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44|回复: 5

论文:鹦鹉幼雏病的诊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0 2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鹦鹉幼雏病的诊疗
夏 苇 赵 林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430071)
龚少宇 刘 俊
(湖北省云梦县畜牧局,432500)
  鹦鹉幼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长尾小鹦鹉,其它品种鹦鹉亦能感染,老鸟不显诊症状。从1994年至今,湖北云梦和山东青岛不断有本病发生,引起出壳小鹦鹉大批死亡或存活鸟羽毛不健全,终因无观赏价值而失去经济意义。目前国内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
1 临诊症状
20日龄内幼雏消瘦,腹部肿大,皮肤发红,因拒绝老鸟哺食而死亡。死亡龄为1~20日龄,死亡率为30%~70%。耐过鸟廓羽、尾羽生长受阻,颈、背、胸、腹赤裸,仅在头顶、尾部和两翅尖部有几根箭羽。有的鸟表现神经症状,头颈震颤或歪邪,运动障碍,后肢外张,足八字状或企鹅状站立,其身体明显小于同龄鹦鹉。
2 剖检变化
死鸟肝脏肿大、出血,有散在灰白色或灰黄色病灶;心脏肿大,心包积液,心尖部有出
血点或白色病灶;肾肿大、瘀血,有出血点或白色病灶。部分死鸟腹腔有积液。
3 细胞学检查
无菌采取心、肝、肾组织,接种于普通肉汤和琼脂斜面培养基。100例发病鹦鹉中,仅有
20%分离到细菌,证明细菌非主要致死病原。
4 病原分离及回归试验
参照文献方法进行。证明一种电镜下大小约为50nm的病毒为主要病原,此病毒粒子无
囊膜,形状为球形,呈二十面立体对称。此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时,鹦鹉间有咳嗽、喘气、鼻腔
分泌物增多及腹泻等症状,死亡率可达100%。
5 预防
本所已研制出佐剂型和无佐剂型两类疫苗,目前正在小范围试验。鸟场采用高锰酸
钾、百毒杀、紫外线等消毒方法,鸟的呼吸道、肠道疾病减少,老、小鸟死亡率下降。
6 治疗
本所研制了4批抗病毒中药,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试验,产蛋率和小鸟出壳率均高于
对照组,幼雏死亡率偏低。
(参考文献略)
—49—中国兽医杂志1997年(第23卷)第10期
发表于 2006-2-20 20: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0 22: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0 2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雏子就要上市了,学习的好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0 23: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琪琪2006-02-20 22:52发表的“”:
各种雏子就要上市了,学习的好帖子!
多谢琪琪总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0 23: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学习不少。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