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秋艺轩

[图片] 冬蝈蝈知识普及贴(一)-----品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7 12: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学习了,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13: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14: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15: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16: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17: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出好叫,现在品种已经没法分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22: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8 14: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9 00: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9 01: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此贴很有意义,先赞一个。
有个不同看法,供楼主参考。
依我经验来说,图片4那只黄蝈蝈不是草白蝈蝈,像是变种金黄蝈蝈或者某地不为大家熟知的特产品种。图片5的那只杂色蝈蝈反倒十分接近草白蝈蝈的模样。
另外,山青蝈蝈可能是三青蝈蝈的口误。
养冬蝈蝈以北京首开风气,其中以铁蝈蝈和绿蝈蝈两种深受人们喜爱并广为蓄养。
铁蝈蝈一般以京郊易县、平谷一带山区所产铁蝈蝈为种,夏季捕来雌雄合养,秋季用过筛的细黄土铺在大通炕上,任其撒子,大炕升火保温,孵出幼虫,当然其中技巧各瓮房自有不示人的诀窍,我也不懂。一般来说操此业者除孵蝈蝈外还孵油葫芦、蟋蟀、甚至蝴蝶,而多数虫类早期皆蓄养于瓦罐土瓮之中,小院里坛坛罐罐,层层叠叠,故而称为瓮房。孵化出虫称之为份虫。所以今天称为份房实际是不那么准确的。总之孵出幼虫后饲育看管,几蜕几长,终于长成上市,以应好者之求。京人素喜铁蝈蝈蓝脸乌甲金翅,色泽稳重,尤其养过一阵虫到中年以后,更是油亮可爱。过去北京没有羽绒服羊绒衫,一到冬季就是棉袄皮袍,一般三青蝈蝈、草白蝈蝈鸣声不及铁蝈蝈雄浑有力,捂在大棉袍子里基本就听不见动静了,唯独铁蝈蝈鸣声浑厚,洞透冬衣,所以深得京人喜爱。
绿蝈蝈过去称豆绿蝈蝈,可能是颜色象新鲜青豆的缘故。产地来历不太清楚,但是每年各瓮房都有出产。过去北京一到冬天,满目灰黄,基本看不到绿色,松柏一类的常青树种到了冬天也是青黑色的,所以每逢此时怀里掏出一只鲜嫩可爱的豆绿活物,实在是赏心悦目。豆绿蝈蝈虽然鸣声不及铁皮蝈蝈响亮,但以貌取胜,那时候的售价却是远远高于铁皮蝈蝈数倍之多,这一点今天的虫友恐怕是不会想到的。
其他品种蝈蝈如三青蝈蝈、草白蝈蝈等,因既不好看,也不耐听,所以养者极少,算是不入流吧。其他偶尔也有一些异种,如黄金蝈蝈、紫红蝈蝈售价则是愿买愿卖了,玩个稀罕嘛,只是不是常见品种,就不多谈了。
至于养法,我知道是这样,刚应市的蝈蝈到手,按今天的说法叫新蜕,肚皮瘪皱,先以新鲜羊肝喂三五日,待腹部饱满后即以蒸熟的青豆饲喂,到晚年再以鲜羊肝饲喂,以增其体力,延其寿命。
蝈蝈葫芦是不用儿茶石榴皮涮里,蝈蝈养的好,不会咬葫芦。谁家的蝈蝈咬坏了葫芦则为丢份,遭友人哄笑。
每日定时饲喂,一般以上午或中午放它出葫芦,给以青豆,吃完托在手上玩赏一会,重新蓄进葫芦里。以吃饱后在手心里你看它叫为荣,说明养功到家。不像今天的蝈蝈,甭管叫的怎么样,一出罐子乱蹦乱跳,有的还咬人,过去要是这样的蝈蝈,那主人可就算现大了。这样的玩法可能和今天大部分虫友的玩法又是不太一样的。
北方京津一带冬天冷,穿衣臃肿宽大,故而怀中揣着几个葫芦也不太难看,所以一般蓄养蝈蝈、油葫芦一类居多。南方上海苏州一带,冬天穿的并不多,怀揣葫芦东鼓西突,很不好看,所以一般蓄养铃虫一类居多,虫盒小巧携带方便。今天,呵呵,反正整个就是一个自由自在,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呗,也没个谱。
喝多了点儿,多啰嗦几句,莫见怪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