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795|回复: 39

[捕捉] 2015年野采第一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0 16: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的夏天,正值小暑的节气,该上山了。
漫山的蝈蝈总是勾得人心思痒痒的,身在北京能享受这番得天独厚的乐趣,确是首都人的福气。话说回来,抓蝈蝈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长衣长裤手套帽子,武装到牙齿这是我一身的上山装备。7月的北京30度以上的温度,下午更热,为了抓蝈蝈披荆斩棘,一路平趟,如果不是自身的爱好,谁又愿意上山受这份罪。话又说回来了,抓蝈蝈又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三两个虫友结伴上山,一路溜溜达达,看看山色风景,满眼青翠,顺着山风聆听漫山的蝈蝈欢快地鸣唱,很享受。这个日子当口,北京的蝈蝈也才刚刚开口,前两天去十里河买鱼,闲问卖蝈蝈的贩子,说起来平谷的蝈蝈大量上市还要十天半个月的样子。不过据我历年的经验,现在山里的蝈蝈应该是已经开口,不会空手了。
山里的情况却不太理想,和我想象中的情况相去甚远。第一个目的地昌平的南口,顺着山路一路进去,除了蝉鸣的零星的吱拉子的声音,再没有收获。山路是冬天新铺的,平平整整,走起来很舒适,路两边的草稀稀疏疏的,都说北京今年的雨水大,山里却干的要死,开阔地方的荆条树看起来也不是十分的精神,不过倒是比去年好一些,背阴地方的植被生长还不错。一路走,一只蝈蝈的叫声都没听到,心拔拔凉。陵园附近开发的规模很大,种了桃树已经结果,低矮的地方种了鲜切的百合花,果园里的草除的很干净,以往这里是蝈蝈的好去处,现在没戏了,门口地方还竟然有了三三两两的游客,搞起了采摘。老板见有人来,热情地迎上来,我们摆手说随便看看,贴着山边的河道搜寻了一番一无所获,只好继续开车向前。
终于在陵园的另一边听到了久违的蝈蝈叫声。就在路边养蜂人的帐篷后面不远处的灌木丛中,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在叫,听声音已经连口,但还是比较嫩的口。稍稍打起精神,循声而去,反复查找,在荆条树的半高处找到了目标,所幸的是这是一只纯铁蝈蝈,透过荆条树叶,隐隐能看到小虫子头脸鞍子边上的白色花纹,可惜没走近就惊了,哧溜一下就跳下了草丛,只好放弃。
继续向前一直走进大山的深处,我们再没有听到一声蝈蝈的鸣叫,在几个以往驻足的点上反复搜寻,连嫩叫的音讯都没有,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从去年开始,南口的情况就不太好,少了以前漫山遍野层起彼伏的蝈蝈鸣叫,多了几分无奈的寂静。眼下的关口只能安慰自己来的还是早了一些,晚上十天情况会好不少。又能好到什么地步呢?空想想而已。
  原路返回吧!
  回到陵园的位置上,想着把刚才错过的蝈蝈捕获,于是又停下来。
  蝈蝈还在,不过是换了一个更低更空旷的位置上欢叫,人与蝈蝈之间连个遮挡都没有,没走的太近,蝈蝈就要开溜,用抄子是不能了,钓吧。小心翼翼用杆子绑上鱼线拴着诱饵放下去,钓不钓得到就看人品了。那蝈蝈先是躲到酸枣树干的背面,头冲下随时准备跑路,情况不妙。硬着头皮试试吧,诱饵缓缓垂到蝈蝈的身边,它警惕地侧了侧身,犹豫了一下,反身扑了过来,三两下抱住了诱饵,这下成了,轻轻向上提,拎出草丛,小抄子一接,和钓青蛙没什么区别。欣赏战利品吧:纯正的铁蝈蝈,铁皮色,蓝脸,金眼,紫白色的肚子,品相不错,这一趟总算是没白来。
  出山的时候,在湖边高崖上听到了南口第二只蝈蝈的叫声,看看超过70度的山体摇摇头算了,为了小小的宠物犯不得上山玩命。
   下一个目的地——十三陵。
  到了地方真是大吃一惊!原来抓蝈蝈的地方基本是面目全非,河床上居然横跨着修了一条路!生生把采场分成两半,右边的河床整整齐齐挖下了两米深,原有的植被全部消失,可怜的荆条树和灌木丛都无有了,空旷的河床被太阳炙烤的死气沉沉的。不死心地在河床两侧仅存的灌木丛中搜寻一番一无所获。十三陵的温度比南口要高,成虫的时间也早,这个时间的空手就意味着绝迹了。返到河床左边搜寻也没有,在这个采点的几个常出蝈蝈的地方搜都没有,完了一切都完了,每年都来的地方,小20年的地方,随着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上马,完蛋了。
心情无比沮丧。要知道近几年我出冬蝈蝈用的都是十三陵的籽,都说平谷籽最好,但说实在的,经过这几年的测试,我觉得昌平十三陵的籽甚至皮色比平谷籽还要好,铁皮色更深一点。没了种蝈蝈明年都成问题了。
  心有不甘啊,沿着原路线向两边找找吧,国道南侧还有最后一个存量的搜寻点。幸运的是,在这个最后点上,还是听到了蝈蝈的叫声,仔细辨别一下,一共只有三只,两只连口一只嫩叫。来了就不能走空啊,抄家伙,很快就抓到第一只,铁蝈蝈,皮色倒有些差强人意。第二只走到跟前不叫了,看不到抓不到,放弃,留点希望吧。
  顺着山路继续逛,盘山一圈,在山的另一侧居然又听到蝈蝈的叫声,又是两只。
  下车搜捕。第一只躲在茂密的荆条树丛中,老远就不叫了还是抓不到,转过来抓第二只。这只倒好抓,孤零零一棵小榆树,它就躲在树的半高处,这是只纯铁蝈蝈。拿着抄网轻轻靠近,正要下网,蝈蝈一挪动身子有了新发现!树下还有动静,藏着一只母。两厢原来是要交配,被发现了。公的先放一放吧,无论如何要抓到这只母。小榆树还挺茂密,躲在下面还不好下抄子。左右不得机会,好在真是孤零零的一棵树,四周没有任何掩饰,两个人把 树团团围住,一前一后,轻轻地把蝈蝈往合适的位置赶,蝈蝈很狡猾,知道下面没处躲藏,左躲右闪的,也不向下窜,倒是顺着树干慢慢向上爬,也好,高处相对好下手。总算躲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两个抄子轻轻一拢抓到了。铁蝈蝈母驹子,明年的冬蝈蝈有找落了。心情一下子从地上又到了天上。顺手把公蝈蝈也拿下,收工。
  多半天的时间收获3公1母,数量不多,失望多于希望,临近最后倒是有了意外的惊喜。想不到的是今年的第一次出行收获这么差,野采地的存量这么少,十三陵几乎绝迹。同样想不到的是今年第一次出行就抓到母蝈蝈而且是在几近绝迹的十三陵采点。
  想想心情颇为五味陈杂,环境的变化,人的因素让这脆弱的平衡难以为继。蝈蝈这种敏感的弱小的精灵成了城市和乡村发展的牺牲品。想当年北京的香山蝈蝈多多,现在,五环路都修到了香山的脚下,每天超过万计有时甚至十万计的游客,把香山变成了一座人工的花园,蝈蝈就在这人工花园中销声匿迹。今天这样的悲剧几乎天天上演,有一天,环绕北京的强大的地铁线穿过昌平来到皇陵脚下时,我一点都不会奇怪,到那时,十三陵的蝈蝈一定是不在了。可悲又无可奈何,怀柔的野采点估计也坚持不了许久了,未来几年再上山只能是越走越远,想想距离城区将近90--100公里的平谷和密云,我们真的只有走这么远才能接触到野生的蝈蝈么,不想,也不敢想。
公.jpg
母.jpg
发表于 2015-7-10 19: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城帮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9: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俺还抓不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9: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星期头都有了,我始终没去,现在好叫太少,而且今年北方大旱,往年同期这时,山上早都此起彼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2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现在上海想抓抓金铃子 竹蛉之类的都不需要走太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21: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嘿,还是你先去了,恭喜啊!图片里的是十三陵的吧?对南口,我都不抱啥希望了,今年家里提前给我“打预防针儿”了,严查私自上山逮蝈蝈 估计只能等月底老婆带孩子出去玩,我才能自由,羡慕你啊!对了,你觉得南口今年还有戏么?今年要是还不行,估计就真没戏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21: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了解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21: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前排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22: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前排支持

100公里对于热爱野采的人来说也不算太远,重要的是每次都能有收获有惊喜,享受这一过程的感觉比什么都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22: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野生蝈蝈越来越少了 在爸爸给我讲的故事中 以前泰安的野生蝈蝈很多 而现在呢 连吱拉子都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