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贴是以前为“流金岁月”宠物版写的一篇玩鸟的帖子,完全是自己知道的一点东西,没参考别的书。这里玩鸟的人不多,算是抛砖引玉,与喜欢养鸟的朋友共同探讨吧。也以此纪念我前天被猫吃掉的红点颏!以下是正文。
关于靛颏,本不想说什么了,前些时间看到不少朋友谈到自己的靛颏在冬天甩脸、换毛,终觉不妥,决定还是将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限常识说出来为好,以供各地朋友作为参考。
靛颏的饲养是如何从宫廷流入民间,已无从考究。但当初流传并不广,也只限于官宦商贾人家饲养;因靛颏是要吃虫吃肉的,过去无虫可买,都是以新鲜牛羊肉切条拌克食面来饲喂的,平常人家哪里舍得,人都吃不上呢,怎会用肉来喂鸟雀这些玩物!如此便把这东西给局限住了。
然而,靛颏从京城传入山东,据说却是与梨园戏班有着极大的关联。在上世纪初,便有很多京城京剧界的艺人开始养靛颏来消遣了。在过去,山东的京剧票友在全国是很有些名气的(现在也还是这样的),常有京、津戏班到山东演出;当时的戏班到外地演出串场,除了要和当地的戏院处好关系,还要常到当地的官宦、乡绅家里走动;特别是那些在黑白两道都很混得开、专吃戏饭的“地包”,就更是得罪不起了;有这些人亲到剧院给捧场,也就把场子给镇住了;即使扮相、唱腔中出现些纰漏,也不会出太大的乱子。否则,轻则起哄给喝了倒彩儿,重则还会连戏场子都给砸了,那以后可就甭想再来了。由于戏班中有些“角儿”们是要人到哪儿,鸟就要跟到哪儿的主儿,下得台来更是要喝着沏好的“香片儿”,逗逗鸟儿开心的;随着来的频了,也便与当地官宦乡绅及“地包”走动的也就熟了,这一来二往的,养鸟的方子便也就一点点的留了下来。现山东各地养红靛颏的方法也多是以此演变而来的。
以上只是民间流传,想必不会是空穴来风,但亦无从考究了。
本地对于红点颏的饲养从头至尾分为几个阶段:一般为相鸟,换食,.驯养。又有养活与养好之分。本帖也只着重谈一下相鸟和驯养的方法。
一,相鸟
一般认为“五长”的鸟性较大,难以驯服;身材短矮的鸟要老实的多。实践中很有些道理,但也不尽然。
在本地,鸟的性和胆是分开来看的。以性大胆大的鸟为最好,长短身材中都有,在鸟中的比例最少;往往体格较健壮,眼大且炯炯有神,少有惊慌之色。因雄性特征明显,“海儿”的红片较大,有些能出粉岔、脯红,或带暗彩,服笼又快,能选出定是好鸟,但可遇而不可求。
性大、胆子却一般或较小的鸟也很不错,常出自“五长”中,一般毛片收的很紧,身材修长,常畏人,眼神惊慌,不敢与人对视;也因性大而雄性特征明显,红片也较大,有些亦能出粉岔、脯红或暗彩,只是服笼要费些工夫。如是胆极小的,非要倒过一两茬毛才能安定下来;如能选到也很幸运的。性、胆都一般的鸟,只不过是一只普通靛颏而已,就看养功与自身出息了。至于性小的鸟不管胆子大小皆不足取,一般性成熟较慢,养几年也很难开大叫,在野外也是没人亲、没人疼的主儿,万一选到这样的鸟,耗不住就只能放生了事儿。
又有些当年的膀花,身上是既看不到粉岔也看不到脯红的。然而它们身上却带着出彩的基因的,只因性未成熟,并没能显现出来,需在野外换一茬毛才能把彩倒出来。象这种鸟是要看毛根才能辩的出的。
粉岔的暗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麻岔,即白岔中带黑点,还有一种是岔的白毛中隐约的有白粉色的毛根,通常只在一侧的岔上、多数也不会超过一、两根,因颜色极浅,不仔细观察很难看的出来。象这两种岔子,只要第二年换毛的方法得当,是很容易倒成粉岔的。另,山东在过去称粉岔是红岔的,现在仍有地区如此称呼。而粉岔与亮岔的意思却是相通的,即都是白亮的意思(古汉语中,“粉”即是白,绣眼又称为“粉眼”,本意也是如此)。现在的粉岔多是后人误传所致。此一说还待考证。
暗彩的脯红也能看出。,普通靛颏胸脯上毛的毛根是黑色或深灰色的,整根毛由毛根到毛梢是由黑或深灰而渐浅灰的,整个胸脯的颜色也便呈青灰色的了。带暗彩的鸟,胸前毛色通常会泛一层白梢,但这还不能确定,须把鸟拿在手里,吹开或用手拨开毛来看;如果毛的根部是黑色或深灰色就没戏了;如果毛的根部是雪白色或有半圆型的雪白色区域,且白色边缘整齐、通常占整根毛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以上,这些毛到第二年秋天便是有可能倒成粉红色。又因各鸟遗传基因不相同,所带暗彩数量也不尽相同,如带有5、6根毛根就算是可以了,如有10根或10根以上毛根,倒出来的红片便会很大,这便能称的上是红靛颏中极品了。如只有1、2根这种白色毛根,就算倒出了彩,也没什么意思。
二,换食
论坛里有很多这方面的帖子,虽方法有差异,但效果应是基本一样的,山东的方法与此也是大同小异。
另每年的新鸟中总有个别性极大,脾气又倔强的鸟,连虫子也不吃,普通的换食方法极易脱膘死鸟。如是普通的鸟,撒手放了也就得了;但如是带彩的好鸟,便怎么也不会舍得放的,就非要给它填食才行。因在山东捕到的红点颏都已是成鸟,填食方式与普通填雏方式不同——首先把客食面和新鲜牛羊肉调成粥状,再准备一根食扦或细竹片,左手把鸟拿在手里,右手把鸟嘴掰开了,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把鸟的上下嘴卡住,嘴尖朝上,然后右手拿竹片挑些调好的食,不要太多,一次必能咽下才好;竹片平端到鸟嘴的上方,然后把竹片上下顺起,轻抖,食会从竹片上滑落到鸟的嘴里;这时千万不要松手,因食在鸟的嘴里,手一松开,它便会将食从嘴里甩掉,就前功尽弃了;这时左手切要保持握鸟的姿势,将握鸟手的胳膊肘在凳子或自己膝盖上由上而下用力墩一下,刚填的食便由鸟的嘴里进到食管里了,这时再把卡鸟嘴的手松开,它甩不出就只能咽下去了。一般两个小时填一次,每次两、三下就足够了。此时食中的营养要高一些,但却不可填的过饱,这样既能保住膘,又能使鸟有饥饿感,如此换食才能成功。如每填即饱,其必不思饮食,换食便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驯养
此是养好红靛颏的关键所在,亦是体现养鸟人养功高低的标准。即所谓养好与养活之区别也便在此,主要有以下几点:
食的调配 。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此为治国之本。然鸟的驯养其实也是以食为本的,特别是象红点颏之类的鸟,便更是如此。当年前辈教以养技,每每叮嘱最多的话语便是:把不好食便养不好鸟,万万将食把住。可见食的调配对于红点颏饲养是何等的重要!
一般而言,于每年深秋,待老鸟换完毛和新鸟补齐膘后,食中的营养就要慢慢的降下来了,主要以绿豆面加鸡蛋黄为主,鸡蛋黄的比例占到30%左右,再适量喂以活虫或鲜羊肉条便足够了。此时室内温度亦不可过高,如有暖气更需经常开窗通风方可。其目的有二:其一,防止鸟因食太硬而焦躁上火、闹笼返生。其二,防止鸟因食物营养过高,而在冬天二次换羽,消耗过多的精气。此二项皆是为来年春天靛颏开大叫做准备的。众所周知,红靛颏于秋冬小叫,而只春天大叫。其小叫多单足呆立于杠上,唧唧呖呖,含混不清;既无口可言,亦无旋律韵味。而春天之大叫,则常于笼中,或上下跳跃,或左右盼顾,神态极是精神;虽其声高如百灵般萦绕婉转,音膛如画眉般慷慨激扬,然却又能哨出流水般叫口,绵绵不断,令人百听而不会生厌。如若使其在冬季炸笼、返生或甩脸、脱毛,到春天就很难听到红靛颏大叫了。养红靛颏而无以大叫悦耳,犹如家藏美娇却不可投怀送抱,总不能尽兴。实乃一大憾事。
待养过一冬,至第二年“立春”节气之后,便要将食加硬了,使鸟的性成熟有足够的营养做保证。一般是绿豆面为一半,蛋黄和羊肉各等量为另一半,活虫若干。如此到“清明”前后,随着气温升高,鸟在鸣叫时,嘴茬便会由闭合而渐张开,且口腔墨黑,声音也便会由小叫而渐大叫,直至开大口啭鸣。红靛颏大叫声音极大,常以其声能盖过百灵大叫来形容之,其实也确是如此。此时叫口亦清晰明朗,口全的鸟常以天音为主,兼有地鸣。天一放亮即长鸣不止,夜晚置灯下亦能啭鸣不休。此时食中营养比例一定要保持住,万不可忽高忽低。如此这般,便能鸣啭两月有余了。
再待到大小暑之后,体健的鸟已歇口并开始换毛。此时的食更要加硬方可,常以绿豆面二两,加入8只蛋黄、蚕蛹粉若干;或绿豆面三份,蛋黄、羊肉等量占到七份;野生之活虫多喂无妨。现又有加入适量钙片、食母生、鱼肝油等,都可以,但量不可过大,过则适得其反。如此,不用两月毛便能出齐了。待过了深秋之后,食中蛋白质含量也就可以逐渐再减至冬天比例了。按此循环调配爱鸟饮食,既利于健康,又能年年欣赏其啭鸣大叫,是胶东养家常采用的方法,各位鸟友可试用以验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