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51|回复: 8

[其它] 为岫岩玉正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3 09: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岫岩玉因产于辽宁岫岩而得名,始于金。最早的玉名见自西汉《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殉圩琪焉”。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蛇纹石玉,即常说的岫玉。产于城西北四十公里处的瓦沟,人称“瓦沟玉”。以深浅不一的青绿色为主,还有橙红、暗红、黑灰等色,玉质细润无杂质,是雕琢玉石工艺品的极佳玉材。因其产量大,受供求规律影响,玉价不高,乃至被许多人误认是低档玉了。

  二是透闪石玉。主要产于偏岭镇细玉沟的河床里,当地称“细玉沟玉”。是亿万年前透裸露在地表的闪石玉矿被风化的碎块随山洪冲入河里滚磨而成,故又称“河磨玉”。有黄白、墨绿、青灰等色。经测定绝大多数“河磨玉”透闪石含量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其玉质纯净、坚韧、油脂感极强。《岫岩县志》中称其为“无根之玉”,最佳者“色白如猪脂”。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朝鲜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美者无殊异。”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认为:岫岩县处于朝鲜西北,其地山岭可能是“太尉山”的余脉。“葱岭”推测是昆仑群峰里某座山之古称。“千年璞”无疑指产于岫岩县河谷里的“河磨玉”。和田玉中的羊脂、岫玉中的猪脂,都以动物脂肪比喻,足见两种玉质油性相当。笔者藏有一件红山文化“人祖”玉器,水滴眼,宽额角,似外星人。“色白如猪脂”的玉质上布满红色沁丝,是人见人爱的开门之物。从附近山上挖掘下来的透闪石山料,称“老玉”,玉质稍逊“河磨玉”。

  三是蛇纹石和透闪石混合共生的玉矿,此类情况通常不讲,知道便可。

  岫岩玉是中国玉文化史上开发最早、最悠久的玉种。1983年于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距今12000年的旧石器遗址中出土三件浅绿色玉质、打制工艺制成的砍斫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使用岫岩玉的证明。被学界认定是中国玉文化之源的8000年前的内蒙兴隆洼文化遗址的玉器,也多是岫岩玉。5000多年前北方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玉的开发利用更是达到巅峰。考古发现在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也多有岫岩玉器。在“神玉”时期岫岩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虽然和田玉在商周之际崭露头角,至汉代成了“王玉”时期的宠儿,但岫岩玉在皇家用玉中仍时有踪影。汉代“金缕玉衣”的玉片多是岫岩玉,明定陵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用岫岩玉雕琢,清代是岫岩采掘盛期,清宫遗宝里更有大量精美的岫岩玉艺术品。

  正如《中国文物鉴赏·玉器卷》所载:“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使用岫岩玉从没间断过,最具代表的辽西出土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玉器用料全部为岫岩玉。从商、周、春秋战国到西汉,一直到今天,岫岩玉制品随处可见。”可惜在许多国人的眼里,岫岩玉也许仍没有新疆和田玉那样耀眼和出彩,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和巨大经济价值,也许仍然被远远低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9: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岫岩玉因产于辽宁岫岩而得名,始于金。最早的玉名见自西汉《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殉圩琪焉”。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蛇纹石玉,即常说的岫玉。产于城西北四十公里处的瓦沟,人称“瓦沟玉”。以深浅不一的青绿色为主,还有橙红、暗红、黑灰等色,玉质细润无杂质,是雕琢玉石工艺品的极佳玉材。因其产量大,受供求规律影响,玉价不高,乃至被许多人误认是低档玉了。

  二是透闪石玉。主要产于偏岭镇细玉沟的河床里,当地称“细玉沟玉”。是亿万年前透裸露在地表的闪石玉矿被风化的碎块随山洪冲入河里滚磨而成,故又称“河磨玉”。有黄白、墨绿、青灰等色。经测定绝大多数“河磨玉”透闪石含量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其玉质纯净、坚韧、油脂感极强。《岫岩县志》中称其为“无根之玉”,最佳者“色白如猪脂”。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朝鲜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美者无殊异。”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认为:岫岩县处于朝鲜西北,其地山岭可能是“太尉山”的余脉。“葱岭”推测是昆仑群峰里某座山之古称。“千年璞”无疑指产于岫岩县河谷里的“河磨玉”。和田玉中的羊脂、岫玉中的猪脂,都以动物脂肪比喻,足见两种玉质油性相当。笔者藏有一件红山文化“人祖”玉器,水滴眼,宽额角,似外星人。“色白如猪脂”的玉质上布满红色沁丝,是人见人爱的开门之物。从附近山上挖掘下来的透闪石山料,称“老玉”,玉质稍逊“河磨玉”。

  三是蛇纹石和透闪石混合共生的玉矿,此类情况通常不讲,知道便可。

  岫岩玉是中国玉文化史上开发最早、最悠久的玉种。1983年于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距今12000年的旧石器遗址中出土三件浅绿色玉质、打制工艺制成的砍斫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使用岫岩玉的证明。被学界认定是中国玉文化之源的8000年前的内蒙兴隆洼文化遗址的玉器,也多是岫岩玉。5000多年前北方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玉的开发利用更是达到巅峰。考古发现在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也多有岫岩玉器。在“神玉”时期岫岩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虽然和田玉在商周之际崭露头角,至汉代成了“王玉”时期的宠儿,但岫岩玉在皇家用玉中仍时有踪影。汉代“金缕玉衣”的玉片多是岫岩玉,明定陵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用岫岩玉雕琢,清代是岫岩采掘盛期,清宫遗宝里更有大量精美的岫岩玉艺术品。

  正如《中国文物鉴赏·玉器卷》所载:“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使用岫岩玉从没间断过,最具代表的辽西出土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玉器用料全部为岫岩玉。从商、周、春秋战国到西汉,一直到今天,岫岩玉制品随处可见。”可惜在许多国人的眼里,岫岩玉也许仍没有新疆和田玉那样耀眼和出彩,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和巨大经济价值,也许仍然被远远低估了。
发表于 2015-2-13 12: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席欣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3 14: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次席学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3 19: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上学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4 0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学习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5 08: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5 09: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学习岫岩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7 13: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