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75|回复: 26

书法,我一生的爱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6 10: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 我一生的爱好
——启蒙
我的书法启蒙纯属偶尔。
父亲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几辈子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抗战末期参军入伍,在革命队伍中扫了盲学到了知识,以至于后来走上从政之路,直到光荣离休。我虽然生长在“革命”家庭,但与书法无家学渊源。
在父辈那个年代,孩子们多,分散抚养就不足为怪了。我出生五个月时,由外婆千里迢迢带回祖籍。因此,我的童年生活与外婆相随相行,形影不离。外婆虽然没有文化,但明事理,深知“学而优则仕”,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外婆毫不迟疑地将我送到本村的一所百年老校,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
提起这所学校,还真有一段小故事。外婆与我所生活的这个村,坐落在苏中三县交界之处,通江达海,钟灵毓秀,历来以崇文重教开先风,清末民初几位乡贤仁人倾囊办私塾,从此这所百年老校生机勃勃,桃李芬芳。小村因学校而兴、因学校清风习习、因学校家家书香、因学校尊师重教。岁月的沉积,优良的师德、校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母亲也曾经就读于这所学校,如今已跨入耄耋之年,读书看报,眼不花耳不聋,母亲是最大的受益者,每当回娘家时,首要的就是回母校看看。
我的入校,谱写了母子同校的佳话。更为难得的是,我的班主任戴老师曾是母亲的班主任,百年老校又续写了母子同一班主任的美谈。
说到戴老师,不能不提及与外婆的关系。戴老师,大户人家的千金,从小伴随着四书五经长大,国学底蕴深厚,闺房练就了一笔好字,嫁随“国军”高官后,独守空房至夫君撤退赴台,从此杳无音信。戴老师独身一人来到乡村小学,以教书谋生。因为人谦和、低调、文静,受到众人尊敬和爱戴,即使在那个特殊年代,村民乡邻也没有歧视和冷落孤身一人的戴老师。外婆一生育子女数个,唯有母亲命大得以启死回生,其余还未成年就夭折了,外公留着人生遗憾在外婆40岁那年撒手而去。外婆视母亲为掌上明珠,一生守寡,将母亲抚养成人,培养成为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女性。母亲的第一位启蒙恩师就是戴老师。由于这个缘由,外婆与戴老师日渐从相识到相知,成为相互倾诉的好友,可谓是“同为天涯苦命人,相怜相诉渡艰日”。
自上小学那天起,戴老师一笔清秀的粉笔字,就深深扎根于我的脑海里。这种美好而又好奇的印象,大概就是我的书法启蒙,指引着我,直至影响我一生。
那时,戴老师习惯于用毛笔改作业,我幼小的心灵里得到了默默的浸染,一种无法言传的兴趣已悄然兴起。到了三年级,要求用小楷写日记和作文,随后又开设了毛笔课,照着老师写的字临摹。悟性的使然,我的大楷常常作为范本供同学们学习。在戴老师的指点下,我的毛笔字日渐长进,老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激发出一种学习书法的内生动力,以至于成为一种自觉和爱好。
——爱的使然
干什么事,首先要热爱、要有趣,这样就不觉得是负担、是累赘、是份外、是被完成而完成,你就会自觉、自愿、自动、自发,没有负担而轻装上阵,没有压力而自觉自愿,从而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追求、一种乐趣、一种挥之不去的爱好。
我喜欢书法,学书是我自身的选择,是爱的使然,不枯燥不乏味,只身其中神清气爽、趣味盎然、乐此不疲。由于有了这样的爱好,生活中就多了一份牵挂和留意。
过年的春联、嫁娶的喜联、乔迁的贺联都是我学习的极佳样板,名山大川、名点胜景、历史遗存的楹联、题刻、匾额都是我留连之处,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都是我休闲的必到之所……从中汲取营养,润泽自身、提升涵养,放眼放量。
因为有了爱,不但没有影响学业、事业、家业,而且增强了自信心,为人生添彩,为事业助力。
——“大字报”的感染
我们这一代人,曾有人坦言“是被耽误的一代”,恰恰由于这一代人的后发优势,都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我们也曾有过迷茫、有过困惑、有过怨气,但那个时代也有一些让人回味的东西。
大字报,堪称“三大”之要,今人看来无比可笑,但在那个时代确是人们表达“意见、观点、要求”的主要方式,曾经贴布全国的每个角落,成为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深深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也成为那个时代的耻辱。作为不谙世事的我,对那场席卷全国的“大革命”并无太深的影响,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中优秀的“书法作品”至今记忆犹新。
在我生活的那座小城,闹市区百货商店的墙上是大字报的重灾区,天天有新的内容覆盖,日日有新的“书家”出现,有龙飞凤舞的、有精道楷书的、有巨幅斗字的,各路“神仙”尽显其能,群情激昂地表达着各自的观点。我对这块“热地”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我所寻找的不是政见的异同,而是观摩其书法的特点,临摹其自认为好看的字。时间久了,曾被有关部门反映到学校,追问动机何在。我的如实回答,让问者啼笑皆非。
这其中不能不提及一个人——阿丁,诗书画印样样皆精,早年因创办文学期刊而名噪一时,“反右”时遭来横祸,“文革”时再次殃及,成为“造反派”的代笔先生。阿丁所书的大字报,撇开内容,件件堪称书法精品。我除了观摩学习外,趁无人时还将心仪的字用小刀掏出带回临习,那时造成大字报“千疮百孔”的真正“罪魁祸首”,我也!在一次我用阿丁笔意帮人抄写大字报时,竟然引起了阿丁的注意。在父亲的引荐下,歪打正着,我拜师阿丁正式研习书法。在阿丁的指导下,从柳入手,兼习颜楷,涉足行草,后来又对汉隶倍感兴趣,初临张迁,后学西狭颂,专攻隶书。
我学书的偶然性,决定了书艺的畸形成长,缺乏基本功,路子不够正,未修成正果,但作为爱好,娱乐我心足矣。
——插队时有了用无之地
歪打正着的习书,随心所欲的涂鸦,无拘无束的临摹,赢得了不少的“赞许”,相应的也有了用武之地。
1976年3月,作为75届冬季应届高中毕业生,补了插哥插姐们的后尘,我也踏上了知青插队之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山寨。
这个不知名的小村,位于洮河畔一座半山腰间,据后来考古专家说,这是一个古村落,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曾出土过大量陶器及其它文物。这个村发展到今天,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纯朴,与西部偏僻山区一样,贫穷和落后是基本社情。一群知青的到来,给小村带来了生机。
小村文起来了!苦于读过几年书的大队文书,在那个年代难以应付上级下达的政治任务,一群知青的到来,犹如来了救兵,在同学们的推荐下,我当仁不让地成为文书的帮手。
首先上报的材料从手抄改为蜡印,刻钢板是个技术活,在学校时我就经常为老师刻试卷,有一定的基本功,一手清秀的钢板字让文书惊叹、让上级惊讶。办黑板报、办墙报、写标语口号,既是政治任务,又是一个村落的对外形象,我的书法爱好又派上了用武之地。在大队文书的指挥和策划下,定期不定期地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每一个角落和阵地,村里人夸赞,上级领导夸奖,我也有了第一次的成就感,同时也是第一次用技能谋生挣得了不少工分,让同事、同学、同道好不羡慕。
我曾在《从大山中走来》一书中,记录着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享誉一方的“书法家”》: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标语口号铺天盖地,是一种特有的符号。一条条大幅标语,就像一座座石碑铭文,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无论什么字体,什么风格,漂亮与否,无人去考察、无人去评判,但政治性是第一位的,“革命性”是标准。
这样的事情,当然需要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去做。机会一定是给有准备的人,自然而然就落到我这个土“书法家”头上。
先是村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交代政治纪律和政治任务,后来大队文书带来一位助手和布置大致的任务。全大队辖6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按4幅标语计算,大体控制在30条左右,前期铲墙、刷墙等准备工作由我指挥,大队组织人员完成,具体书写任务由我和帮手共同完成。
这又是一个“大美差”,队长的上工号管不了我,特别是心善的大队支书没有规定我完成时限,特别有“心机”的大队文书为我找了个又聋又哑的帮手,真是悠哉游哉,让“插友”们好生羡慕。
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首先在大队队部大门两侧用大红油漆各写“农业学大赛”、“旧貌变新颜”10个达1米见方的黑体字,引起本大队干部的热烈反响。本来就没有几个识字人的小山村,没有多少人关心标语内容及字的好坏,只觉得这个人能写这么大的字,有能耐。后来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分别用楷书、行书、隶书及各种美术字,与“帮手”共同完成大队交给的其他任务。其实,我非常感谢我的帮手,他虽又聋又哑,但聪明过人、勤劳善良,不但帮我完成了大队交给的任务,而且主动帮我挑水、砍柴、做饭,那种即安详又温馨的生活至今历历在目。
不久,县领导前来视察工作,目睹鲜红的大幅标语,连声称赞内容好、字写得好,让同行的公社、大队领导好生高兴。
机遇也像从天而降不期而来,我的“才华”让公社领导发现了,隔三差四都要接到应急任务,后来,索性让我搬到公社机关干起了文书工作。每每中心工作都有我的身影,大幅标语龙飞凤舞,油印材料字迹工整,专栏墙报小楷秀丽,这一切为我赢得了荣颜,在免去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同时得到了同工同酬,为日后的生计开了好头、打了基础。
——助推了从政人生
旧时科举考试,一笔好字是先决条件。旧文人从启蒙教育开始,一支毛笔写终身,笔墨纸砚一生伴,写好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是谋生的技能之一,并非冲着“书法家”头衔而搏。
自从西方自来水笔进入中国后,文人们轻装上阵了,也省去了书童们的劳作,从此毛笔束之高阁,成为文人雅士书房的摆设,或成为书法家们炫技的工具。再后来,无纸化办公时代的到来,文人们借助于电脑,再复杂的文字处理一键就搞定。当下,书法已上升到“国粹”地位,受到格外的重视和传承。会相信,社会再发展,时代再变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中国方块字的基因不会变,也变不了。
中国文人写好字,就像人要天天吃饭那样正常和普遍。不知何时,一笔好字也让世人羡慕不已。一笔好字犹如一个人华丽的外表,一俊遮百丑,给人以好感、给人以文气、给人以儒雅、给人以学养。从而,领导挑秘书时要字写得好的,红白大事的“刀笔”先生要选字写得好的,出一个通告通知要字写得好的,字写得好丑,已成为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显现。
我曾经在豪放、好客的大西北一个小城生活,有幸担当过新婚大典的“刀笔”先生,专为大婚来宾登记礼品、礼金。这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漂亮的毛笔字是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与钱物打交道,主家要信得过。当然,一旦被邀请即奉为上宾,好吃的好喝的侍候着,还要赢得无数的夸赞。
我本学农牧业机械,因刻一手好钢板字,加之书法见长,很快就调入宣传部工作,做起了舞文弄墨的营生,成为了一个文化人。1984年,年仅24岁的我被任命为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从此走上了从政之路。回想三十多年的从政历程,每当重要关头,都是书法助我一臂之力,鼓起我从政之勇气、求知之动力,并成为工作之推手。
我的一位老领导,一辈子从政,官至“高干”, 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自已的名字外,一生“同意”两个字写得还算过得去,部门、单位、企业等请他题词,均婉言谢绝,他不无感慨地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努力。此话,具有很强的教育和导向作用。
——“字如其人”的臆断
中国人相来认为“字如其人”。 有道理,也无道理。有道理,一个人的字受其性格、气质、素养、文化、家庭等因素影响,有千人千面孔之说。也无道理,字与人的相貌并无因果关系。但往往人们形容一个人的字写得好,常常冠以漂亮、清秀、敦厚、高挑、瘦金等等,这些词语与夸赞一个人的品貌如同一辙。
我的书法属清秀一派,虽功力不深,但“天生丽质”, 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大家都认为“好看”。
1986年,为了了却父母离休回乡调一子女到身边的愿望,我也加入到从大西北南迁的行列。在亲友们的帮助和引荐下,我也获得了一个单位的“入场券”, 除了提供有关个人的相关材料外,还要求本人撰写一份《自传》。这是展示自我的极佳时机,我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用简练的语句和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在宣纸便笺上竖写500多字简要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并立马与所需材料一并寄出,急切地等待回音。
佳音如期而至。不多时,我就踏上了回乡之路。后来才得知,本该要按照规定进行面试,领导们考虑到路途遥远,凭借清秀的毛笔字就免去了我长途跋涉的劳顿。一位局领导也曾开玩笑的说,都说字如其人,你就是一个例外。
我感恩这个时代,我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宽容,我更感动组织上为我搭建的事业平台。我也努力地去做事,争取做成事,力求做好事。有的我已经尽心尽力了,有的正在做,有的尚需争取。但信念不忘,干劲不减,责任不推。
——打开工作局面的“加速器”
刚到一个新的岗位、新的部门、新的单位,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除了自身的人格、能力、素养、熟悉程度等等因素外,有时一个爱好、一技特长也能助推工作的开展。
书法有时就有这样的功效。1986年秋,全国性地开展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三大检查”办公室就设在我所工作的部门,当人们为书写动员大会会标而为难是,刚调来不久的我一马当先承担了这项任务,板刷黑体字是我农村插队时练就的,不但一炮打响,而且为我初来乍到开展工作助力加速。
我所工作的这个部门,专业性强,业务要求高,正因为写一笔好字,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同事并没有把我当外行看,求知的欲望加同事的相帮,我不但熟悉了本职工作,而且步入了领导岗位。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感叹,字写得端庄、清秀、好看,尤如人的衣冠马的鞍,为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爱情增添了甜美的蜜度,为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确实如此!
——中年重拾儿时爱好
岁月催人老,年过五十之后,生活渐趋平稳,可以支配自已的时间多了,又想起儿时“书法家”的梦想,续写了一枕黄粱,重拾旧时的爱好。
临帖是必修课,也是多年想补的课。我偏爱于厚重的汉隶,这几年我潜心研习《西狭颂》《石门颂》《曹全碑》《张迁碑》,尤喜《西狭颂》,其理由一完整无损,二率意厚重,三来自西北,临习若干遍后,收获颇丰。
读帖开眼界,以往没有这个条件,我购买了相当数量的隶书碑帖影印本,有的是清未民国的石印本,还有一些日本印制的拓本。闲暇时,手捧一本碑帖,仔细品味个中奥妙,心旷神怡,犹如穿越千年时空,与古人对话。
涂鸦是消遣的最佳方式。我不敢说创作,也不敢说激情,更不敢说冲动,但确实是兴趣使然,每每铺好纸、拿起笔、蘸上墨,就有一种惬意、就有一种寄情、就有一种抒怀、就有一种念想、就有一种愿望,直到洁白的宣纸上,疏密有度、留白有法的一幅“作品”问世时,呷一口香茶、吸一口香烟,细细端详,此时,全身释然、心绪静然,自满自足,怡然自得。
——老年生活不枯燥
想想也是,眨眼间行将退休。人们时常为老年生活而发愁,我却提前为老年生活做准备。以书为伴,在习书中寻欢作乐,何愁无聊,在古人高超的书艺中长见识,何愁孤单。
在接下来临近退休的日子里,除了珍惜有限的工作时间外,勤耕不辍,向古人求艺、向今人求学,勤学苦练,为从政人生画句号,为退休生活作铺垫。
发表于 2016-4-6 11: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金菊灵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4-6 12: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13: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谢谢分享!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13: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了解学习学习,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15: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16: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炳森先生隶书有得一看,耐人寻味。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16: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爱书法,一生受用。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1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爱好书法点赞。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20: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什么事,就要有爱好,要有趣••••••这是认真做成每件事、做出成绩的精神动力!拜读楼主"书法,我一生的爱好",很感动!推赞共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