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津很少有人养黄眉鹀和黄喉鹀。可能因为两类鸟太过平常,历史上满清旗人不屑养,故今人一直尊重传统。
但目前陕西养鸟者很喜欢养黄喉鹀,甚至与养画眉有一拼!当地称其为虎头凤!听这名字,有虎有凤,多么响亮!
京津地区少有饲养者,无需求则无供给,于是鸟市上极为少见,有时有两三只,价格也不高,比秋季铺天盖地而来的黄雀还便宜!西安就不同了,汉中产画眉,这虎头凤是候鸟,春来秋去时节才可见,需求甚旺,此鸟的价格赶上画眉了!
因为少有人饲养,也少有人关心细究,因为黄眉鹀和黄喉鹀都是候鸟,个头相似,都有黄眉,北京一些卖鸟者一律称为黄眉子!两周前遇一卖鸟者。因从未接触这两类鸟,毫无经验,只听说是公鸟,习性接近三道眉草鵐,(必然唱功可以。)喂黄雀食即可,易养又不贵,于是决定先选一只精神点的养来试试。不想选来选去,偏偏选择了一只黄眉鹀而没选黄喉鹀。(笼中有一只是黄喉鹀,但个子偏小。)带回家来,“按鸟索图”,查找资料,方知当日所见者并非一种“黄眉子”,而是两种鹀类,各有名称。
于是置新笼新罐新杠,新鲜谷子苏子,伺候这位黄眉鹀大爷。
从秋季被捕,这位爷也有两三个月笼中经验了,倒也从容作得楚囚,但绝不献唱求宠。在下也宽宏大量,并不计较,在下许愿,咱好生伺候您一个冬天,和您交一冬天朋友,明年开春,您唱也罢,不唱也罢,在下放你一马,让你归返野外,娶妻养子,享受天伦之乐。
第二次遇到黄喉鹀时,某家已饱读兵书,深通战策,可以“按图索鸟”,于百鸟群中,识黄喉鹀如探囊取物一般了。果断选择一只体型较大气概雄壮者拿下。
此鸟头黑喉黄,胸下黑三角,气宇轩昂,必是雄性。一样准备只养一冬,明年开春,一并将二黄放掉,仅为享受学习了解鸟类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