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文章学习用,感谢原作者的经验之谈。
一.鉴别斗雀的常识
鉴别斗雀是一门科学。判断一只画眉鸟是不是斗雀,能不能斗,需要观察和熟识斗雀的外部特征、能量、性格特点排架状态和打斗招式。
(一)斗雀的外部特征
斗雀,即画眉斗鸟。喜欢斗雀的人,在寻求斗雀时,常常爱问斗雀的眼水、眼沙、羽毛、脚爪、嘴甲、头式、身材怎么样,继而在选择斗雀时,往往选择眼水透的、眼沙多的、羽毛干的、脚爪黄的、嘴子直的、头式方的、身材长的,等等。这就是从斗雀的外貌特征来选择好的斗雀。因此,有必要从斗雀的各个部位来认识斗雀的主要特征。
1. 斗雀的眼睛
一只斗雀善不善斗,第一是看眼睛。看斗雀的眼睛,一般看眼沙、眼水、眼形、眼仁、眼神、眼膛、眼皮、眉线八个部分。
(1)斗雀的眼沙 判断一只斗雀的眼睛好不好,主要是看眼沙。所谓眼沙,是指斗雀的眼球虹膜色面,即人们常说的眼沙色彩浓度。眼沙粗,分布均匀,色彩浓度为深透,那就是比较好的眼沙。斗雀的眼沙有一二十种,常见的主要是以下:
1. 红沙眼。又称朱砂眼。瞳孔周围虹膜色面呈乌红色或浅红色的眼沙,或者是米黄色底色中渗透着一粒粒若明若暗的红沙,在阳光下较为明显。
2.绿豆眼。瞳孔周围虹膜色面呈绿豆色的眼沙,有的深绿,有的浅绿,有的碧绿。
3.白沙眼。瞳孔周围虹膜色面呈乳白色的眼沙。
4.银眼沙。瞳孔周围虹膜色面呈银灰色的眼沙。
5.大青眼。瞳孔周围虹膜色面呈藏青色或靛蓝色的眼沙。
6.黑眼沙。整个眼睛不分黑白,就象老鼠眼一般,整个黑糊糊的,暗含着一种波光。
7.金眼沙。又称鹞子眼。眼睛如鹞子眼一般,米黄中略带粉红,瞳孔周围的眼沙像金色一样。
8.蓝眼沙。瞳孔周围虹膜色面呈天蓝色或宝石蓝般的眼沙。
9.黄眼沙。瞳孔周围虹膜色面呈深黄色或浅黄色的眼沙。
斗雀的眼沙是会变化的。没有斗性时,眼沙比较淡;一旦发性时,眼沙就变得特别浓,如浅红色的变成乌红的,浅黄的变成金黄的,有的还造成眼圈周围的眼皮绒毛呈现出一圈黄色来。
(2)斗雀的眼水斗雀的眼水表现在眼圈内。眼水透的鸟,瞳孔周围水汪汪的,如晶体一般将里面的眼沙反映出来,让人可以透视。
眼水是无色的,在眼膜之外,可见的眼色是透过眼水和眼膜活动在眼球里面的眼沙色彩。
斗雀的眼水随其斗性的发落而变化。当斗雀发性时,眼水波光粼粼;当斗雀落性时,眼水就少而眼色清淡。
(3)斗雀的眼形。斗雀的眼形常见为三角眼、扁圆眼、蛤蟆眼、圆眼几种。长得越往前接近嘴根,显得越恶。
三角眼:眼形呈三角形,前窄后宽。
扁圆眼:半遮半开,眼皮下拉,不扁不圆。
蛤蟆眼:眼球突出,就像蛤蟆的眼睛一样。
圆眼:形状很圆,如鞋带眼孔一般。
(4)斗雀的眼仁。眼仁即瞳孔,占整只眼的三分之一。夜晚在灯光下观察,瞳仁是收缩的,仅有芝麻大小。
(5)斗雀的眼神。斗雀的眼神和人的眼神差不多。一双水汪汪的、左顾右盼很自如的眼睛,可以显露出斗雀的灵性;而眼神呆板,反应迟钝的那种斗雀,不可能是一只好雀。一只好雀,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反应灵敏、快捷,斗性发作时,身材飞扬,灵光四射,有的甚至显出凶神恶煞的样子。那种时时蹲在杠上,二眼无光,白天常常闭目养神的斗雀,不仅眼神差,精神也差,那是不可取的。
(6)斗雀的眼膛斗雀的眼膛有宽有窄。一般来说,“山老”的眼膛比较窄,有的甚至看不出眼膛;而“夹钵”或“窝雀”的眼膛则比较宽。这是相对而言,眼膛的变化才是绝对的。当斗雀在落性的时候,眼膛收缩而狭小,眼膛的纤纤绒毛也显得有点粉白;而当斗雀发性的时候,眼球鼓出,眼膛大开,原来粉白的纤纤绒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铁青的犹如水牛皮色的眼膛。
(7)斗雀的眼皮斗雀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之状,也有厚眼皮和薄眼皮之分。一般来说,厚眼皮和双眼皮的斗雀略胜一筹,外观上也往往被人相中。理由很简单,双眼皮经得看,厚眼皮经得啄。自然,人们就喜爱它。
(8)斗雀的眉线画眉鸟的眉线有曲有直,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紧有松,形状有一线眉、瓜子眉、玉带眉、弯月眉、扫把眉、鹿角眉、还有断眉。要选择一只好的斗雀,眉线也有讲究。中看且能斗的斗雀,眉线一般都比较直、比较细、比较紧。眉尾是扫把眉的鸟,有的也好斗,只是眉线不好看而已。
2. 斗雀的羽毛
俗话说:“打不打看眼睛,抵不抵看毛衣。”说明斗雀的羽毛也很重要。要选择一只好的斗雀,必须讲究毛衣。
画眉的羽毛按颜色分,有白毛、黑毛、花毛、红毛、青毛、灰毛、褐色毛、灰褐色毛等等。白为王,黑为将,黑白二种毛衣的画眉,林间稀有,人间罕见,故特别珍贵。常见的是青毛、红毛、褐色毛、灰褐色毛的画眉。
有人说,青毛比较有力,比较耐斗。据我的经验,羽毛不分青褐,只要长得干练,长得硬,无光泽,不油滑,这样的斗雀就是一只好斗的、能斗的、耐斗的斗雀。毛衣干的斗雀,有时侯打斗虽然不在上风,但抵得打,往往以抵取胜、以时间取胜。
一只羽毛长得硬,尤其是翅羽、尾羽长得硬、韧性好的斗雀,犹如一位肌肉发达的运动员,身板硬朗,一看便知是体育健将,打斗肯定凶狠。
斗雀的翅羽、尾羽硬不硬,韧性好不好,一般能够看得出来。最容易看得出的是农历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换毛的时候,将斗雀身上掉下来的翅羽或尾羽拿到手上弹一弹,如果弹性好,不易折断,这只斗雀肯定是一只硬朗的、力量较大的斗雀。力量大的斗雀,打起架来取胜的可能性就大。
3.斗雀的头式
斗雀的头式多种多样,有大方头、小方头、削竹头、烙铁头、平头、马头、泥鳅头、老鹰头、鹌鹑头等等。各种头式的斗雀都有能打的。当然,既能打斗又好看的常常是方头、平头、削竹头、烙铁头。如果头毛薄、头羽大片、头骨厚实,那是比较理想的。
有的头如老鹰头、泥鳅头的也善打斗,但话不能说的绝对,不能一概而论。
不管是哪种头式,头毛不要厚,而头骨越厚实越好。因为头骨越厚实,打起架来就像榔头,越重越让对方难受。
4.斗雀的嘴甲
从形状上看,斗雀的嘴甲有土钉嘴、三棱宝剑嘴、啄木钩嘴、匕首嘴等;从颜色上看,斗雀的嘴有黄蜡嘴、牛角嘴、青黄嘴、米黄嘴、青嘴、黑嘴等。比较中看的是黄蜡嘴;杀伤力较强的是土钉嘴、三棱宝剑嘴。土钉嘴根粗尖细,上下嘴差不多一样厚,啄起来特别有力,杀伤力特别强。
斗雀打的好不好,不在于嘴的大小与长短。应该说大(长)有大(长)的优势,小(短)有小(短)的好处。嘴大利于“插黄”,但频率不高;嘴小比较灵活,啄的频率相对较高。
5.斗雀的胡须
斗雀的胡须长在眼前的嘴根部。斗雀胡须的长相有的往下塌,有的往后翻,有的往嘴前伸直,有的往嘴两边倾斜,有的比较粗,有的比较细。烈性的斗雀往往胡须比较粗,如针一般从嘴根部向嘴前或嘴两边伸展、倾斜。
6.斗雀的颈项
斗雀的颈项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一般来说,颈项粗长且挺拔的斗雀,既中看,打起来也有力。一只颈项粗长的斗雀就像一只高昂的斗鸡,下啄如重锤,缠头如蛟龙,比颈项短的略胜一筹。
7.斗雀的脚和爪
斗雀的脚有黄牛筋脚、白牛筋脚、紫竹脚、红木脚、苋菜脚、铁脚等等。
玩斗雀的人,最喜欢的是脚杆颜色如牛筋一般黄,稍扁且干,足关节比较粗的斗雀。这种脚不仅好看,而且打起来有力。
红木脚、铁脚也有力,且耐痛,但不美观,不耐看。
斗雀的爪最好如鹰爪、猫爪,短而粗,弯而利。站在杠上时,内边爪和外边爪不是贴杠,而是钉杠。趾爪犹如有磁铁一般,抓住哪里都非常稳健、非常有力、非常牢实。
8.斗雀的尾羽
斗雀的尾羽有剑尾、撒尾、弓尾、扇尾、长尾、短尾、脆尾之分。有人把剑尾又叫“铁尺尾”或“一字尾”。好斗的雀,13匹尾羽的羽干都比较粗,比较硬,比较直,且富有弹性,整个尾羽经常保持一把剑的形状。所谓“身似葫芦尾似剑”就是讲的能征善战的斗雀的身材及尾羽形状。
看一只斗雀的尾羽好不好,还要看它的覆尾好不好。覆尾有上覆尾和下覆尾之分。上覆尾比较薄,下覆尾稍厚一点。覆尾越稠密,贴主尾毛贴得越紧,斗雀的尾巴弹性越好,打起架来翻身也越容易。
9.斗雀的身材
斗雀的身材主要从头、脚、嘴、身、尾五部分综合起来衡量,有头、脚、嘴、身、尾五长形的,也有五短形的,还有葫芦形的、梭子形的、狮虎形的、刀把子形的。身材短的斗雀打斗时动作往往比较灵活,但在与身材长的斗雀较量时,头部或颈部易被身材长的斗雀踢到,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倒还挨啄。身材长的斗雀往往力气较大,在与身材短的斗雀较量时,常常占上风,不吃亏。
如果身材同样长或同样短的斗雀打斗时,那就要看哪只胸部宽、翅根发达。相对而言,身材修长、翅根发达、胸部比较宽的斗雀,打赢的可能性要大些。人们常说的“十大九不输”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来说,狮虎形的斗雀,肩架宽大,颈身粗厚,身材魁伟,打斗有力。五长形、葫芦形、刀把子形的斗雀同样能打。
10.斗雀的胸和背
一般情况下,胸宽,像鸡胸;背驼,像鸭背的斗雀,肌肉发达、厚实,打斗有力。人称“鸡胸鸭背,打死也不退”,确是经验之谈。
据说,胸骨长的斗雀也很耐打。笔者喂过类似几只,确实能斗。
11.斗雀的胆毛
何谓胆毛?胆毛就是腹部的绒毛,一般呈灰色。
胆毛生的越高,越往胸前长,说明胆量越大。这样的斗雀不仅容易成熟,不怎么怕人,更不怕鸟,而且斗性很强,见鸟就来(欲打斗的样子)。
12.斗雀的站相
斗雀站在杠上,两只脚或身体与站杠成30°~ 45°角,头和胸部都在前倾,两眼盯前方,两脚叉开,中爪和后爪抓住杠子,内边爪和外边爪钉在杠上,站得很稳。
跳上门杠,不急不躁,站如将军立马横刀,跳前跳后不挂不飘。一旦门前有都雀排架,不是头往前拱,便是嘴朝门楞上劈。
好的斗雀,并不时常站在杠上,往往是站在笼底,或在笼底高歌,或在笼底转悠,环顾周围对手,时不时引颈竟骂,忍不住了便扯笼布、啄笼丝。
13.斗雀的鸣声
斗雀的鸣声,有的悠扬婉转,有的激越雄壮,有的轻歌低吟,有的雄浑奔放,有的如小桥流水,有的像飞流直下……千歌万曲,十分动听。
在遛鸟的时候,斗雀的鸣声都比较大,为了压倒对方,总是气势汹汹,引吭高歌,越叫越激烈。而在比雄(雄性鸟与雄性鸟之间比气势、比凶狠)的时候,斗雀的声音越尖越不好。鸣声越尖,越说明斗雀斗性未发,心是虚的。这时候,最好的打噪声,或不扇不叫、劈笼咬丝。
14.斗雀的跳跃状态
斗雀一般都勤于跳动,且多在拢第循环跳动,偶尔跳上门杠,侧转身又跃上中杠,再由中杠跳下笼底;或从后笼跳上中杠,由中杠跳下门杠,再由门杠转身跳下笼底,姿态平稳而不乱,跳式往复而有规律。
好的斗雀,在笼中上下跳跃时常常感觉沉手;脚爪接触笼丝时,往往响声如钢声。人称“良鸟稳稳落,劣鸟乱着脚”,就是根据斗雀的跳跃动作来判别斗雀的优劣。
此外,斗雀的脚爪如有磁性一般,不管是抓杠还是抓丝,抓着哪里都是牢实的,不轻易失脚而栽跟头。尤其在两鸟比架时,脚爪抓住边丝,贴得紧紧的,抓得牢牢的,像磁吸般特别明显。
当斗雀斗性发作时,它常常在笼底循环往复地跳动,两眼一直在找寻对手格斗。而当它落性时,跳跃的状态则有所不同,往往在后笼一蹲一跃腾得高高的,或在前笼一腾一弹一落,形成“三步跳”,即从笼底腾起,两脚弹在边丝上,然后落在中杠上或后笼底,显得很不平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