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mp.weixin.qq.com/s/IHJ6SBIXX-X2O浅谈绣眼笼的历史及收藏
2016-12-29 弘扬中国笼鸟文化 鸟友之家
说起把玩更是收藏,也许好多男人都有爱恋之感。我虽三十有余,却是个比较传统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对诸多蕴含着文化韵味的玩意儿兴趣浓厚,更舍得花钱收藏。不知怎的,当身边的朋友都拽着iPhone在“刷刷”迷醉时,而我的手里却捏着核桃悠然自得;当别人常在咖啡馆享受人生的优雅时,我不是一早拎着鸟笼在公园里和一群几乎都上了年纪的鸟友们谈笼说鸟,就是借隙提着爱笼扎进茶馆,与一帮“臭味相投”的收藏把玩者交流把玩心得,分享收藏惊喜……。我喜欢养鸟,更喜欢把玩鸟笼。
诚然,中华十玩,分上五玩和下五玩。上五玩是由核桃、葫芦、佛珠、菩提、和田玉组成,玩的是毅力、耐心、悟性、智慧、品德。下五玩是由紫砂(茶壶及花盆)、折扇、烟具、笼鸟、蛐蛐组成,玩的是和气、雅致、风度、乐天、知足。本人虽还不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我的兴趣,但这种高雅的文化细胞,早就在我的血液里流淌。
本人养鸟特别是绣眼鸟,也近二十个年头,比自己的工龄还老。依我的养鸟体会,要养好鸟,让鸟儿的歌声更加悦耳动人。这不仅只有让自己赏心悦目,好鸟的“居室”也得有所讲究。俗话说“好鸟配好笼”。在明清时代,达官贵族里常有过“玉鸟配金屋”的经历。也就是说,一只好鸟,主人要给它配置顶级乃至价值连城的好笼子。可见,鸟儿虽不能“延年益寿”,可经名人之手的鸟笼及其系列珍贵配件,可延寿百年乃至千年,身价金贵连城。
但一只上档次且经得住年*********验的绣眼笼,所选的竹料不仅有产地的讲究,更要选用5年以上的上档次的毛竹,再经过泡、煮、凉、晒、熏、烤等诸多方法选定材料。还会把毛竹放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存放几年才可以用来制作上好的鸟笼。据说好材料做的笼子不仅不会发霉,而且还上手后变色快。有的再经过1-2年的精心使用后,笼子包浆老辣。这些经验丰富的制笼师父,最终通过自己据说不外传的祖传秘方,将这些好材料组合成一只上档次、值得收藏的绣眼笼。
单说绣眼笼,偌大的中国可有南笼、北笼、广笼和川笼之别。绣眼笼分别代表江浙沪、京津、广州、和蜀贵之地。在晚清民国年间,广东、香港、南洋、四川、都有养绣眼的传统。所以,四川用川笼,广东南洋用圆顶带钩的“波笼”……。总而言之,尽管这些小巧的绣眼笼是方笼还是圆笼,但却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都凝聚着多少雕刻、瓷器、漆器、美术、制作、加工等方面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结晶。可见,一只天价的绣眼笼究其意义就在于此。
说到绣眼笼,就要说说它的历史和一些经典故事。早在晚清民初时期,上海刚刚开阜,江南的鸟文化中心主要分布在苏州、无锡和常州。可以说,北到扬州,西至金陵,南到临安余杭。就在鸟文化中心的常州有两个师兄制笼人,一个叫钱凤林,一个叫梅凤林。他们俩对绣眼笼的制作具有创新意识。绣眼笼的形状是下方上收,略有尖弧的高笼。其形状和当时县太爷的官印大致相同。鸟立于笼高三分之一的位子,使得绣眼外形更美观秀丽,因此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据传钱凤林有三位徒弟,叫乾荣、坤荣、和富堂。乾荣、坤荣是兄弟,富堂后来联姻至无锡发展。此时的上海已是远东的大都市。也因此逐步成为江浙的文化中心。有钱的商贾、海上文人、资本家、没落的贵族、上海小开都云集海上,此时也是鸟文化的发展期,更是绣眼南笼的发展期。
当时制作绣眼笼的竹材基本来自台湾,专制绣眼笼的名家(画眉笼除外)又很少。在苏州、无锡、常州除了钱凤林的三名徒弟外,还有金三威、墨涂涂(名字可能有误只是听老人口传)、王龙、戴耀忠等师傅。其中金三威主要选用进口用材的小叶紫檀镶嵌金丝类制作鸟笼,其价格不菲,都为有钱人定制。据说,每当钱凤林的三名徒弟把成品笼子带到上海各大茶馆店兜售完后,就到上海董家渡最大的竹材码头仓库选购优质竹子,继续制作绣眼笼。
解放后,国家进行了公司合营,个体手工业前景渺茫。坤荣、和富堂几乎也不做笼子了。唯有乾荣在常州国营厂里收了个徒弟,叫史三海。可史三海有二个儿子,一个叫史国荃、一个叫史国忠以及他们俩的后代至今在传承着这门手艺,虽他们没做出多少精品笼子,但这门古来的手工艺术在常州依然一脉相传。
文革期间,因破四旧立四新,养鸟制笼能陶冶情操的高雅文化被践踏。一些流传于民间的上等绣眼笼也遭灭顶之灾,几乎凤毛菱角。文革过后,苏州的竹匠艺人颜虎金,在修理笼子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从海外归国华侨带回找他修理的上档次绣眼笼,这不仅让他感叹上品绣眼笼的高深工艺没有失传,更让他从这些眼前有型似没有神似的绣眼笼中得到新的启发。从这些上等笼子都系进口材料所制,且使用过程问题百出中,让颜虎金师傅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当时,颜虎金师傅远赴浙江临安,在一个山坳小村内找到了能解决问题的竹源,并在临安收了几位小青年为徒,其中就有一位当今声名远扬的制笼大师“幼敏”和现在的“红宇”“红星”等人。据说幼敏在苏州学艺三年后回临安,几年后,成了临安制笼的领军人物。在这期间,幼敏的一位同学叫跃军,他虽了解竹子的生性和作用,却不熟悉制笼工艺,但对绣眼笼情有独钟。因与幼敏有所交往,对制作绣眼笼耳濡目染,不久也成了临安当地小有名气的制笼师傅……
随着年代的进步发展,制笼工艺今非昔比。鸟笼市场上不仅只有用竹子制作的高档绣眼鸟笼,有更多用名贵木材如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等制作的绣眼笼。如当今幼敏等制笼大师制作的笼子常被民间高价竞走或被收藏。有些南笼制作大师把传统工艺制作和现代技艺制作相结合,在笼子上有用留青雕工艺,将一首首完整的宋词刻满笼子;用镶嵌工艺用金丝镶满回纹美化笼子,仿佛美人身上金缕玉衣;有用编织工艺给笼子配上底板和顶板的,显示其金碧辉煌。这些能工巧匠还利用各种动物的骨头、角料、******等雕刻制作的绣眼笼及其配件,使之精湛工艺发挥极致,让物件流芳百世,更成时代记忆。这不仅推动了绣眼笼收藏价值的翻番,更创造了绣眼笼自身的艺术价值。
当浏览网页上引人入胜,让人不胜感慨的绣眼笼艺术品,目睹自己收藏的绣眼鸟笼由白变黄,再由黄变红的过程时,不仅让人体味了收藏的价值所在,更让人添加了一种常人无法感悟的美的记忆和回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