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过年咯,分享一下,我2014年10月底刚到家,忙活了一个多月终于想到了一个丢了将近10年的爱好。然后翻箱倒柜找到了以前的一些家伙,几乎都没什么用了,再然后胡乱买了一些器具又开始了
下来是这一个月的成果,想到再两个月可能又要出去了,所以也就结束采购,安心玩玩了。
这是3个最爱,天天上身,都大叫了,3只青竹。 以后要带出去的,虫没了葫芦可以把玩,一年后应该有不错的效果了。
4只小黑,也都开叫了,那只小的特别可爱,很活跃。看前辈们的帖子说黑虫很讲究,不过我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觉得大概差不多就买了,也便宜也好养。什么音什么调全凭自己喜欢,大家不是说玩玩呗,我认为这是比较好比较端正的心态,我也想一直拥有这种态度。听到虫子的叫声能感受到那种韵味,那种充实。
这里热闹了,本想买两只马蛉上身,不叫再买两只 ,反正便宜啊,结果搞了一窝,这上身有过,但是确实是有难度,听说能群养就这么养了。我舍不得扔,都是生命,不是钱的问题,要不不会再花钱买这些盒子了。鸣虫玩赏者更应该具备“仁”的态度,能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包括野采。抓没问题,单应该把不需要的放生,少抓母的,不要破坏虫子们的栖息环境,随着时间过去这种资源才会一直向大家开放。我是远洋船员,看到中国沿海和国外的渔业,中国沿海几乎资源枯竭,渔政部门也从不监管,那网眼小到能一网打尽,结果呢,去国外偷渔,被抓,被罚,甚至发生冲突死人的。所以为了让鸣虫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为后来者留下更好的环境和更健康的传统。
这3只只是好奇,小白吧看着可爱,也确实好玩,不过叫的少。奥蟋虽然也叫,都湮没在其他虫鸣声中。乌团是买的最后悔的一只,太能叫了,几个小时一个调调,特响
家里地方小,一个7W的加热垫,基本能保持在20度。我也眼馋那些漂亮的保温箱,那是游刃有余,不是现在的捉襟见肘,等两年买了房在说吧,当然不是因为虫子而买房的哦。
接下来小聊一下吧!我看过一些关于中国赏玩文化的一些资料,现在可能因为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赏玩文化的需求也大大的提高。也是因为这样,人为炒作的因素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很便宜的玩物被炒的不像样的,更有作假糊弄人的。就像现在的虫具,一个有机的竟然要几百上千,真是莫名其妙,我还记得以前上海江阴路一块钱的虫子,当时我还是学生,有个10块钱的盒子已经是非常高兴了。虽然现在也买得起成百上千,总觉得变味了。
关于炫耀,那也是赏玩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不光是中国人,老外也一样,谁不想秀一下自己的宝贝。 大家可能会看到很多影视和戏曲作品,我很喜欢以前老北京的老玩家,大家拿出宝贝来斗一斗,虽说都是草根阶层,斗出个道道,斗出个精气神,别有一番味道。最可恶的是炫耀价值,当然我不是仇富,我知道我该玩什么价值的,我认为炫的主题应该更多的是交流和分享,现在有网络这么一个平台我很高兴,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多经验,在此感谢前辈们,正好有闲,写了不少,以后再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