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难道者心也,天下难识者相也。
相者,万物之情状。凭心方显现;心者,百感之本起,缘相有所兴焉。相与心互为表里,互增其辉,若菩提之映清流,春花之射童心,无予无取,无盈无亏。奈何人心迷相,乱欲纷纭。遂令千秋人径,纷扰于相心之辨识,缠斗于相心之分合,扭曲于相心之撕扯。其状于今尤甚。
然吾当何为?一字:修也。
儒家,以修平心进德;道家,以修安心避俗;佛家,以修清心制欲。一言以蔽,体相明心,内内圣外王而已。
相心堂者,拈相心为名尽缘于此。相压心者想也,想者欲也。今相心平放,期世间仁人君子察之省之,思之鉴之。
入园皆同道,需知修身正己即可灭苦得乐;出堂齐万物,当识格物至知方能兼济众生。教天下之大,相心堂之小可不计也。然有众仁人君子结伴与行,师友以携,同修共进,料堂中虚静,心间净土,无边矣哉。
为合心相以成世间,出世间之圆融,本堂立偈四句,曰:
以智决策定天下,以慧灭苦得常乐。
以修悟道明本心,以行践愿济众生。
但愿众生离苦相,何妨我生种种心。与道合志同者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