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腊月里,养蝈蝈是很多人冬天的一乐儿,明清起便有这一习俗了。老北京的冬天,当街上的景象渐显萧条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不论身份地位如何,悠闲地听着怀里蝈蝈的叫声,唠唠家长里短、赏赏雪景,享受一份轻松的惬意,怡然自得。
养蝈蝈是听叫声的,叫得好的蝈蝈叫出的声音像老蛤蟆一样,叫做“叫顸儿”,也有人写作“叫鼾儿”。怀里揣着蝈蝈在集市上溜达,被人夸一句:“哟,您这蝈蝈真是地道!”那心里就别提多美了!
玩新脱行话叫“押蝈蝈”
冬蝈蝈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已经“开叫”的;其二是尚未“开叫”的,谓之新脱。因冬蝈蝈从虫卵至成虫要脱七次壳,新脱是指刚刚脱完第七次壳(谓之大壳),但还没开始鸣叫的蝈蝈。
挑选开叫的蝈蝈比较容易,因为已经鸣叫,依其叫声即可听出好坏,选择优美者即可。好的冬蝈蝈叫声要厚重、圆润而底气足,名曰“叫顸儿”,最好的是“蛤蟆顸儿”,叫声有如夏季里池塘边成年青蛙的叫声,低沉,浑厚,不紧不慢,煞是好听。但现在市场上的叫蝈蝈九成以上是“点药”的。所谓“点药”,就是取用松香、柏油、黄蜡加朱砂熬成的“粘药”点于蝈蝈翅上,以改变蝈蝈的音响,其目的是借助异物着翅以降低蝈蝈翅膀的振动频率,使一般蝈蝈的叫声顸而沉,以接近“叫顸儿”甚至“蛤蟆顸儿”的效果。声音固然悦耳,但毕竟是做过“变声手术”的,要想听到纯天然的(谓之“本叫”)顸声非凭自己的眼力从众多新脱中挑选一只“潜力股”不可。倘若日后是顸音甚至是“传说中”的蛤蟆顸儿(之所以说是“传说”是因为本人尚未亲眼见到一条“本叫蛤蟆顸儿”的蝈蝈),那立马变身“绩优股”。
挑选新脱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蝈蝈尚未鸣叫,所以就要根据蝈蝈的长相、个头、膀型、身材、健康状态等等诸多方面,预判其开叫后是否能出顸音,说白了就是赌。翡翠行里有赌石,这叫“赌蝈蝈”,行话叫“押蝈蝈”,即有押宝的意思。
好蝈蝈要能吃有力
要想挑选一条好的新脱,以期日后出好音,首先要给蝈蝈相面。先说膀型。好的蝈蝈翅要宽而长,或者虽不太宽而甚长,这样的膀型叫“筒子膀”;翅贵厚,翅上有筋,筋贵粗;“项”要高,否则叫时膀打不开,打不开则声不好,上翅近项处有沟,此沟要深;两翅交搭要严,不严叫“喝风”,不可取;两翅至翅尖要高耸,低而贴在肚上叫“扒拉膀”,不可取。再是身材。身贵大,尤其要头大,因头大固身自然大。
此外还要试试蝈蝈的爪力,爪花越大越好,让蝈蝈趴于手心,以较快的速度把手翻转过来,体质好的会牢牢攀附在手上,有些更能够迅速爬到手背上面来。如果攀不住而跌落,或者有几只足滑脱都是爪力弱的虚虫。“牙好胃口就好”,身体才能倍儿棒,因此牙力也至关重要。测牙力就是用指甲伸到蝈蝈的嘴前让其张口咬指甲。如果蝈蝈大力咬住不松口,还侧着头拧动指甲的话,就是体质好的蝈蝈;如果动作很轻,或者说根本不张口的虫,就不要选了。“人是铁,饭是钢”,蝈蝈也不例外,试想一条食欲不佳的蝈蝈想必寿命也长不到哪儿去。测食欲就是将随身携带的熟毛豆粒,掰成两半送到蝈蝈口前,观察蝈蝈的吃相——如果急忙用一对前足抱住,狼吞虎咽地啃咬起来,可取;如果咬食困难,咬不动或者根本不吃的,还是快快弃之,别在它身上浪费时间。
最后,须、爪力求齐全;眼睛瞳孔越小说明其越年轻,元宝肚形的蝈蝈体旺寿长,大致可以活到来年清明前后。
蝈蝈吃肉我吃素
新脱,膀型未定,膀筋很嫩,固拉膀初始前,不宜加温,也不能上怀。
人工分的蝈蝈所喂食物以多样化为好,以烫过的胡萝卜、豆子为主,配以玉米虫、虾仁、羊肝等。
阳光明媚把蝈蝈从虫具里倒出来,喂食喂水后,把用温热水洗过的毛巾摊在温暖的阳光下,让蝈蝈在温湿毛巾上慢慢地爬行一会儿,润湿足部,避免过于干燥导致脚爪干裂脱落,同时又向蝈蝈喷一两下细水雾。这时蝈蝈用其前后爪按摩全身及触须,像极了洗澡的动作。
“比养孩子还难”
夏蝈蝈一般都是逮的,但冬天的蝈蝈全是分房分出来的。什么叫“分”呢?这里的“分”读四声,即人工繁殖。
蝈蝈会把籽产在土里,小蝈蝈从土里钻出来后,需要用鸽子毛把它们一个个分别扒进小筒里。看着上千只绿色的、米粒般大小的小蝈蝈纷纷破土而出,虽然忙碌,但这其中的乐趣难以言表。一直到三、四蜕后,渐渐可以分辨出公母了,因为母蝈蝈是不叫的,所以要将母的筛除,只留下公的继续养殖。这时就更加忙碌了,上千只蝈蝈需要一一辨别公母,还要保证每天的喂食,经常早上两三点就要起床一直忙活到晚上七八点钟,有时候觉得这比养孩子还难。
蝈蝈在七、八蜕时是伤亡最大的时候。每蜕一次皮都是郭福星最焦急担忧的时候,有的腿弯了,还有的更严重没有成功蜕皮就直接死亡了。如此一来,之前的心血也就白费了。一些之前很看好的蝈蝈在六、七蜕时受伤或死亡,每每都让郭福星感到深深的惋惜。等到蜕完七次皮后,看到蜕出个好的。
罕见品种“玉眼”
分蝈蝈分出一些罕见变异种,比如一些蓝色的蝈蝈,其中要数一只“玉眼”最为罕见。也有黄色蝈蝈,不仅翅膀和肚皮是黄色,连眼睛也是黄色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