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一年虫唱的初秋。几阵秋雨过后,浅吟低唱开始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摇曳开来,入夜了,这些声音渐渐交织成一片忽远忽近有着多个声部的合声,被点点滴滴的秋雨洇去,又随飘飘零零的风声化开。
北极阁的后面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丘,幽静的小道穿行而上,两边浓密的绿荫遮住了城市的喧响。
“快来啊”,少年举起手中的手电,伴着微弱的光线,我蹑手蹑脚的凑近查看。一只通体金黄,如同蟋蟀般大小的昆虫,正挥舞着长须,在草叶的上方振动双翅。晶莹的双翅微微反射着亮光,刚刚闭合又瞬间震颤分开。“叮——叽呤”、“叮——叽呤”的鸣声仿佛脆铃相互敲击,从周围繁杂的各种虫唱里夺声而出,响彻幽静的山坡。
“这就是金琵琶,又叫褐色灌丛蟋,很少见的”,少年如星般的眼睛里闪烁着亮光。额头上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顺着脸颊滴落在包上。
“可是怎么捉得到它呢?”
“我有罩子。”他熟练得从斜跨的小包里掏出了一柄尼龙网罩。我之前一直以为这只是捕蟋蟀时用的。就在瞬间,脆如铃铛的声音却突然消失了。我们俩又重新淹没在交织一片的混响中。
“一定是手电开得太早了”,少年很不甘心地灭了灯,静静的等待着。
几分钟过去了,虫子还是没叫。
“你挺有耐心 的啊”。
“这家伙受惊吓后很快就会爬上枝叶再叫的,别急”。
少年说,他每年都会来这里捕捉金琵琶,但只有去年一直叫到了深秋的那一只,令他难以忘记。
如果他不说,我怎么也不愿相信,眼前这位英俊阳光的少年居然一直都是闻着中药味成长。他家并非中医世家,邻居也不熬中药——是他自己,一直喝着中药。肺炎、慢性肠胃炎、反复感冒、咳嗽……他过早体会了疾病的百态。父母带着他看了很多医生,也找了不少偏方。沉浸在日复一日的中药的苦味里,少年还是依旧。因为身体虚弱,他不能像同龄的其他男孩子那样打篮球、踢足球,只能在电视比赛里过把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迷上了鸣虫。一开始只是搜集各种各样鸣虫的信息,上网搜索鸣虫的照片,登陆各种各样的论坛,大概在前年暑假,结束完高考之后,少年终于穿上了长衣长裤,带上网兜、瓶罐,一个人在草地里、山坡上,开始寻觅鸣虫的踪影。令父母欣慰的是,自从迷上这些吱吱呀呀的虫子后,儿子似乎身体变好了,也不知道是徒步抓虫锻炼了身体,还是林间草地的新鲜空气充实了他的身心。无论怎样,每年第一声虫唱的时候少年就忙活开了,而每年家中的瓶瓶罐罐里总是住满了一只只善鸣爱唱的秋虫,把每个晚上都唱的秋意盎然。
大学第一年刚刚结束的那个暑假,少年在和同学聚餐不久后,突然感觉很不舒服——起先只是隐隐的肚子痛,后来发现排黑便,再后来,少年说他自己也记不大清楚了,醒来后已经在省人民医院的急诊抢救室,头上、身上都是汗水,而爸爸妈妈在旁边早已经吓得脸色煞白。更吓人的是,少年在昏迷时不慎从台阶跌落,被同学发现时已经不能动弹,经过诊断,他的手臂和小腿都骨折了,胃部则是溃疡引起的大出血,看来得在医院多待一段时间了。
“后来我才听医生说,像我这样的情况,以往的传统做法是要进行胃部分切除的手术治疗”。考虑到手术总是带来比较大的风险,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少年的生活质量。在明确诊断病情后,当时,为少年治疗的省人民医院医生焦健华主任决定,迅速进行内镜下的金属钛夹治疗。为了尽快止血,保留少年的胃,医生在放大多倍的内镜视野下,成功将金属钛夹通过消化道“抵达”胃部,将出血病灶连同附近的组织紧紧夹闭,截断了血流。
虽然抢救成功,甚至都不要做手术,少年的情绪却并不高涨。
“现在有什么不舒服的吗?”护士问起时,少年懒懒答了句,还行吧。
第二天一大早,少年叮嘱爸爸,把刚刚捕到的金琵琶带到病房里。看到了小罐里的金色虫子,少年的情绪一下子高了许多,当护士来换营养液时,他兴冲冲的告诉她,认识这只虫子吗?这是金琵琶,晚上会叫的,声音非常好听。绝对好听的。
“护士姐姐,你们晚上在在这里吗?你们一定要听它唱歌啊。”
“好啊。”
到了晚上,忽然间,病房里果然响起了清脆的虫鸣。“叮——叽呤”、“叮——叽呤”……少年听着,脸上绽开了笑容。值班护士小张也被这天籁般的虫唱吸引了,从护士台悄悄拿过自己的手机,把这难得听见的声音录了下来。
少年把小罐子递给护士,还递过来一只梨子,拜托值班护士削一块下来喂这只金琵琶。“它在这里,我感觉好多了。”这次,护士没有问,少年主动说了自己的感受。伴随悦耳清脆的虫歌,少年香甜地睡了。
可是,就在第二天一早,不知道是不是梨子的原因,护士发现金琵琶已经死在小罐子里,须子卷曲,身体僵直。而罐子里都是虫子的拉稀,也许,真的是梨子的原因。而少年却还在熟睡——护士什么也没有说,悄悄把罐子拿走了。
少年醒来后,发现虫罐子不在身边,急忙按响了护士站的呼叫铃。他着急地问:“虫子罐子呢?”值班护士告诉他,晚上很多病人反映虫子太吵,影响了他们休息,所以罐子暂时放在了护士台。不过,晚上会把虫罐放在病房较远的窗台上,让少年听得到虫的叫声,同时又不会影响病人的休息。
少年这才开心的点点头。
回到护士站,护士小张后悔了。那么快做了许诺,晚上听不到虫唱,难道自己还要去草里捉一只吗?可是自己捉不到啊。
这时,护士小王提醒她说,你不是录了一段在手机里吗?晚上循环播放就是啦!
“可是我今晚不上夜班啊。”
“那你就把这段铃声传给我啊!”
入了夜,少年忐忑不安的期待着。护士将虫罐放在了远离少年的窗台上,由于距离很远,他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罐子。当听到熟悉的金琵琶声幽然而生时,少年笑了。很快,伴着虫鸣,他再次进入了梦乡。
这时,小王才蹑手蹑脚的走近窗台,取回了自己的手机。
每过几天,病房的夜班护士们每人的手机里都存上了这段虫唱录音。而她们也渐渐习惯在傍晚就将手机充好电,来电与短信都调成了静音,而让虫唱循环播放在病房里。
一周后,少年将转入骨科病房。在他们“搬家”前,一名护士早已提前将虫鸣提前“搬家”到骨科病房的护士手机里。
“能不能把虫罐给我?我带去新病房”。少年问道。
“你放心吧,刚刚我们送你的资料的时候已经把罐子捎过去了,她们每天会削水果帮你喂虫的。”护士告诉他。
就这样,在少年入住骨科病房的第一晚,熟悉的虫唱再次响起来了。不久,天渐渐凉了,风一阵,雨一阵。而小小的虫罐依然放在离少年最远的窗台上,并在每个夜晚奏响秋天的乐章。每个护士,都小心翼翼的趁着夜色,将手机放在了窗台上——她们也悄悄地和每个住进病房的病人说了这个秘密。所以,每当虫唱奏响在病房时,没有人发问,没有人抱怨,大家或是看书看报看电视,或是静静入睡,或是专心的听着这一声又一声重复却并不单调的声响。
少年出院前一夜,突然起了大风。窗台上的虫罐被吹倒了,继而吹出了窗户。也许看出了护士们的为难,老天爷替他们做了决定。而少年却也并不难过,他开心的跟护士说,天天晚上都叫,比养在家里叫的还多呢。今年也听得够多了。谢谢你们天天帮我喂它啊。
护士脸一红,什么也没有说。
其实,在起风的时候,少年撑起了身子,发现罐子飞出窗户的瞬间,窗台上还在持续地响着金琵琶的声音。很快,一名护士匆匆而又轻悄悄地进来关上了窗户,她走了以后,病房里一片寂静。少年眼睛忽然一热,鼻子觉得很酸。他侧过了身子。
思绪已经飘飞的太远,少年跟我讲这个故事也只是花了几分钟的时间。眼下,这只金琵琶又悄悄的爬上了枝头,开始了新一轮的鸣唱。少年侧着耳朵,挺准了大致方位,“啪”得一声打开了手电。正是那只金色的精灵,在夜色里夺目闪耀。少年将小手电叼在嘴里,左手捏起捕虫罩,看准了扑了下去。金琵琶很快从网兜里跃入玻璃瓶里,过了一会儿,就在瓶子里自顾自鸣唱起来。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铃声正是金琵琶的声音。
不知为什么,我的耳边开始萦绕起一种别样的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