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size=\"5\"> 文房四宝,泛指笔、墨、纸、砚,安徽的“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徽墨、宣纸、歙砚。作为历史悠久、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工艺品,安徽的“文房四宝”已成安徽工艺美术行业的“名片”。 <br /><br /> 安徽“文房四宝”中的宣笔产于宣州,故称宣笔,始于秦。张华《博物志》中有蒙恬造笔之说;晋时,宣笔的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给宣州笔工陈氏写过“求笔贴”;到了唐代,宣笔被列为贡品,宣州也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南宋以后,战乱导致工匠外逃,宣笔开始衰落,但并没有停止生产,明代宣州仍是江南两大制笔中心之一。 <br /><br /> 产于泾县(古属宣州)、并在宣城集散的宣纸,也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在清代发展至鼎盛。抗战前夕,宣纸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一度达到25000人,并在国际博览会上屡获大奖。至战乱衰落,1949年后恢复生机。 <br /><br /> 徽墨产于徽州,其在安徽的“文房四宝”中,是唯一的制作技艺从外地传入。到宋元时期,徽墨作为贡品供奉朝廷;清代出现了制墨四大家,至民国以后逐渐衰落。产于歙县的歙砚也早在汉、晋时期问世,至唐代名声日盛。</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