说白天由她帮我保管并喂食,晚上则留在我的枕边,让它陪着我入睡。
母亲在我读初二的那年去世了,去世的时候,枕头下放着的便是我的那盒大黄蛉。
后来,接触过很多很多的虫子,唯独最为钟爱大黄蛉,想是对妈妈的一种追忆吧。
永远的菜鸟
虽说养的那个小东西叫鸣虫,但我却更爱看它们,即便它们不叫,但一定要好看,盒子一定要干净,须抓一定要齐全,至于膀子如何,这点从来都不是我最为关心的。好在我较为偏爱大黄蛉,大黄蛉偶尔会遇到个别叫的特别难听的,通常都叫的不错。
最近因为换了工作单位,离万商很近,又在论坛混了段时间,算是尝试了各种各样市场上能买到的虫子。养是养了,但因为以观赏为主,似乎总是停留在视觉上,呵呵~~不思进取,永远的菜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