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得空,看了几篇帖子,仿佛冬季一到,有关安记的帖子就很热闹。于是,有些话在此为快一吐。
清舞宝兄,看了你发的几个帖子,很感激兄为天下虫友作出的一份努力,道声辛苦。但回复有些朋友的质疑,也看出你的不高明,我说说,您听听,不妨一笑。(按:玩安师傅的虫已近十个年头,对”安记“的虫有些体会。因属个人感受,在此不做评价。“物各有所好,违之伤自然”。)
当头一问,何谓“北京虫文化”?作为分家,如您所说作为硕果仅存的北京分家,面对大江南北的虫友,是否可以早点详尽系统的讲讲,让大家知道“北京虫文化”的历史脉络,虫的种类,如何饲养,如何赏玩,玩虫的逸闻趣事等等,从而体会京味,了解京文化的独特。此举必解我辈之渴,去种种疑惑。期待!期待!
若真为了发扬鸣虫文化,以后不妨多发些鸣叫视频,多多介绍安师傅对黑虫鸣叫的审美心得,毕竟怹是此中方家,体会当有独到之处。如此,不仅对南北虫痴的鉴赏有益,更可凸显安记的优势。一味作这笔头的计较,与谁都无宜。更不必提最后一篇之类的话。
一人难称百人心,一虫何谈众君欢。有安师傅对北京鸣虫的介绍和指点,好与坏,贵与贱,仁智各见,爱谁谁吧。
关于匾的事,您还是看效果吧,效果不好咱就不提呗。好黄眼儿怎么出的,玩几年虫大家都有数了。公道点说,匾的内容提的有些欠妥,遭人诟病也可理解。早晚说话的是虫不是匾。更不是题匾的人。
安师傅从默默无闻的分虫,到现在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实现销售产品,是好事。别碰到点事儿就收了,出来混谁不得还哪。支持安师傅,以及尚在北京苦苦分虫的诸位师傅。
青鸟论坛是虫友的幸事,期待更多的玩家介绍更多独具特色的“虫文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事,在当下挺可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