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2-8 13: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文献记载,清宫造办处,创始于康熙初年,地点设在养心殿四周的平房内,因此称为“养心殿造办处”。由于宫内需要增加,造办处必须扩大,康熙三十年由养心殿迁至慈宁宫,房间多达一百五十一间。可见当时扩大后的规模。虽然已到慈宁宫,但仍沿习称为“养心殿造办处”。
根据《大清会典事例》卷1173的记载:“养心殿设造办处,其管理大臣无定额,设监造四人,笔贴式一人。康熙二—十九年增设笔贴式一人。三十年奉旨东暖阁裱作移至南裱房,满州弓箭匠亦留在内,其余别项匠作俱移出,在慈宁宫茶饭房做造办处。
三十二年,造办处设立作房;三十五年,奉旨设立玻璃厂。隶于养心殿造办处,设兼管司员一人;三十六年,增设监造二人;四十二年,增设笔贴式一人;四十四年,奏准武英殿造办处现作改归心殿,增设监造二人;四十七年,奉旨养心殿匠役人等俱移于造办处;五十七年,奏准武英殿珐啷作改归养心殿,增设监造一人……”。
根据以上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看出:
造办处的规模的扩大和最高统治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可以说造办处的增设和下达任务,是受皇帝直接指挥的。而且监管造办处的大臣,不是派亲王就是派内廷行走的一品大臣。可见造办处的活动是多么的重要。
造办处初期设有炮枪处、油木作、玻璃厂、盔头作、灯裁处、铸炉处、舆图房金玉作、匣裱作、做钟处、鞍甲作、铜馁作等。后来根据需要,又陆续扩大规模增加项目。
清宫造办处的性质是典型官办的作坊。正因为如此,它具有不可比拟的各种优越条件。
第一,优秀工匠。运用政府行政手段,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工匠,来京从事制作。
第二,优秀材料。以政府为依托,有雄厚的财力,可以购置最好的材料。以木材为例,有
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乌木、红木、花梨以及金丝楠等名贵木材,可供使用。它还可以采购上等优质的棕、藤、鱼鳔、蜂蜡、白铜、金、银、宝石、玉石、螺钿等辅助材料使用。
第三,优秀设计。优秀的会设计的匠师,出样、烫样,并且从《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造办处卷》,《造办处活计库各作成做活计档》等文献记录中,清造办处不少的家具都是在皇帝亲自授意和修改,参与下设计和制作的。
这一切都使造办处的家具有富贵、华丽、严谨、大气等皇家气派,代表了当时我国家具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造办处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其光辉时期,犹以乾隆时期达到高峰。我们今天所能看到清式家具之优秀精品者,几乎全是这一时期的制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