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我們常常看到有朋友在問相同的問題,不外乎是飼料與保溫等問題,也有很多鳥大大已經不想再一直回答同樣的問題了,所以在此傻小孩想說一次把問題全解決,以傻小孩以前搜集的資訊及自身的經驗,統整出一篇幼(病)鳥飼養手冊,希望能幫助更多的養鳥朋友們。
如果你想養一隻會黏人的小鳥,建議你從幼鳥開始養起,而在養幼鳥之前,必須的幼鳥飼養資訊還是要先知道。做好所有準備,再精心選擇最適合自己,也最健康的幼鳥,才能讓你家小鳥成為一家的小開心果,讓大家都可以更快樂!養寵物雖然麻煩辛苦了一點,但是其中得到的樂趣與感動卻是無法替代地美好,這就是我們喜歡養寵物的原因,對吧?
在這篇文章裡,將介紹一些比較方便、簡單且安全的幼(病)鳥飼養法,也統合了許多鳥友的經驗,整理出這篇大篇幅的介紹與詳細講解,以幫助剛入門的養鳥新手,並在眾多幼鳥飼養方法中可以找到一個比較簡單且廣為人接受的方式統整,最重要的是能用最少的花費達到最好的效果,減少幼(病)鳥因人為疏失而傷亡的機率。
內容包括健康幼鳥的判斷、雛鳥飼料的調配選擇及餵食器具與方法,還有重要的保溫方式、保溫箱的製作方法與範例,其中也補充了病鳥的照顧方法,詳情就請繼續往下看啦!
一、健康幼鳥的判斷
判斷一隻健康的幼鳥,甚至是成鳥,都有五個檢查的重點~這在購買幼鳥時非常重要!
檢查重點注意事項
1、精神
當嗉囊空時會自動索食 ,叫聲也響亮,尤其是一個月大的幼鳥精神會特別好,非常活潑,甚至有想飛的動作。如果幼鳥精神不好,一直澎毛睡覺,甚至不吃飯,就可以非常肯定有問題,強烈建議馬上給專業鳥醫生檢查,通常病情嚴重的不到一天就會死亡,千萬不能延誤救援時間,其間必須做好適當的保溫,並餵食飼料,增加病鳥本身的抵抗力,延長存活時間,並盡快送醫。
2、眼睛
一隻健康的鳥在清醒時,眼睛一定是圓的,如果是半張開,甚至一隻閉起來,那可能已經有了問題。這在小鸚身上經常發生,是眼疾嚴重前的徵兆,必須盡快帶去給專業鳥醫院檢查並治療,有時看起來單純的眼疾可能只是某種嚴重疾病的其中一個病徵而已,如不盡快治療,可能導致失明,甚至是死亡。
3、食慾
小於二十五天大的健康幼鳥食慾都特別好,吃飯一定吃到嗉囊撐到塞不下,如果有吃一半就開始睡覺的狀況,可能他的體質不是很好,導致精神與食慾的減退,這時必須補充營養,並帶去給專業醫生檢查。如果完全不吃,請參照第一點的做法,後面會再詳述保溫的方法與飼料的補給。
4 、肛門
健康的幼鳥肛門是乾淨的,沒有沾到任何排洩物,肛門也沒有堵塞。如果肛門外沾到排洩物,可能是因生病而出現拉肚子的病徵;若肛門直接被硬掉的排洩物堵住,那可能是吃的飼料太乾,缺乏水份,導致糞便無法順利排出。如出現上述狀況,應立即帶給專業鳥醫師檢查,以免肛門發炎潰爛,甚至是死亡。
5、胸骨
這是判斷幼鳥及成鳥健康肥瘦的關鍵方法,也可以此做為判斷幼鳥體質與抵抗力的參考。
方式:摸幼鳥胸前中央的胸骨及胸骨兩側,應該呈橢圓形,並有肉,沒有很直接摸到中央胸骨的骨頭。若摸起來呈三角形,甚至胸骨兩邊凹陷沒有肉,第一個最輕微的狀況可能是吃得不營養導致太瘦,而第二個最嚴重的可能是因為久病而消瘦。若幼鳥前面四項檢查都很正常,那第一個可能性比較大,鳥體可能會因為營養不良而體質稍差,抵抗力較弱,只要補充微生素與營養即可漸漸補回來;若幼鳥精神不好又有消瘦的狀況,強烈建議馬上給專業鳥醫生檢查,以免出鳥命。
補充:另外對於健康成鳥或中鳥的判斷,可由他平時的作息判斷。正常的成鳥睡覺時大多是站立著,一腳縮起來睡覺,平時也很活潑,會整理羽毛與鳴叫。而生病的成鳥睡覺則大多是雙腳站立、澎毛、趴著或蹲著睡,而且不整理羽毛,也不常張開眼吃飯或鳴叫,更嚴重的會一直睡覺。出現這樣的狀況就已經嚴重生病了,一般不會引起很大不適的病狀,是無法用此方式察覺的。
此方式不適合毛還沒長齊的幼鳥。因為幼鳥睡覺大多都是趴著睡,或兩腳站立著睡,而且睡覺時間較成鳥長很多。所以幼鳥健康與否的觀察要從他醒著的時候觀察。
二、飼料與餵食
幼鳥的體質要從小培養,所以小時候的營養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營養不良,幼鳥長大體型會比較小,而且抵抗力相對也較差。而在餵食器的選擇方面,也很重要。餵食器使用不當,有可能造成幼鳥食道受損,嚴重的甚至吐血而死。
以下將針對幼鳥飼料的調配、餵食方法與餵食器的選擇做一個介紹。
(1)幼鳥飼料調配
以下提供兩種比較廣為人接受的方式,供鳥友們參考。
補充一點,通常一般鳥店都是直接餵食小米泡水而已,如果你的幼鳥還算健康,體質夠好,其實吃小米泡水也是可以的。但是幼鳥長大後的體型可能會較小,抵制力會較弱。下面提供的兩種飼料調配方式主要是給體質較弱,容易生病的幼鳥,及已經生病,需要支持體力的病鳥。擔心幼鳥生病或抵制力不夠的鳥友們也可以參考使用。並不一定只有這種調配方式才是最好的!不過傻小孩親自試驗的結果,是以下兩種效果比較顯著。
方法一是提供給不怕麻煩,願意自己動手做的鳥友們參考的,營養度也不遜於鳥奶粉。
方法 1
小米+蛋黃+(維他命+滋養丸+蛋殼+紅土)
PS、框起來的項目任一項都可以自由選擇添加,但建議至少要添加一項。另外,蛋殼與紅土選一項添加即可。
準備工具
(1)小米
可選擇圖上的合美健N10或圖最右的合美健雛鳥飼料,或是其他牌子的小米皆可。
(2)雞蛋 一顆雞蛋,水煮約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煮到蛋黃可以壓碎變粉狀為主。只取蛋黃的部份就好。(注意煮蛋時的水量,以免燒乾爆蛋。)
(3)維他命 可依照需要添加。如果是餵食病鳥,那請依照醫師指示添加。健康的幼鳥可以偶爾添加,以免降低鳥體本身的抵抗力。和滋養丸選一添加即可。
(4)滋養丸 可依需要添加。病鳥和健康幼鳥都可以常常食用,在這邊強烈建議添加,可增加小鳥平時不常攝取的水果中的營養,也可代替維他命。在不使用鳥奶粉的情況下,這是個不錯的營養補充法。
(5)蛋殼 對於病鳥及健康幼鳥,鈣質是很重要的,所以強烈建議添加蛋殼,或是墨魚骨。墨魚骨不太好處理,所以在這裡沒有詳加說明。蛋殼就很足夠了。剝下蛋殼後要把裡面那一層膜撕掉才可以用,以免黏在幼鳥咽喉。
(6)紅土 它的功用和蛋殼是一樣的,但因為目前對於紅土是否會造成鳥體的負擔還是有許多爭議,所以在此也不強烈建議添加,和蛋殼擇一添加即可。
(7)研磨盅 它原本是用來磨藥的,在此借用來磨滋養丸與蛋殼,並混合雞蛋或紅土。你也可以依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研磨器。這個小陶瓷研磨盅可在藥房買到,應該不會太貴。
調配方法
(1) 先將蛋殼或紅土磨成粉狀,再加入滋養丸,混合磨成粉狀。滋養丸泡水會膨脹,太大顆幼鳥不好吞食,所以強烈建議磨成粉狀或細顆粒狀。
(2)再加入蛋黃與小米。蛋黃與小米比例大約為一顆蛋黃加兩顆蛋黃的量的小米,可依你的需要自行增減。蛋黃、小米及剛剛磨好的蛋殼、滋養丸,整個混合至小米顆粒上黏有一堆粉狀混合物即可。
(3)可以一次做個幾天的量,放在保鮮盒,然後放冰箱,要用時直接挖出來加熱水,千萬不要用微波爐加溫。如果蛋黃在混合時還有水份,沒關係!還是放保鮮盒再放冰箱,冰箱的冷度可以將水份吸乾。
(4) 餵食前先用熱水泡軟,加入的水量跟煮飯差不多,剛剛好淹過小米的表面,以文鳥餵食器可吸起來為準。但水份不可太少,以免幼鳥消化不良。
餵食器 適合的餵食器:文鳥餵食器、湯匙 (詳細餵食器選擇與餵食方式下面詳解)
第二種方法比較適合懶得自己做飼料且願意奢侈一點,給幼鳥最好的營養的鳥友們做一個參考。 這也是對生病中的幼鳥最好的營養補給,而且又容易消化,等於是支持療法了!若是你手中有病鳥,強烈推薦此種飼料調配方式!
方法2 A21+Kaytee+滋養丸 (滋養丸可以自行選擇添加)
準備工具
1.A21:圖上最右邊那罐鳥奶粉,營養很充足,唯一的缺點是太油,而且完全只吃A21很容易引發念珠菌或嗉囊炎,所以建議再另外加Kaytee,混合食用。
2.Kaytee:圖上最左邊那大罐的鳥奶粉,它的營養不輸A21,而且有添加穀類,感覺較天然,唯一的缺點是光吃Kaytee,幼鳥容易餓,它的消化較快,所以還是建議與A21混合食用。
3.滋養丸:可自由選擇添加,其實如果已經有前面的A21跟Kaytee混合食用,其實不需要再添加滋養丸,但是在此還是提出這個選擇,供各位鳥友參考添加,不強烈建議添加。
4.補充:如果你選擇添加滋養丸,建議你用方法一中的研磨盅將滋養丸磨碎成粉再跟奶粉一起混合食用,以免顆粒太大卡在幼鳥上喙或咽喉。
可再另外加小米,用湯匙餵食,幼鳥較容易斷奶,營養度也夠。
調配方式
以上的東西就是大家所說的鳥奶粉,價錢並不便宜,但是其營養價值真的很高,我家小鳥因為吃了這些鳥奶粉而成長迅速,才六天大就已經是以正常速度長大的幼鳥的十四天大了。左邊這張圖就是從超幼鳥開始吃鳥奶粉的小黑文,他才六天大,卻已經是以正常速度成長的十四天大的大小了,甚至已經可以抓出來手養了,神奇吧 (因為母鳥愛吃奶粉,所以幼鳥也吃奶粉。)
ok~回歸正題,下面是調配方式,供鳥友們參考。
1. A21與Kaytee的調配比例是→ A21 : Kaytee = 1 : 5也可以 1 : 3 或 1 : 2,我自己是以 1 : 3 來調配,因為 1 : 5 幼鳥比較容易餓。
2. 用溫水調配至米漿的濃度。不過濃度是以幼鳥的年齡來變更,年齡越小的幼鳥濃度要越稀,隨著年齡增大而增加其濃度。因為年齡小的幼鳥,消化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濃度要稀,以免引起嗉囊炎;而年齡越大,消化能力相對就越好,濃度就要增加,不然幼鳥會很快就餓。
餵食器 適合的餵食器:湯匙、滴管、吸管、針筒(詳細餵食器選擇與餵食方式下面詳解)
(2)餵食方式:
正確的餵食方式著重於餵食器的選擇與餵食時各種小問題的注意。餵食的方式不正確也會造成幼鳥生病或死亡,所以這也是個很需要重視的問題。以下將詳述餵食時需注意的各種細節~
餵食器
適合的幼鳥
餵食器使用方式
湯匙
彎嘴的幼鳥
如鸚鵡
一般餵食鸚鵡幼鳥最好的器具是布丁匙。因為鸚鵡嘴是彎的。第一次餵食時建議先讓他餓到一直索食,然後只要將湯匙放在他嘴前,讓他嘗到食物,之後他就會向湯匙索食了。這是唯一最不容易傷到幼鳥的餵食方式,也同時適合上面介紹的兩種幼鳥飼料,餵食時需注意湯匙的角度要盡量保持平放,不可以用灌的,要讓幼鳥自己吃,他會夾著湯匙吃。用灌的容易讓幼鳥嗆到,以後甚至造成氣喘等疾病。
文鳥餵食器
尖嘴食穀幼鳥
如文鳥、胡錦\等
這餵食器在鳥店都有販賣,只適合用於食穀尖嘴幼鳥或食蟲尖嘴幼鳥。餵食方式很簡單,適合的餵食飼料只有上述的第一種蛋米,因為奶粉吸不起來。餵食時需注意下推的力道,且蛋米的濕度要夠,太乾就不容易下推,力道也就不好抓,而且幼鳥也比較難吸收,所以蛋米的濃度要跟文鳥餵食器剛剛好配合,剛好能將蛋米及其他奶粉狀配料一起吸起來為準。切忌用力下推,以免傷到幼鳥食道。且餵食時,餵食器以停留在幼鳥嘴巴讓幼鳥自己吃的到飼料為準,千萬不可以將餵食器直接插進幼鳥食道,以免造成食道受損,吐血而死。
此餵食器有一個缺點是容易讓幼鳥吃得太乾,所以每次餵食完記得摸一摸幼鳥嗉囊,如果硬硬的就代表水份太少,可再用滴管或小吸管,從幼鳥嘴巴旁的隙縫慢慢補充溫水,再輕輕按摩嗉囊混合溫水與飼料。
如果餵食之飼料太乾,容易造成嗉囊炎而消化不良死亡。所以餵食之原則為:寧願稀,不要乾。切記~~切記~~
滴管
超幼鳥及不肯索食之幼病鳥,或餵食奶粉之食穀類幼鳥
滴管可在一般藥局購買,以塑膠的小滴管最適宜,玻璃的易破,容易傷到幼鳥。適合餵食之飼料以鳥奶粉為主。餵食時需注意不要直接插進幼鳥食道,宜從幼鳥嘴巴旁邊隙縫慢慢餵食,以一滴一滴地方式慢慢餵,千萬不可一下灌太多,以免嗆到。
此方式較適合超幼鳥及病鳥,因為超幼鳥嘴巴較小,一般不容易有適合的餵食器,且餵食量也好控制,不容易嗆到。而病鳥多半不願意索食,所以有時需要強灌,而這方式剛好很容易控制餵食量,又不容易傷到幼鳥。非常適合生病的鸚鵡幼鳥。
是餵食鸚鵡病鳥的最佳推荐。
吸管
彎嘴的幼鳥
如鸚鵡
一根吸管前端斜剪,再將尖端削圓一點,以不傷到幼鳥為準。
它的本身功能與用法跟湯匙是一樣的,就是用尖端斜剪的部分充當湯匙。它的優點在於吸管的大小剛好適合小型鸚鵡的嘴型,餵食時不容易讓幼鳥吃得滿脖子都是,但餵食時需注意吸管要抓穩,有時幼鳥吃太猛,容易吃到滿臉都是。
針筒
超幼鳥及不肯索食之幼病鳥,或餵食奶粉之食穀類幼鳥
通常我是不建議使用針筒餵食幼鳥,因為針筒每次的下推力道比較難控制,除非你用得很熟練順手,可以確保不會傷到幼鳥食道,不然還是不建議使用。如果要用,可以用滴管替代針筒,功能都是一樣的。餵食的飼料也是以鳥奶粉為主。
針筒的size很多,你可以在藥局買自己幼鳥嘴型適合的size。餵食時要注意的就是力道的掌握,不能壓太大力,不然奶粉的衝力很容易傷到幼鳥食道,它的使用方式其實跟滴管差不多,一樣從嘴角隙縫慢慢滴進去就好,所以也是較適用於不肯張嘴索食的幼病鳥。
不過我還是建議使用滴管。
餵食次數:
十五天大後抓出來手養的幼鳥一般都是每天餵食四到六次,每隔兩到三小時餵食一次,每次餵食時間間隔盡量以不超過六小時為準,餵食次數可隨著幼鳥年齡增加而減少,一個多月大的幼鳥可改成一天餵食兩到三次,並開始準備斷奶。
飼料保溫:
飼料保溫是很重要的!
幼鳥餵食飼料的溫度需控制在大約43度左右。溫度建議用水溫計測量,如果沒有水溫計可用手背測量,剛剛好比自己體溫高一點點,但不可太燙。如果用手背測量,會因為室溫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還是以水溫計測量最好。
而餵食時飼料容易涼掉,可以先準備一個小杯子,和一個比小杯子大的碗。用小杯子泡飼料,碗裡裝熱水,再將小杯子泡在碗裡,溫度約可維持十到十五分鐘。
如果妳只有一隻幼鳥,可以選用貢桌用的小杯子,量剛剛好,十元商店好像就有賣。而碗就直接用飯碗就好。簡單吧?
餵食注意事項:
在這裡再說一次餵食的注意事項重點在於\"溫度\"、\"濃度\",和使用文鳥餵食器、滴管、針筒的\"力道\"。注意到這些,幼鳥就不容易因為餵食問題而生病或死亡了!
三、保溫問題
關於保溫的問題,爭議很多,每個人的預算及方法都不同,但重要的一點還是安全,所以要注意的事項不外乎光線、溫度、濕度及環境清潔的控制,當然還要確定真的保暖。在此提供的方式有六種,從最簡單的保溫方式到最奢侈的保溫方式都有,就看鳥友你最適合的是哪種方式。
幼鳥保溫通常需要控制在28~35度之間,以我的經驗,只要維持在28~32度之間就剛剛好。
以下提供幾個保溫的方式與保溫箱的製作方式,供鳥友們參考。
保溫箱的製作
(1)lcylcy的保溫箱製作範例
先介紹一個很好的保溫箱製作方法,是由lcylcy鳥友大大提供的,她將非常詳細的製作方式做成網頁分享給大家,所以我也就在這邊提供給大家,順便向lcylcy鳥友致上最高的敬意,謝謝妳喔!^o^b
(2)我的保溫箱製作方法
這是傻小孩自己使用的保溫箱製作方式,成功保溫率達百分百,對病鳥來說也非常適合,這也算是滿省的其中一種保溫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其中的內容物包含了一個傻小孩自創的布窩、寵物盒、室溫計、木屑、保溫燈、玩具。總製作預算在四百元以下。
a.材料說明:
材料 、準備說明
布窩
1.不織布或短毛長方巾一條,也可用短毛圍巾。以鳥爪不會勾布為準。用不要的布或袖子也可以。毛巾大小視幼鳥體型不同而增減。(在此以長方巾示範)
2.厚紙板一張 (可折疊固定形狀、硬度較高的紙就可以,在此以硬廣告紙代替。)
3.膠布(軟的紙膠布較佳,一般膠紙也可以)
4.衛生紙 (如使用較薄的布或袖子,請另外再準備棉花)
寵物盒
一般水族館在賣的寵物盒,大小約有三種,可選擇最大的,讓幼鳥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不用怕溫度不夠,有布窩及燈泡,幼鳥會自己移動到溫暖的區域。預算大約在一百左右。(在此使用99元最大的寵物盒)
室溫計
在一般文具店就有販賣。
木屑
可向寵物店購買,買不到也可用衛生紙替代。
保溫燈
1.五瓦、七瓦或十瓦燈泡一個,可因天氣轉變而選擇替換燈泡。也可使用貢桌使用的小磨沙燈泡。
2.燈座一個(含開關的,一般中型夜燈都有附加,就是一個夜燈主體跟燈座分離的那種,在此使用那種燈座做為範例。一般燈座應該在特力屋可以找到。)
3.鋁箔紙一小張 (烹飪用的)。
玩具
不會被幼鳥咬壞或變成碎屑的小東西,給幼鳥無聊時啃咬的,以防止啄羽症的產生。
b.製作說明詳解:
在此只詳細說明布窩及保溫燈的製作,下面會再詳述整體組合方式與成果。
物品
製作說明
布窩
在此示範的布窩大小是適合小鸚及年齡體型較小的鸚鵡。
1.見圖一,先將長方巾整個攤開,並橫著往上折,如圖。然後將厚紙板或硬廣告紙折成長條狀,寬度剛好可以塞入毛巾摺下。厚紙板長度要先裁成毛巾長度的四分之三。
2.見圖二,將厚紙板整個塞入毛巾摺下,厚紙板的右下角對齊毛巾摺的右下角,現在毛巾摺裡左邊部分是沒有夾到厚紙板的,有夾到厚紙板的部分只有整個毛巾長度的四分之三,看看你做對了嗎?
3.見圖三,現在開始從左邊沒有厚紙板的部分開始往右捲,捲成圖三的樣子。將沒有厚紙板的部分剛好捲在布窩的裡層,邊緣要往上一點。目的是讓窩裡較軟,睡起來較舒服。而邊緣往上是防止幼鳥太活潑,一直往洞裡鑽而不小心鑽到夾層裡出不來,尤其是小鸚幼鳥,特別會鑽!
4.見圖四,再來將後面剩下的部分上下折起來,並用膠紙貼牢,做為牆壁。窩裡的部分要整理整齊,現在有個窩的樣子了!別急~下面還有~
5.見圖五,在你將窩裡完全密封之前,別忘了先把衛生紙折成厚厚的長條狀,塞入布窩夾層裡的前端,也就是圖五裡我手指的位置,完成後再將窩裡整理整齊,如圖六一般。這個步驟的目的是為了讓幼鳥睡起來較有安全感,因為窩前面的部分是微凸的,比較符合幼鳥趴著睡覺時的姿態,比較舒適。
6.最後一個動作,就是把窩裡所有的夾縫部分全部黏起來,而且要黏牢!因為幼鳥,尤其是小鸚,特別會鑽,就如第三點所說的,她們很容易鑽到夾層裡出不來,所以你要把窩裡每一個可能讓她們鑽進夾縫裡的部分都牢牢黏住!這樣就完成一個溫暖的小布窩啦!
補充:傻小孩在這裡補充說明一下布窩的用途。
因為很多鳥友都在爭論燈泡亮度對幼鳥的視力與日常作習是否有影響,所以在這裡就教大家一個使用燈泡保溫卻不用擔心亮度問題的方法,就是做一個布窩給幼鳥睡,這可是傻小孩發明的idea喔!
將燈泡點在布窩的正上方,亮度剛剛好,雖然不是很暗,但是卻有黃昏的感覺,幼鳥視力不會受損,而且布窩本身會聚熱,幼鳥睡在裡面,加上上方的燈泡,只用五瓦的燈泡都可以使窩內溫度到達二十八度以上,可以很明確地達到保溫效果,而不用擔心燈泡對幼鳥是否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傷害。而且這個布窩可以一直使用到幼鳥長大,甚至連成鳥都適合!冬天特別好用!
所以強力推荐將布窩納為保溫箱的必要配備。
保溫燈
1.如圖一,在此使用的是夜燈燈座一個,與普通五瓦小燈泡一顆。這是整個已經組裝好的一套,如果你沒有這種燈座,可以去特力屋找找看,請店員教你怎麼組合。(若你使用較高瓦數的燈泡,可以另外加裝一個控溫器,可隨著室溫調節燈泡亮度,以控制溫度。現在我手邊沒有控溫器,所以單純用燈泡與布窩的距離來調節溫度。)
2.如圖二,將鋁箔紙剪成比燈泡長的寬度,然後將長條狀的鋁箔紙慢慢延著燈座捲起,但不要捲得太緊,離燈座及燈泡都要有一段距離,以免開太久會出現焦味。然後將鋁箔紙黏好固定,用手指慢慢將鋁箔紙裡面接近燈泡的部分往外推開,使燈泡與鋁箔紙至少有0.5公分以上的距離。一切都固定好之後,將鋁箔紙邊緣剪成圖二狀,可以邊緣扇葉的角度控制光線的折射,以此控制溫度的集中與擴散。
c.組合成果及注意事項
左圖就是全部組合起來的成果啦!不錯吧?這張圖是從保溫箱側面照的,才可以清楚看到窩裡的幼鳥狀況。(感謝呆呆家族的小鸚\"鳥鳥\"充當窩裡的幼鳥)
注意事項:
如果你選擇在保溫箱裡放置木屑,那木屑要常常更換,保持保溫箱的乾燥;如果你跟我一樣只放衛生紙的話,衛生紙一定要一有鳥便便就要換新的,不然幼鳥可能會吃到便便或踩了滿腳便便!鋪木屑比較容易維持乾燥,但幼鳥很喜歡啃木屑,難保有時會不小心吃進去!而且幼鳥在練習振翅時你就知道有多恐怖了!木屑大便滿天飛!天啊!
所以傻小孩建議你勤奮一點,鋪衛生紙就好!
另外最好在保溫箱外放一杯水,以防溫度較高,幼鳥容易脫水。餵食時也可多餵一點溫水調節。
而且保溫箱一定要定期清洗消毒,若你養的是病鳥,那一定要在病鳥病情惡化與好轉時都要消毒,然後病好了還要再消毒,以免二次感染。不只是保溫箱要消毒,她用的所有器具包括窩、盒子、溫度計、玩具全都要消毒。消毒時可用熱水燙、再加上噴稀釋酒精,然後擦乾拿到太陽下曬,應該就差不多了!消毒方法很多種,只要能確實消毒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周圍環境要保持乾淨,鳥大便一定要清。
對於幼(病)鳥來說,安靜乾淨的環境很重要!所以養鳥的房間也盡量不要出現很吵的聲響,以免幼(病)鳥無法正常睡覺而體力減退。
溫度控制要點:
燈泡要放在窩的正上方接近窩門口的位置,你可以把保溫箱上方的小蓋子打開,將燈泡掛在靠近窩門口的上方。而在放置布窩時,要將布窩的屋頂蓋過窩內的範圍,也就是屋頂要比窩下方的地板長,才能成功造成較大的陰影來遮蔽光線,讓溫度留在窩內。
一般在二十度以上的室溫,只要用五瓦的燈泡就可以,主要是靠燈泡與布窩的距離來調節溫度。例如現在室溫二十度,燈泡上的鋁箔紙的扇葉就是向下垂直,讓溫度集中在布窩正上方,然後拉近燈泡與布窩的距離,但是不要直接接觸到布窩,然後觀察溫度的變化,來調整燈泡的高度,直到溫度在半小時之內都不會再改變為止。反之亦然。
室溫計最好貼在窩門口附近,最好能剛好在窩門口,才能確知窩裡的溫度。而且要常常查看溫度是否有變化。如果是年齡較小,還有很多毛管的幼鳥或是病鳥,溫度計的溫度要控制在28~32度之間;若是年齡較大,羽毛快長全的幼鳥,溫度控制在25~32度之間就可以。
以上就是傻小孩我的保溫方式,傻小孩已經靠這方式養大了六隻小黑文、三隻小鸚跟一隻玄鳳,剛剛示範的保溫箱大約可以住一到三隻小鸚幼鳥(如右圖裡的三隻小鸚擠在窩裡睡覺),或一隻年齡較小的玄鳳幼鳥。
(感謝呆呆家族的「鳥鳥」、「小小」、「橘子」的客串演出, 她們已經是中鳥了!)
下面將再繼續介紹其他保溫方法。
(3) xclock 的紙箱保溫法
找一個小紙箱長、寬、高大約都在30公分左右,開口朝下置於地面,箱內放置40W燈泡一只,再將放雛鳥的紙箱放在燈箱上,如此不僅幼鳥眼睛不會受損,溫度也很適中,又不用花什麼錢,是個不錯的方法!
傻小孩沒試過,但是感覺還不錯,值得一試!感謝xclock大大的提供!
(4) 暖氣保溫法
這對家中有暖氣的鳥友來說算是滿方便的,只要整個房間溫度有控制在二十八度到三十五度之間,根本就不需要幫幼鳥點燈泡。但是在有開暖氣的房間裡,最好在幼鳥保溫箱附近放一杯水,以幼鳥不會碰到為準,維持正常濕度,以防幼鳥因溫度較高而脫水。餵食時也可多餵一點溫水。
此方式的優點是不管多大的幼鳥都可以使用,不會因為燈泡一直點著而容易睡不著,造成幼鳥精神變差。但是缺點是非常耗電!一個月用下來電費爆到兩千!所以此方法適合自己需要開暖氣,順便給幼鳥吹,或是有錢的鳥友們使用。
(5) 外出簡易保溫法
平常如果要在冬天寒冷的天氣裡帶幼鳥出去,可以暫時使用市售的暖暖包。將暖暖包放在厚厚的毛襪裡,或是包兩層普通的襪子,再將它放在放幼鳥的盒子裡,隨時注意溫度,以免幼鳥被燙死。放幼鳥的盒子可以大一點,足夠讓幼鳥自己移動到溫度較適合她的地方,才不容易造成遺憾的發生。
此方式在寒冷的冬天,帶幼(病)鳥去醫院看病的時候特別有用。
如果是要在比較溫暖的春夏天帶幼鳥出去,有個最簡單的保溫方法,就是把幼鳥放在自己穿的運\動衣前的口袋裡,或外套口袋裡,藉著我們自身的體溫來幫她保暖,非常有用!只是要注意走路時不要撞到她,而且也要小心太皮的幼鳥會自己爬出來「探險」!
不過如果能隨時注意口袋裡的幼鳥,這不失為是一個外出保溫的好方法!
(6) 陶瓷燈保溫法
這是滿多鳥友建議的保溫法,但是因為價錢實在太昂貴,傻小孩沒有親身試過,所以在此也就不詳細介紹。關於陶瓷燈的使用方式可以在晃站文章精華區的「鳥用品DIY」裡找到。
(7)補充注意事項
保溫的方式很多種,或許每個人用的都不同,上面所說的保溫法也都可視自己的需要而更改變動,但是傻小孩在此提醒鳥友們,請不要用可能讓溼度或溫度高於一般標準的保溫法,對幼鳥都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傷害。也強烈建議鳥友們在選擇保溫方式時能謹慎,確定真的安全無慮之後再使用,畢竟這關係到我們愛鳥的生命,所以千萬要謹慎!不要把幼鳥當作可以有「必要的損失」的實驗品!
再來補充一點,傻小孩建議不要用熱水袋保溫,因為熱水袋的水一旦冷掉,一段時間之後就跟冰的一樣,幼鳥很容易就變成「小鳥冰棒」!有坐過水枕坐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吧?除非你常常去加熱水,不然還是強烈建議不要用熱水袋保溫!
四、結語
希望能造福更多的鳥友們。
上面所述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或鳥,在此僅以經驗分享的方式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如果這篇文章裡有任何錯誤,或是沒說清楚的部分,歡迎隨時提出指正和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