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普遍性的原则,玩赏百灵也不例外,百灵具有多种的玩赏属性,即叫、胆、台、相。百灵是一种能叫而且能叫得非常出色的鸟类,叫的综合素质为四大鸣鸟之首,地位无鸟可撼,可是由于百灵先天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其胆小的特征,再好的叫口,就是不敢叫,也不行,所以玩鸟人非常注重百灵的胆,这是许多人常常溜鸟的主要原因,也成了百灵爱好者的必修课,有胆有口的鸟接下来要求要有很好的台性,因为台上和台下鸣叫效果就是不一样,台性好也成了百灵爱好者的追求目标之一,除了叫、胆、台外,就是鸟的品相了,百灵本是本色鸟类,可以说是朴实无华,虽然叫和长相并不正相关,但在和同类相比,仍能分出相对的外在的不同,诸如头型了,身形了,尾形了,扇相好不好了等等,长相好的歌唱家更受听众的喜爱,外在美也就构成了欣赏百灵的一个层面,玩赏百灵鸟综合起来讲就是以叫为核心的以胆台相为参照系的鸣鸟欣赏活动。但具体到不同的玩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反映出很强的阶段性特征,分述如下。
第一个阶段,即认识百灵的初始阶段,鸣鸟和名鸟不分,听说有名,那就玩吧,就知道这种鸟能叫,但对其能叫什麽和叫的质量并不关注,主要是能叫就好,敢叫就好,随便叫,这一阶段的玩鸟者随意性较强,很具有群体性,应列为门外的自由派玩法,主要是图个热闹,偏重于相胆台,对叫缺少关注,有没有难听的口并不在意,可总结为雾里看花,花不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第二个阶段,是叫口的初始认识阶段,认识到鸣叫的重要性了,开始听口,辨口,百灵的鸣叫声开始渗入玩赏者的耳朵,开始讲就口了,听了别人的鸟有什麽,自己的没有,哪个急呀,受不了,想方设法为爱鸟押口,想上鸡下蛋,就是上不了,上了鸡下蛋,又没公鸡打鸣,对叫口的追求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满足的时候。
第三个阶段,进入叫口的综合评价阶段,有了第二阶段的基础,就能评价出叫口的好坏来,开始真正欣赏叫口了,注意小套和大套都要好了,注意衔接了,注意到同样的叫口不同的安排会有不同的效果了,真正进入了核心区,玩得也比较累,也能真正的玩到好鸟,因为已经真正认识百灵鸟了,这一阶段可以概括为为鸟销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也造就了一批批苦乐共享的百灵鸟人。
第四个阶段,进入了无叫口阶段,无叫口是因为对叫口耳熟能详了,已经超越了叫口,不像第二接段对叫口的那麽狂热了,变成了冷静的欣赏,不再去想这是百灵在学什麽叫,而是理解为那是百灵自己的叫了,一切叫都化入了百灵自己的叫口中去了,这一阶段更注重整体的感觉,把每一个优秀的百灵的鸣叫,都视为一篇经典的乐章,这是欣赏百灵的最高境地了,可概括为众里寻鸟千百度,蓦然回首,那鸟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上四个阶段体现了百灵鸟是以鸣叫为本的,叫口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苦就没有乐,没有大苦就没有大乐,真正的欢乐永远不会降临给那些随随便便的人身上,我衷心希望每一个百灵爱好者能获得一生永恒的欢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