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99|回复: 9

[转贴] 【转】鸣虫知识百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3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鸣虫鸣虫,顾名思义,是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昆虫。我国的三大传统鸣虫分别是蛐蛐、油葫芦和蝈蝈。昆虫的鸣叫与鸟类或其他脊椎动物不同,不是由口腔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声音,而是通过身体某器官的振动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发声。
简介
鸣虫膜翅目的蜂类,双翅目的蚊蝇类是由于飞行时翅膀的振动而嗡嗡作响;同翅目的蝉类是靠着生在腹部的鼓膜振动而发声;直翅目的鸣虫几近全是借助器官之间的磨擦而发声;蝗虫类的鸣虫绝大多数是由后腿与前翅的磨擦而发声, 蟋蟀类和螽斯类鸣虫是由前、后翅的相互磨擦发声,如 蛐蛐和 蝈蝈。因而可知,鸣虫的含义很广,种类也很杂。这里所触及的鸣虫仅限于直翅目的蟋蟀类和螽斯类鸣虫,这也是在中国民间享有盛誉、有着悠久历史并延续至今的1大类常见鸣虫。蟋蟀类鸣虫发音齿位于右翅,刮板位于左翅。螽斯类鸣虫发音齿位于左前翅,刮板位于右前翅。
生活习性
活动方式
鸣虫的活动方式有昼行型与夜行型。昼行鸣虫以白天活动、鸣叫为主,民间俗称“阳虫”,如黄蛉、竹蛉等。夜行鸣虫以落往后或夜间活动、鸣叫为主,如 斗蟋、 油葫芦等,民间俗称“阴虫”。亦有昼夜兼行型的,即白天黑夜均活动、鸣叫的,如马蛉、鼓翅鸣螽、小黄蛉等[1]。
食性
鸣虫的食性有植食性,如墨蛉、花蛉等;有肉食性或捕食性,如小 纺织娘;很多种类为杂食性,即荤素均吃,如斗蟋、蝈蝈等;亦有腐食性的,如马蛉。
防卫术
直翅类昆虫1般都具有特殊的防卫招术。有假装色或保护色,其体色常与背风景保持1致。很多种类都有绿色和褐色两种基本质型,如蝈蝈,就有青蝈蝈、铁皮蝈蝈、糙白蝈蝈等不同色彩。有拟态现象,在形态上常常摹拟树叶、树枝、其他昆虫或石块等,如纺织娘的前翅很像树叶,有些螽斯的若虫很像蚂蚁、虎甲等,减少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机会。具有自残自卫机制,丢足保身是最多见的招术之1。在捕捉时如果仅捉住鸣虫的1条腿,这条腿常常自动脱落,鸣虫因此逃生。有些鸣虫有特殊的腺体,遇敌害时从口中或身体其他的关节处罚泌绿色或褐色的液体,以吓唬敌人。
好斗
好斗是某些雄性鸣虫的特性,特别是蟋蟀科的品种,如斗蟋、油葫芦、 画镜等,具有极强的领地占有性,好称霸。这些雄性个体1旦占据1席地盘,如1个洞穴,就容不得第2个雄性。为捍卫它的根据地和雌性配偶,它会与企图来犯的其他雄虫决1死战。体格强健的个体,能占据较大的地盘。因此在旷野中或环境较险恶的地方抓获的斗蟋常常个头大、鸣声响、斗性强。
鸣声
昆虫的鸣声不但是同种内进行各种信息交换的媒介,还是与其他相近种类保持生殖隔离,以使本种得以纯系繁衍的重要保证。因此每种鸣虫的鸣声有种的特异性。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鸣声被用来作为鉴别各种鸣虫的有效特点。
鸣虫为了生存,同其他生物1样,需要寻食,对付竞争者,要警戒和克服敌害,要吸引配偶。在长时间的自然选择中,鸣声有了功能性的分化,即同1种鸣虫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鸣声。1般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叫声。
呼唤声:是最常听到的表示“友好”的鸣声,即在没有同性竞争者,没有雌性,没有敌害,不受干扰情况下,单只鸣虫怡然自得的鸣声。人们平常欣赏的大都是这类鸣声,这也是体现鸣虫种征的鸣声。
警戒声:某些鸣虫在遭到惊扰,或遇到捕食者时所发出的表示“恐吓”的鸣声。
竞争声:在有1个以上雄性鸣虫存在时,或为了争取领地,或争取雌性配偶时所发出的表示“敌意”的鸣声。
求偶声:当有雌虫存在时,雄性鸣虫向她唱出的表示“倾慕”的情歌,俗称“接铃”声。
上述几种基本鸣声可以在常见斗蟋入耳到。但这些不同功能的鸣声不1定存在于每种鸣虫中。或说,其实不是每种鸣虫都有几种人耳能清晰可辨的不同鸣声。了解鸣虫发声的基本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利用鸣声来鉴别不同的鸣虫。另外,在不同的条件下,即使是同1只鸣虫发出的呼唤声,鸣声也是有差异的。如在不同的温度下,或在不同的生理条件下,如刚羽化的成虫与老熟成虫的鸣声不同。
生长繁殖
生活史
直翅类鸣虫,属渐变态。从卵孵化出来的若虫,经过数次蜕皮后,才完全具有成虫的形态与各种功能,如鸣叫、生殖等。幼虫龄期的多少和每龄期的长短依种类不同而不同。螽斯类通常有6⑴0龄,蟋蟀类有7⑴3龄。即便同1种鸣虫,由于营养条件不同,龄期的多少和长短也略有差异。常见鸣虫为1年1代,成虫秋季产卵,以卵在土中或植物组织中越冬,若虫在来年春季出现。
交配
雌、雄鸣虫交配时,雄虫除将含有精子的精囊插入雌虫体内外,还附加1个乳白色胶质状的精包。这是雄虫惠赠雌虫的营养滋补品,用以增进受精卵的成熟。在斗蟋和蝈蝈中很容易视察到这类现象,民间俗称“贴铃”。
产卵
鸣虫的卵有的产在植物茎秆或枝条内,如金钟,露螽等;有的产于泥土中,如斗蟋、马蛉等。卵多散产,不成卵块。雌虫产卵瓣曲折或端部锯齿状的,1般适应在植物组织内产卵,产卵瓣较直的1般适应在土中产卵。
种类
蟋蟀类
蟋蟀具有顽强无敌,勇决胜负的武士风采,被誉为“天下 第1虫”。它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品种有: 斗蟋、拟斗蟋、长颚蟋、大扁头蟋、小扁头蟋、青森扁头蟋、灶马、 白面纺锤蟋、 北京 油葫芦、银川葫芦、拟京油葫芦、黄褐油葫芦、南方油葫芦、花生大蟋、 双斑大蟋、黑斑裂针蟋、污斑裂针蟋、白角裂针蟋、草地裂针蟋、亮拟针蟋、突出钲蟋、虎甲吉蛉、细长剑吉蛉、金钟儿、金吉蛉、梨吉蛉。
螽斯类
螽斯科包括常见的螽斯、 蝈蝈、 纺织娘等。体1般中至大型,侧扁。触有丝状,通常超过体长。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 1般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擅长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1.蝈蝈
常见的种类有:
优雅蝈螽:体型粗壮,中等偏大,体长约35~40mm,野生蝈螽的体色通常为草绿或褐绿色。头大,前胸背板宽大,似 马鞍形,侧板下缘和后缘镶以白边。叫声如:“极~极,极~极”。
暗褐蝈螽:体形同于优 蝈螽,翅面具草绿色,条纹并布满褐色斑点,呈花翅状,故也有“花叫”叫声:“吱拉,吱拉”。
鼓翅鸣螽:体型偏小且清秀,翅薄呈半透明,翅脉清晰可风,如妇人纱裙,故有“ 姐儿”之尊称。叫声:“甲、甲、甲”。
素色似织螽:体形中等,体大部份为草绿,头部背面黄褐,叫声“丝扎~丝扎”接近纺织娘,故有“小故娘”之美名。
斑翅草螽:是1种常见种,体型小,体色为绿色和褐色两种。叫声:“丝~丝”中间有小停顿。
悦鸣草螽:体型与草螽类似,体色艳丽,深绿或黄绿色。叫声:“齐~齐~”可连续鸣叫。
2.纺织娘
纺织娘又称络纬、筒管娘、络丝娘。体长50~70mm,绿色或褐色,形状豆荚。头小,前胸背板前窄后宽,前胸背侧片基部多为黑色,前翅发达,超过腹未端,常有纵列黑色圆斑,雌虫产卵器弧形上弯,呈马刀状。其鸣声如“轧织、轧织”,故名叫“纺织娘”。
Img6371018_940.jpg
发表于 2016-3-24 11: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常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4 19: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交流,结合实践,收获多多。
楼主也挺有心,加个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10: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膜翅目的蜂类,双翅目的蚊蝇类是由于飞行时翅膀的振动而嗡嗡作响;这个不能算广义的鸣虫吧:昆虫里面能飞的都有振翅的声音,包括蝴蝶如果从耳旁飞过都能听到,只是因为蝴蝶振翅频率低,声音小。其他的鞘翅目、半翅目,甚至蜚蠊目(蟑螂)等等,包括直翅目各种蝗虫飞行都有“嗡嗡”声。

广义鸣虫不应该涵盖这种情况发声的。否则几乎所有昆虫都是“鸣虫”了:)
广义的应该是有专门用来发声的器官可以发出“鸣叫”的,包括同翅目各种“鸣蝉”等。狭义的就是我们一般来饲养的直翅目的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6 11: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尔,马蛉都是主流传统鸣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6 20: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了解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 0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 14: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说竹蛉的习性是白天活动和鸣叫,也是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4 15: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18: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