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3-9 09: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ff0000>※ 植物形态篇<BR></FONT><FONT color=blue>※1、名词解释——木本植物</FONT><BR>植物的根茎、枝干为至木质,横切面有明显的年轮称为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皆为多年生。按生长形态可分灌木类与乔木类,在生长习性上又分为常绿性和落叶性两种。<BR><BR><FONT color=blue>a、名词解释——灌木</FONT><BR>比乔木小很多,没有中心的主干,通常从基部分出许多枝条,没有中心的主干,通常从基部分出许多枝条及高度不超过2公尺左右,如石榴、月季等。<BR><BR><FONT color=blue>b、名词解释——亚灌木</FONT><BR>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秋海棠等。<BR><BR><FONT color=blue>c、名词解释——乔木</FONT><BR>指枝干高大单一主干明显且高于5米以上的树木,如梧桐、水杉等。<BR><BR><FONT color=blue>2、名词解释——草本植物</FONT><BR>凡是植物的茎是柔软或易折而且横切面没有年轮,就称为草本植物。可分为一、二年生草本与多年生草本。<BR><BR><FONT color=blue>a、名词解释——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FONT><BR>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指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实至枯萎死亡,其寿命只有1至2年左右的草本植物。<BR><BR><FONT color=blue>b、名词解释—— 宿根草本类植物</FONT><BR>又称为多年生草本,指该草本植物的寿命可以延续多年。不论地上部份是否已开花、结实,地下部份仍然保持生命。<BR><BR><FONT color=blue>c、名词解释—— 球根类植物</FONT><BR>也為多年生草本类。该植物的根茎特别肥大,可以储存养分供发芽、生长与开花,依球根的形状不同,可分为鳞茎、球茎、块茎、块根和根茎等。<BR><BR><FONT color=blue>3、名词解释——蔓性植物</FONT><BR>又称为蔓生或藤本植物,指植物的茎枝容易伸长,不能独立者,通常会匍匐地面或攀附在其它植物或他物生长,没有一定的高度。形态上分蔓性草本类和蔓性木本类,按生长习性上可分常绿性与落叶性二种。<BR><BR><FONT color=blue>a、名词解释—— 蔓性草本植物</FONT><BR>有1年生或多年生者,如牵牛、茑萝等。<BR><BR><FONT color=blue>b、名词解释—— 蔓性木本植物</FONT><BR>皆为多年生,分为常绿性与落叶性。另有灌木植物枝干伸长后能呈半蔓性者。如紫藤、凌霄等。<BR><BR><FONT color=blue>4、名词解释——主根</FONT><BR>种子萌发时,最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这个由胚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所形成的向下垂直生长的根,是植物体上最早出现的根。<BR><BR><FONT color=blue>5、名词解释——侧根</FONT><BR>主根生长达到一定长度,在一定部位上侧向地从内部生出许多支根。<BR><BR><FONT color=blue>6、名词解释——不定根</FONT><BR>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BR><BR><FONT color=blue>7、名词解释——根系</FONT><BR>一株植物地下部分的根的总和。<BR><BR><FONT color=blue>a、名词解释——直根系</FONT><BR>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如松、柏、棉、油菜、蒲公英等植物的根系。<BR><FONT color=blue>b、名词解释——须根系</FONT><BR>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校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为须根系,如禾本科的稻、麦以及鳞茎植物葱、韭、蒜、百合等<BR><BR><FONT color=blue>8、名词解释——节</FONT><BR>茎上着生叶的部位。<BR><BR><FONT color=blue>9、名词解释——节间</FONT><BR>两个节之间的部分。<BR><BR><FONT color=blue>10、名词解释——叶痕</FONT><BR>落叶植物叶落后,在茎上留下的叶柄痕迹。<BR><BR><FONT color=blue>11、名词解释——芽</FONT><BR>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通常不正确地称它为叶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BR><BR><FONT color=blue>12、名词解释——根瘤</FONT><BR>豆科植物的根上,常常生有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BR><BR><FONT color=blue>13、名词解释——菌根</FONT><BR>除根瘤菌外,种子植物的根也和真菌有共生的关系。这些和真菌共生的根。<BR><BR><FONT color=blue>14、名词解释——叶</FONT><BR>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多数为绿色的扁平体。叶柄是叶的细长柄状部分,上端(即远端)与叶片相接,下端(即近端)与茎相连。托叶是柄基两侧所生的小叶状物。不同植物上的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BR><BR><BR><FONT color=blue>15、名词解释——完全叶</FONT><BR>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如梨、桃、豌豆、月季等植物的叶。<BR><BR><FONT color=blue>16、名词解释——不完全叶</FONT><BR>有些叶只具一或两个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如茶、白莱、丁香等植物的叶。<BR><BR><FONT color=blue>17、名词解释——叶形</FONT><BR>(1)针形:叶细长,先端尖锐,称为针叶,如松、云杉的叶。<BR>(2)线形:叶片狭长,全部的宽度约略相等,两侧叶缘近平行,称为线形叶,也称带形或条形叶。如稻、麦、韭、水仙和冷杉的叶。<BR>(3)披针形:叶片较线形为宽,由下部至先端渐次狭尖,称为披针形叶。如柳、桃的叶。<BR>(4)椭圆形: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狭,两侧叶缘成弧形,称为椭圆形叶。如芫花、樟的叶。<BR>(5)卵形:叶片下部圆阔,上部稍狭,称为卵形叶。如向日葵、苎麻的叶。<BR>(6)菱形:叶片成等边斜方形,称菱形叶。如菱、乌桕的叶。<BR>(7)心形:与卵形相似,但叶片下部更为广阔,基部凹入成尖形,似心形,称为心形叶。如紫荆的叶。<BR>(8)肾形:叶片基部凹入成钝形,先端钝圆,横向较宽,似肾形,称为肾形叶。如积雪草、冬葵的叶。<BR><BR><FONT color=blue>18、名词解释——叶尖</FONT><BR>(1)渐尖: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如菩提树的叶。<BR>(2)急尖:叶尖较短而尖锐,如荞麦的叶。<BR>(3)钝形:叶尖钝而不尖,或近圆形,如厚朴的叶。<BR>(4)截形:叶尖如横切成平边状,如鹅掌楸、蚕豆的叶。<BR>(5)具短尖:叶尖具有突然生出的小尖,如树锦鸡儿、锥花小檗的叶。<BR>(6)具骤尖:叶尖尖而硬,如虎杖、吴茱萸的叶。<BR>(7)微缺:叶尖具浅凹缺,如苋、苜蓿的叶。<BR>(8)倒心形:叶尖具较深的尖形凹缺,而叶两侧稍内缩,如酢浆草的叶。<BR><BR><FONT color=blue>19、名词解释——叶基</FONT><BR>(1)耳形是叶基两侧的裂片钝圆,下垂如耳,如白英、狗舌草的叶。<BR>(2)箭形是二裂片尖锐下指,如慈姑的叶。<BR>(3)戟形是二裂片向两侧外指,如菠菜、旋花的叶。<BR>(4)匙形是叶基向下逐渐狭长,如金盏菊的叶。<BR>(5)偏斜形是叶基两侧不对称,如秋海棠、朴树的叶。<BR><BR><FONT color=blue>20、名词解释——叶缘</FONT><BR>(1)全缘:叶缘平整的,如女贞、玉兰、樟、紫荆、海桐等植物的叶。<BR>(2)波状:叶缘稍显凸凹而呈波纹状的,如胡颓子的叶。<BR>(3)皱缩状:叶缘波状曲折较波状更大,如羽衣甘蓝的叶。<BR>(4)齿状:叶片边缘凹凸不齐,裂成细齿状的。<BR>(5)缺刻:叶片边缘凹凸不齐,凹入和凸出的程度较齿状缘大而深的。<BR><BR><FONT color=blue>21、名词解释——单叶</FONT><BR>一个叶柄上所生叶片的数目,各种植物也是不同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BR><BR><FONT color=blue>22、名词解释——复叶</FONT><BR>另一种是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叶轴上所生的许多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BR><BR><FONT color=blue>23、名词解释——叶序</FONT><BR>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叶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BR><BR><FONT color=blue>a、名词解释——互生</FONT><BR>是每节上只生1叶,交互而生。如樟、白杨、英国梧桐等。<BR><BR><FONT color=blue>b、名词解释——对生</FONT><BR>是每节上生2叶,相对排列,如丁香、薄荷、女贞、石竹等。对生叶序中,一节上的2叶,与上下相邻一节的2叶交叉成十字形排列,称为交互对生。<BR><BR><FONT color=blue>c、名词解释——轮生</FONT><BR>轮生叶序是每节上生3叶或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如夹竹桃、百合、梓等。此外,尚有枝的节间短缩密接,叶在短枝上成簇生出,称为簇生叶序,如银杏、枸杞、落叶松等。<BR><BR><FONT color=blue>24、名词解释——花</FONT><BR>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五个部分,即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BR><BR><FONT color=blue>25、名词解释——根</FONT><BR>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输送、贮藏、固着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BR><BR><FONT color=blue>a、名词解释——主根</FONT><BR>当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不断垂直向下生长的部分即是主根。如大家所熟悉的蚕豆,当它发芽时,突破种皮向外伸出呈白色条状的就是根,以后不断向下生长即形成主根。<BR><BR><FONT color=blue>b、名词解释——侧根</FONT><BR>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它会产生一些分枝,这些分枝统称为侧根。在黄豆芽、绿豆芽中,有时会看到当主根长得较长时,就会在主根的近末端处,有一些向侧面生长的分枝,这就是侧根。<BR><BR><FONT color=blue>c、名词解释——不定根</FONT><BR>不定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从茎或叶上长出的根,它不来自主根、侧根。例如剪取一段垂柳枝条,插在潮湿的泥土中,不久在插入泥中的茎上长出了根,这就是不定根。<BR><BR><FONT color=blue>26、名词解释——肉质根</FONT><BR>肉质直根是由主根发育而成,因而一棵植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在肉质直根的近地面一端的顶部,有一段节间极短的茎,其下由肥大的主根构成肉质直根的主部,有一段节间极短的茎,其下由肥大的主根构成肉质直根的主体,一般不分枝,仅在肥大的肉质直根上先有细小须状的侧根。例如萝卜、胡萝卜的食用部分即属肉直根。<BR><BR><FONT color=blue>a、名词解释——块根</FONT><BR>块根是由侧根或不定根的局部膨大而形成。它与肉质直根的来源不同,因而在一棵植株上,可以在多条侧根中或多条不定根上形成多个块根。如何首乌、大丽花<BR><BR><FONT color=blue>27、名词解释——气生根</FONT><BR>气生根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根,它生长在地表以上的空气中,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常见于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中。<BR><BR><FONT color=blue>a、名词解释——攀援根</FONT><BR>攀援根是一种不定根,它通常从藤本植物的茎藤上长出,用它攀附于其它物体上,使细长柔弱的茎能领先其它物体向上生长,这类不定根称为攀援根,常见于木质藤本植物,如常春藤、凌霄。<BR><BR><FONT color=blue>b、名词解释——支柱根</FONT><BR>某些植物能从茎杆上或近地表的茎节上,长出一些不定根,它向下深入土中,能起到支持植物直立生长的作用,这类不定根称为支柱根。<BR><BR><FONT color=blue>28、名词解释——直根系</FONT><BR>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共同构成,但在外观上,主根发育强盛,在粗度与长度方面极易与侧根区别,这种根系称直根系,例如雪松、石榴、蚕豆、蒲公英等植物的根系。<BR><BR><FONT color=blue>29、名词解释——须根系</FONT><BR>须根系由不定根构成,其主根不发达,早期即停止生长或枯萎,由茎的基部生出许多较长而粗细大致相同,呈须状或纤维状的根,这种根系称为须根系,例如水稻、玉米、小麦以及水仙、葱、蒜等植物的根系。<BR><FONT color=blue>30、名词解释——缀化</FONT><BR>就是植物的生长点起了变化,由原来的一个生长点变异成了许多生长点的集合,从而形成了一条生长线,从侧面看就象是一把扇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