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20|回复: 17

湖南名人录之——李东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 15: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东阳(明朝内阁首辅大臣)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北京(今北京市)。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后加特进、左柱国,卒赠太师,谥号文正。
李东阳是继杨士奇之后以内阁首辅身份主持文坛数十年之人,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又工篆书、隶书。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人物生平
1447年(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六月初九李东阳出生于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父亲李淳是个饱学之士,以教私塾为生,因家贫,甚至还当过摆渡的船工。李东阳四岁时就能够写一尺见方的大字,被京城中人视为神童。当时景帝朱祁钰召见李东阳,并且当面测试,李东阳当着景帝写下“龙、凤、龟、麟”等大字,景帝非常高兴,将东阳抱着放在自己的膝上,赐给他水果和纸币。后来景帝又两次召东阳讲解《尚书》要义,很合景帝的心意,命他进入京学。景帝非常高兴,赐给李东阳珍奇水果和金银元宝。之后,并两次召见准予李东阳进顺天府学读书。
1464年(天顺八年),李东阳十八岁即中殿试二甲第一,被选为庶吉士,不久授任编修,参与修撰《英宗实录》。1467年(成化三年),书成,升从六品俸。后逐渐升任侍讲学士,担任东宫讲官。
1480年(成化十六年),为应天乡试考官。1484年(成化二十年),再迁侍讲学士,辅太子诵习。1486年(成化二十二年),李东阳的父亲去世。
1489年(弘治二年),补原官加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1491年(弘治四年),《宪宗实录》编纂完毕,李东阳由左庶子兼侍讲学士,升任太常少卿,仍兼任以前的官职。
1492年(弘治五年),发生旱灾,孝宗广开言路。李东阳一条条摘录《孟子》七篇的要义,附上对时政得失的看法,共计数千字,呈送皇帝,孝宗很是赞赏。内阁大臣徐溥等因为皇帝的文告命令繁多,请求仿照先朝王直旧例设官专门负责。孝宗于是提李东阳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进入内阁专门主管诏书命令。
1495年(弘治八年),以现职入文渊阁,参预机要事务,与谢迁同一天到职。1498年(弘治十一年),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1503年(弘治十六年),纂修《大明会典》成,进位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当时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颇有刚直之名,刘健善断,谢迁善持论,而李东阳性温而多智谋。时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赞。孝宗对三大臣意见颇多采纳,并常召入宫中议事,“呼先生而不名。”李东阳擅长古文,阁中奏议大多是他写的。奏议发出,天下传阅吟诵。
1504年(弘治十七年),孝宗重修阙里孔庙工竣,李东阳奉诏前往祭祀。返回后上《通达下情题本》,直陈时局艰难,孝宗表示赞许,但只将全部条奏交给所主管官署。
1505年(弘治十八年),孝宗去世,李东阳与刘健、谢迁一同接受顾命,辅助太子。
  1506年(正德元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连续加封李东阳为少傅兼太子太傅。当时武宗大肆扩充皇庄,别构宫苑,假借巡视搜括民财,劫掠妇女。天下怨声载道,人民苦痛。又宠用宦官,任意缉拿民众,诬辱朝臣。李东阳等上疏极陈“嬉游废政”之弊;又上疏论“时政四弊”,武宗仍不改。十月,朝臣都请求诛宦官刘瑾等,武宗与内阁议时,刘健、谢迁持论激烈,至于推案哭骂,于是被武宗厌恶。李东阳与刘、谢二人上疏请辞,武宗免去刘健、谢迁之职,而独留李东阳。东阳感到耻辱,第二次上奏恳请辞位,武宗不许。当初,刘健、谢迁坚持要诛杀刘瑾,言辞非常严厉,只有李东阳语调稍微缓和,因此被独留。刘健、谢迁临行时,李东阳在路上设的饯行宴上流下眼泪,刘健严肃地说:“为什么流泪?假如那天你也力争诛杀刘瑾,那就与我们一起离去了。”李东阳无话可说。
刘瑾得志之后,大力打击抑制朝臣。而新入阁的焦芳则助长刘瑾的残暴,老臣、忠直之士几乎被放逐干净。李东阳愁闷不安、很不得志,也小心谨慎地躲避祸患。焦芳嫉妒李东阳位在自己之上,一天到晚在刘瑾面前说李东阳的坏话。此前,李东阳奉命编纂《通鉴纂要》。1507年(正德二年),书完成之后,刘瑾命人挑出笔画小毛病,免除誊录官好几名,企图借此祸及李东阳。李东阳大为窘迫,请焦芳与张彩进行调解,才了结此事。
刘瑾凶恶残暴一天比一天厉害,对朝臣无不进行诋毁,态度怠慢,但对李东阳表面上还算尊敬。凡是刘瑾扰乱政事所做的乱子,李东阳左右调适,对于政事也多有补救。尚宝卿崔璿、副使姚祥、郎中张玮因违反礼制乘轿,随从非法索取驿站马匹,给事中安奎、御史张彧由于核实边饷不对刘瑾意愿,都差点遭陷害至死。李东阳全力营救,崔璿等被罚守边,安奎、张彧被释放削职为民。1508年(正德三年)六月二十六日,退朝后,有人将匿名奏章放置在御道上,信中一一列举刘瑾罪行,武宗下诏书要文武百官全部跪在奉天门外。不久,拘捕三百多名官员关进诏狱。第二天,东阳等尽力解救,时逢刘瑾也查访到匿名奏章是太监所投放的,朝臣才得释放。几天后,李东阳上疏请求宽免抚恤等几件事,奏章下达到有关部门。不久户部又上奏章,说粮草亏损,自有专门负责的官员,巡抚官掌管大政,应该从轻减罪。刘瑾大怒,矫造几百字的圣旨责问,朝廷内外都为之震惊叹息。刘瑾担心盗贼越来越厉害,想派兵看守盗贼家属并邻里以及为他窝藏财物的人家。有人自称抓获盗贼七十人,所管部门要用新例处理,李东阳说,如果这样那么百年的案子都可以追究,这才免除了。
刘健、谢迁、刘大夏、杨一清以及平江伯陈熊等人几乎在遭到危险时,都依赖李东阳而幸免。李东阳用隐蔽的手法默默地保全善良之辈,天下人暗中受到他的庇护,然而气节之士大多责怪他。侍郎罗玘写信给东阳,劝他早日退职,以至于到请求削除自己的门生身分。东阳看到信后,只是低头长叹罢了。
当时焦芳已经与宦官串通一气,内阁王鏊虽然保持正派,但不能与刘瑾抗衡,李东阳就援引杨廷和共同处理政事,勉强配合依靠以此自立。不久,王鏊辞官,接替的刘宇、曹元都是刘瑾的党羽,李东阳更加孤立。李东阳之前已加职少师兼太子太师职位,后来刘瑾想给焦芳加官,便下诏让东阳享受正一品俸禄。1509年(正德四年)五月,《孝宗实录》编纂完毕,凡参加编纂诸臣应当按次序提升官职,所管部门引用编纂《会典》的先例,提升诸臣官职。诏书下达,借刘健等以前纂修《会典》多有浪费,全部取消所升职位,东阳也被降低俸禄。过了几天,才以编纂《实录》的功劳恢复被降俸禄。
1510年(正德五年)春,久旱无雨,武宗下诏减免囚犯的刑处。东阳等人趁机提出几条诏书上未有的内容,武宗完全同意如此办理。而法律部门害怕刘瑾,减免死罪的只有二人。同年秋天,刘瑾被诛杀,东阳于是呈上奏章自行陈述说:“臣在靠近皇帝所居的翰林院官署凑数,与刘瑾主管的事有关联。凡是调皇帝的诏书或撰写敕令,有的被刘瑾再三驳斥,有的被刘瑾擅自篡改,有的被刘瑾拿回自己的住所,借他人之手写成,有的他传递出来借要人用黄纸誊写之机,逼令诏书之意符合他的意图,这样就真假混淆,无法辨别,臣虽然曲折辗转纠正扶持,希望有所补救,然而因循守旧隐忍克制,所带来的损失也多,理应罢免。”武宗宽慰挽留他。
1511年(正德六年),寘鐇之乱平定后,李东阳加职特进、左柱国,荫庇一子为尚宝司丞,为御史张芹所弹劾。武宗发怒,削去张芹的俸禄。李东阳也请求退休,辞去荫子的官职,武宗不答应。这时焦芳、曹元已经罢免,由刘忠、梁储入阁,政事一新。但是张永、魏彬、马永成、谷大用等仍然受用,武宗仍和过去一样醉心游玩。皇子未生,武宗大多居宿在外,又主张大兴豹房的工程,在皇宫建寺庙道观。李东阳等很担忧,前后上奏章直言极谏,得不到答复。
1512年(正德七年),因为京师以及山西、陕西、云南、福建相继发生地震,而武宗不开办经筵讲座,久不上朝,对宗社祭祀也不关心,出入皇宫大门不讲法度,谷大用仍然开西厂,李东阳等人屡次上疏极力劝谏,武宗终究不听。
李东阳官职期满后,兼领大学士的俸禄。河南叛乱平定,荫庇李东阳的儿子世袭锦衣千户。李东阳两次上疏尽力推辞,改荫六品文官。同年冬天,武宗想调宣府军三千人保卫皇宫,而以京师军队替换守边。李东阳等坚决反对,大臣、台谏都帮李东阳说话,宦官交错索取诏书草稿,武宗坐在乾清宫门催促,李东阳等始终拒绝起草所需敕令。第二天武宗竟然降下内诏施行,江彬等于是率领边兵进入豹房。李东阳见此,以年老有病要求辞官,前后上了好几道奏章,到这时才获允准。武宗赐他敕书、供给粮食、仆人如同旧例。
1516年(正德十一年),李东阳去世,享年七十岁,武宗追赠他太师,谥号文正。

人物评价
张廷玉等《明史》:“李东阳以依违蒙诟,然善类赖以扶持,所全不少。大臣同国休戚,非可以决去为高,远蹈为洁,顾其志何如耳。”
《明朝那些事儿》:“他也有着自己独有的能力——谋,此人十分善于谋略,凡事总要考虑再三之后才做出决断,思虑十分严密,内阁的大多数决策都出自于他的策划......之所以说李东阳要胜过刘健和谢迁,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谋略过人,李先生不但是政坛的领袖,也是文坛的魁首,他的书法和诗集都十分有名。”

人物成就
李东阳长于篆、隶、楷、行、草书,于篆隶造诣尤高。他是明初台阁体书法向明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间的书法家。他对自己的篆书相当自负,自言:“李斯、李阳冰之后,就算小生我了。”是明代不多的篆书书法家之一,对明代篆刻文字有一定的影响。他的楷书师法颜真卿,法度谨严,风格清润潇洒,得其精髓而又自成一家,开吴门书法的先声。他的行、草书融有篆隶遗意,用笔方式与明代其他草书家不同,他这方面成就最高,特别是草书,结体宽博疏朗,与圆转瘦硬、骨力雄健的用笔互相生辉,形成自己的风格。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先启后的作用。有书法大家赞道李东阳“长沙公大草,中古绝技也!玲珑飞动,不可按抑,而纯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无怒张蹈厉之癌,盖天资清澈,全不带渣滓以出。”代表作品有篆书《怀素自叙帖引首》、楷书《邃庵铭》、行草书《自书诗卷》等。
李东阳以台阁大臣主持文坛数十年,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首形成“茶陵诗派”。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提出作诗应尊盛唐、宗杜甫、主复古而反对理化与绮化,实践创作中并有许多关心时政民瘼、代民立言的作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台阁体之风,并为后来的前七子之崛起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基础。
著有《怀麓堂集》一百卷传世,并收入《四库全书》,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书籍之一。又有《怀麓堂诗话》一卷、《燕对录》、《东祀录》等(据《四库总目》)。李东阳所写的《拟古乐府百首》以乐府体诗作史论成一家之言,也从形式上为前后七子拟古诗的创作开了先河。茶陵诗派这种承前启后的作用,自古受到人们的重视。
李东阳先后主持或参与编撰《通鉴纂要》 《大明会典》 《孝宗实录》 所以《明史》记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
有学者评论李东阳:“高才绝识,独步一时也,而充之以学问,故其诗文深厚浑雄,不少屈奇可骇之辞,而法度森严,思味隽永,尽脱凡近而古意独存。每晚豪伸纸,无趣溢发,操纵开阔,随意所如而不逾典则。”

轶事典故
巧答景帝
李东阳四岁时被举荐为神童,父亲带他觐见景帝,李东阳因人小脚短,跨不过门槛。景帝见此情景,便脱口出了上联:“神童脚短。”东阳应声对下联:“天子门高”。景帝高兴地将他抱坐膝盖上,见其父亲还站立在一旁,又出上联:“子坐父立,礼乎?”李东阳答道:“嫂溺叔援,权也。”
李东阳和程敏政同时作为神童,被景帝召见入宫殿。据说景帝正在吃螃蟹,便以此出上联:“螃蟹浑身甲胄。”程敏政应声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东阳从容答道:“蜘蛛满腹经纶。”皇帝说:“这个孩子将来会当宰相。”殿试后第三天,李东阳中了第三名神童。
u=3822270486,451024609&fm=23&gp=0.jpg
0b7b02087bf40ad14b16085b562c11dfa8ecce9c.jpg
u=3578431465,45752517&fm=23&gp=0.jpg
发表于 2014-8-3 2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21: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看看名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4 00: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湖南名人李东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4 07: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湖南名人录之——李东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4 12: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4 15: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儿不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4 16: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名人录,了解历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4 19: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政治家又是书法家,钦佩李东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5 23: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