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80|回复: 38

[原创] 老周说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23: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越来越懒,越吃越胖,脑子伐灵了,反应也迟钝了。刚看了何仙姑的视频,感觉真好!辛苦了,这样的好领导大家一定要支持。正所谓有能耐的说教,咱没那能耐,只能说笑了。不过说笑逗闷子,能让论坛里的老少爷们茶余饭后的开心一下,也算为人民服务了。

每年到玩冬虫的时候,老话题来回摇。硬口软口,本叫和药叫。二号三号。这其实也就是选择性的问题。你追求什么?要和不要。乳房还是硅胶?汪峰被国际章的乳房埋葬,刘恺威舔上了杨幂的臭脚。我们呢,还再为那一年不如一年的蝈蝈儿吵吵的不可开交?

放下吧,把心装回肚子,把钞票装回腰包。去他娘的优雅蝈螽。冰糖紫才是王道!

有同学说现在论坛上充满了铜臭。这一点我我不敢苟同。也许有些虫友炫了几件自己的高端虫具,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这些都无可厚非。你还饱了眼福呢。经历越多,人越宽容。我们不能总是鸡蛋里挑骨头,要多看正面性的东西。

要说全国有比青鸟知识面更全信息量更大人气更高的鸣虫论坛吗?全亚洲都没有。这是大家这么多年一起走过来的。多少毛头稚子在咱们论坛的熏陶下成了见多识广的大师?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无端自我否定。

玩和学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我学养蟑螂整整三个月。感触颇深。框架式栅栏养体是养殖美洲大蠊的标准件。在组装的过程中我又回想到安师傅那一缸油葫芦。我心里就在琢磨。这种木板钉制的框架式栅栏。和安师傅在缸里排列磊放,供油葫芦栖息的木板,不是异曲同工吗?唯一的区别就是这种养殖大蠊的养体是拼装出来的整体。而不是散落的单块板。但我觉得用这种栅栏养体养油葫芦也是完全可行的。

养殖业中有可以许多相互借鉴的地方,需要我们细心去体会和发现。

话说前几天看到一个朋友的一篇精华帖子。说的是京津两地油葫芦养殖方面的差异。反应十分热烈,褒贬不一。我也仔细研读了三次。
帖子里提到了昆虫养殖的流行病,是我比较关注的地方。

缸瘟这种东西确实存在的。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任何生物都可能爆发流行性传染病。昆虫当然也不例外。

和其他动物的流行病一样,昆虫的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也分为病毒,细菌,真菌等。

但这个朋友把油葫芦养殖业中出现的缸瘟的病原体归结于多角体。我对这一点有不同看法。

多角体是昆虫病毒的一大类群。大致可以分为核多角体和质多角体。

这一类病毒是双链RNA,稳定度比较高。但是,这类病毒一般只感染高级昆虫。

什么叫高级昆虫?昆虫也分为原始低级昆虫和高级昆虫。渐变态的广义直翅类昆虫都是原始低级昆虫。比如蜚蠊,蟋蟀,螽斯,螳螂。存在于地球年代旷古久远。至于说高级昆虫,就是有蛹期的昆虫。比如蝴蝶,甲虫,飞蛾,蜜蜂等等。

病毒有其高度专一性。感染高级昆虫的病毒一般不会感染原始昆虫。多角体类病毒,不管是核多角体还是质多角体。都是感染蝶蛾类和甲虫类这样的高级昆虫为主。

低级昆虫的抗逆性要比高级昆虫更强些。但油葫芦在人工环境下养殖,确实会爆发流行病死亡。

细菌性疾病是缸瘟主要元凶。发病急,虫体肿胀变色,组织软化腐臭,大量死亡是特征。

当然了,也有部分真菌性疾病会爆发在人工养缸里。蝗霉病,绿僵菌,褐霉病都是常见的真菌性的蟋蟀疾病。

急性的缸瘟多是杆菌类的细菌引起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其有效。抗生素只能抗细菌性疾病,抑制其流行,阻止爆发,从而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是无效的。

所以那位朋友说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防止油葫芦传染病,确实是存在的。

关键还是饲养环境和用具的消毒要做好,单位面积饲养密度不要太高才能减少发病。

说到油葫芦,就想起去年的马来西亚及新加坡之旅。

从吉隆坡到柔佛,再过兀兰关口到新加坡。一路上铺天盖地全是雾顶的叫声,多如牛毛。雾顶绝对是东南亚的优势种。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体现较小,浑身漆黑油亮无眉纹的油葫芦。叫声又亮又飘,绝对是一绝!栖息在湿度非常高的草坪里。具体是哪个种我不得而知。还有大双斑也是常见种。再有就是满地打洞的东方大蟋。叫声非常吵,又尖锐又没有音调变化,吵得头疼。唯独没有看见南方油葫芦。

马来西亚南部到新加坡境内,到处是地毯草的草坪。这种草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非常适应东南亚的气候条件。

这几种优势种类都混居在草坪下。不过都不难捉,因为土壤湿度高又松软。用脚在边上跺几下就全蹦出来了。
最有趣的是当地的地栖类都是多代混居,有蚂蚁那么小的也有已经成虫的,还有各龄段的都住在一起。

那次以后我对东南亚一带的优势地栖蟋蟀类鸣虫有了大概的一个了解。也证实了我原先的猜想,雾顶是亚洲分布最南的油葫芦种类。

至于说当地的螽斯类昆虫,倒是没有遇到太多,只有老朋友,大正纺出现的频率最高。东南亚的正纺织娘都比浙江的大一圈,基本是褐色性居多。叫声就一声,哇啦。过十几秒再一声,哇啦。完全没有国内纺织娘的闹腾劲儿。倒是值得一玩。

另外要说的是潘粤明,多到爆啊。路边的高草丛里密密麻麻的都是!斑翅也有。但远远没有潘粤明多。

马来西亚的螽斯多栖息在非常高的树上。听到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熟悉的悠 悠 悠。非常响亮。这个我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是什么了。香蕉嘛。

我不得不多一句嘴,香蕉声音的确非常好听。不是一般的螽斯类能比的。但音量也确确实实太大。那么远的距离都听得惊心动魄的。

上次有云南的朋友卖香蕉若虫。一只一百,我心疼钱,没下手。

另外一种就是有名的巨织。那个根本没法听。像机关炮一样。就不需要在意了。

龙头和马卡在圣淘沙昆虫馆里同时见到了。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但那硕大的身躯和狂暴乖张的表情还是让人心潮澎湃。这里教大家一个最简单区分二者的方法。看牙。龙头的大牙是黑色的。马卡是血红的。
发表于 2014-1-13 23: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2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周,期待你解密大黄的繁殖。不是白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23: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ZHOUYU) 的帖子

学习了,羡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23: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前辈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00: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0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0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00: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深度的技术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01: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贴一定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