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72|回复: 4

秋江主人木芙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8 22: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萧瑟秋风中,人们常常赞美的是凌寒不凋的秋菊,颂扬它\"凌霜留晚节\"的品质。其突,菊花一般于重阳应节而开,\"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季秋\"指的是阴历九月,它离寒霜季节还有一段时间。所以,真正称得上凌寒拒霜,独殿众芳的,应该是芙蓉。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吟:\"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宋孝宗也称颂木芙蓉道:\"托根不与菊为奴,历尽风霜未肯降。\"又有:\"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姿独拒霜。\"人们对芙蓉傲寒拒霜的高洁品质,作出了比菊花更高的评价,故芙蓉又名\"拒霜\"。
  芙蓉属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我国四川、广东东部、云南等地。又名木莲、华木、拒霜花,芙蓉是木芙蓉的简你。一般株高数尺。但在南方气温适宜的地方也有高达几米的。据《群芳谱》记载:\"长沙有木芙蓉二株,可庇亩余。\"又\"芙蓉入江西,俱成大村\"。锯此可知,芙蓉应广植于湖南、江西等南方各地区,且有大庇亩余、高达楼层的壮观景象。
  水莲与木莲,是两种不同的花。宋人叶梦得在其撰写的《石林燕语》中记载,温州江心寺中栽培有木芙蓉。\"故知芙蓉有二种。出于水者,谓之草芙蓉;出于陆者,谓之木芙蓉。\"白居易诗曰:\"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说的也是这两种花。所滑的\"草芙蓉\"、\"水莲\",就是指莲花。莲花别名芙蓉,又叫水芙蓉,白居易诗中所吟,说的是池塘中莲花已开败之时,木芙蓉又盛开了。欧阳修也有一首咏芙蓉花的诗:\"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半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与白居易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芙蓉花更有妙处在于:清晨初开时为白色或粉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傍晚时变为紫红色,越开越艳,正象人们形容的:\"晓妆如玉暮如霞\"。由于芙蓉花\"一日间凡三色\",所以人们又叫它\"三醉芙蓉\",\"添色拒霜花\"。
  但据古籍记载,芙蓉也是五色缤纷的,有大红千瓣、白千瓣、半白半桃红千瓣等种类,据梅尧臣诗:\"玉蕊坼蒸粟,金房落晚霞\"是描写黄色芙蓉的。可见芙蓉也是花繁色茂的。另据南宋《种艺必用》一书记载:古代邛州还有一种弄色木芙蓉,一日白,二日鹅黄,三日浅红,四日深红,至落呈微紫色,人称\"文官花\"。芙蓉花一般是朝开暮谢,邛州弄色木芙蓉却花开数日,逐日变色,实为罕见。此记载是否确切,目前尚无实证。但是,花会变色,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且,会变色的花还不止一种,像杏花、八仙花、海桐花,以及有的报春花,在开放的不同阶段、不同气温下都会变色。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还有一种叫使君子的花,它在夏秋两季的黄昏时开花,也会变色,初开时为白色、次日清晨变成粉红色,到了傍晚变成红色,三天后变成紫红色。
  那么,芙蓉花以及上面提及的花卉为什么合变色呢?原来花之所以会有各种鲜艳的颜色,是由于花瓣里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的缘故。而花中含的色素和酸、碱的浓度以及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都有密切关系。并且常常随着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花才会有深浅不同,浓淡各异的颜色。芙蓉花一日三变,就是随着气温的升高,花青素和酸的浓度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芙蓉花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史。早在唐代,木芙蓉在宫苑及庭院中已普遍栽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有\"大液芙蓉未央柳\"的句子。又有\"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描写。诗里说到的\"芙蓉帐暖\",是相传芙蓉花还可作染料。唐代关于芙蓉帐倒没什么详细记载,但在唐之后曾用芙蓉花染缯为帐,取名\"芙蓉帐\"。又载:\"唐玄宗以芙蓉花汁惆香粉作御墨,曰尤香剂。\"古人还总结了\"神木芙蓉有三利:其一皮可制麻,干力薪料;其二山麓堤旁栽之,可以固基,使砂砾不得直冲溪同,河床无虑淤塞;其三庭园中栽植,为时令之名花,怡情悦目,破我寂寥,昔人称之为冷绝,洵不谬也。\"可见古人不但欣赏芙蓉花之妩媚动人之美,还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芙蓉还是一冲药材,花、叶都有\"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痛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之功效。但一般用于外敷。芙蓉花也可以食用。宋朝时人们用它煮豆腐,红白相衬,有色有香,好像雪霁之霞,所以此菜名叫\"雪霁羹\"。
  最能体现古人对芙蓉花厚爱的,恐怕要数五代十国的后蜀主盂昶了。据载,孟命人在成都城上遍种芙蓉花,每到深秋,芙蓉盛开,\"清姿雅质,独殿群芳\",玉蕊凝霞,烂漫如春,芳姿妩媚,如棉如绣,因而成都至今仍有\"锦城\"和\"蓉城\"之美称,并简称\"蓉\"。在这之前的唐代,谭用之有《秋宿湘江遇雨》诗,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一句。据此可知,唐代的湘江两岸必是芙蓉花处处盛开的瑰丽景色,不然不会称之为\"芙蓉国\"。毛泽东同志在1961年作的《答友人》(七律)中有著名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这里的芙蓉国,指的就是诗人的故乡湖南省。
  据传说,木芙蓉的叶能烂獭毛,如果在池塘边种上几株芙蓉,水獭就不敢到池塘里去偷鱼吃。这个传说原来是来自一则故事。
  早年间,东海边有座大山,山旁有个平湖。平湖边上有间小屋,里面住着一个名叫芙蓉的美丽姑娘。她心地善良,平日里谁家有困难,她总是主动去帮忙。她又很勤劳,劳作之余,就在平湖里种上一大片芙蓉花,述喂养着一大群嘎嘎叫的雁鹅儿。远远近近没人不夸她好的。
  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芙蓉姑娘坐在平湖边的一块石头上,正照着碧蓝清澈的湖水梳头。忽然,有条癞水獭游过来了,它摇晃着癞皮脑袋说:\"好漂亮的姑娘啊,不如嫁给我吧。我家住大海,大海里的珍奇宝贝都是我的,你会吃穿不愁,不但不用辛苦劳作,还会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哩。\"芙蓉姑娘鄙夷地说了声:\"我不希罕!\"转身就走进小屋去了。癞水獭讨了个没趣,走了。
  有一天,芙蓉姑娘坐在木桶里,手划湖水,在荷叶丛中穿梭忙碌着摘莲蓬。突然荷叶丛中划来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个油尖粉面的花花公子,他扯起破锣似的嗓子:\"姑娘、姑娘\"地叫个不停,芙蓉姑娘看见这类花花公子就讨厌,顺手抓起个大莲蓬,\"砰\"的一声掷过去,正好掷在那花花公子船前的水中,溅了他一身水花,那花花公子气愤地走了。
  这一天晌午,芙蓉姑娘坐在湖边洗衣裳,突然被人从后边一推,就掉进平湖里去了。吃了几口水之后,就觉得昏天暗地什么也不知道了。可等她醒来一看,有个头戴大凉帽的人正讨好地对她说:\"好漂亮的姑娘啊。我在对面山上砍柴,你掉进湖里,就赶忙跑过来把你救起来了。\"善良的芙蓉姑娘相信了,说:\"谢谢你,谢谢你!\"话没说完,突然平湖上的雁鹅嘎嘎地叫起来,一只大雁鹅飞过来,啄落了那人头上的大凉帽。哎呀,原来是癞水獭变的呀,但癞水獭变得了人形,可变不了那癞脑袋。芙蓉姑娘吃了一惊,忙骑上一只雁鹅飞进了平湖。
  癞水獭一见芙蓉姑娘飞走了,又气又急,立即现了原形,跟着冲进平湖要追芙蓉姑娘。平静的湖水立刻起了波涛,湖面上刮起了大风。芙蓉花的吐子都竖起来了,飞旋翻滚,裹住了癞水獭使它喘不过气来。癞水獭忍受不住了,就拼命挣扎,一下撞在山岩上,山石轰隆隆滚落下来,压住了癞水獭。它想从石头下逃出来,可怎么挣扎也出不来了,只露出了一张大嘴巴,还在\"哇哇\"叫唤,吐着瀑布似的水呢。
  癞水獭死了。芙蓉姑娘呢,据老辈人说,她骑著雁鹅飞到远方去了。可是,水獭仍然害怕芙蓉叶,这就是直到今天,在池塘养鱼的人们为什么总要在池塘上种上儿株芙蓉的原因了。
  \"众芳摇落后,秋色在林塘。\"\"妖红弄色绚池台,不作匆匆一夜开,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霜降时节,芙蓉花又盛升了。
发表于 2016-12-19 12: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0 05: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0 12: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5 16: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