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55|回复: 29

朝珠,手串的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2 11: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于胸前。

朝珠共108颗,意指12个月,24节气,72候。

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称为“佛头”。

从朝珠全物来看,共有“佛头”4 颗,色泽和大小一致,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将108 颗朝珠四分,所以也称之为“分珠”,寓意四季。

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为倒置的“T” 字形,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

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之为“背云”。

葫芦状佛头塔的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 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称为“纪念”。

三串小珠串一共30粒,象征1个月有30天,又分别代表为上中下三旬,每串代表一旬。据说这三串纪念,当时美其名为“三台”。

按《五经异议》的解释:天子有三台,即“灵台,以观天象;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龟”。

还有一说,“三台”为官称,即尚书、御史、谒者之统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补台。

朝珠的佩挂有固定样式,其式为:将朝珠挂于颈项,分前胸与后背两部分,以佛头塔紧贴后颈与后脑相垂直;佩挂时前胸出现的三颗佛头作中心对称,而三串“记念” 则分左右两侧分挂,其中左侧二串,右侧一串。

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心,下垂大坠子,尺寸大致在65 至70 厘米间(即二尺),与清代男子所蓄辫子长短相符,亦可相互遮掩。

朝珠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

清代的朝珠多用东珠(珍珠)、翡翠、玛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蜡、水晶、沉香、青金石、玉、绿松石、宝石、碧玺、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间珍物琢制,根据清朝典制规定,皇帝在不同场合佩戴不同质地的朝珠:在盛大的庆典时佩带东珠,祭天时佩带青金石朝珠,祭地时戴琥珀或蜜蜡朝珠,祭日时佩戴珊瑚朝珠,祭月时佩戴绿松石朝珠。

另外,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明,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
2.jpg
1.jpg
3.jpg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廷将产在满族龙兴之地——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淡水珍珠,称为“东珠”。

朝珠质料以东珠为最贵重,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带,其他人等佩带东珠朝珠均属僭越犯上。

此件朝珠为一百零八颗大小如一、颜色白哲、圆润而有光泽的上等满族大东珠, 中间被四颗大的红珊瑚并左右两颗青金石分珠分成四份。两侧为三串绿松石珠做“纪念”,下有红宝石坠。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雍正朝服像》画中,雍正皇帝佩戴的朝珠与上述拍品几近雷同,二者极有可能为同一朝珠,实为旷世珍品。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挂朝珠主体由珊瑚制成共108颗,每隔27枚加入一颗镂雕青金石分珠,中间结珠连佛头,以明黄丝绦与背云相接,中间有镂雕盘长结及蝙蝠结牌,下有银累丝托镂空盘长结松石坠角。

朝珠两侧有纪念三串,每串穿绿松石十颗,下有累丝托珊瑚及青金石坠角。

朝珠的材质珍稀高贵,一般都以光素的形态出现,但此挂朝珠在每颗珊瑚珠上都于打磨平整的地子上凸雕梵文六字真言,此种有雕刻的朝珠相当罕见,微雕工艺难度极大。

北京故宫博物院仅有一件清宫旧藏的珊瑚雕双喜字朝珠,六字真言朝珠则为仅见,两岸故宫都未见收藏。

而青金石盘肠结珠工艺,仿皮带结绳,亦为前所未见,其创意及工艺堪称一绝。朝珠外有万字锦地团寿纹红木盒包装。
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念珠和手串, 原为善男信女及僧尼念佛时记算诵读次数的工具。后来逐渐讲究材质、色泽和雕工而为人珍藏。念珠通常108颗, 还有170颗、54颗、27颗等。18颗串成的称“ 手串”或“ 十八子” 。十八颗手串也有两种说法一是由于佛家有所谓十八界, 即六根、六尘、六识,分别为: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另一说法是缘起十八罗汉。手串从式样上说,是朝珠的俭省和缩略,一般也有佛头、佛头塔,背云、坠角,但它的佩带却可以不受约束,很是随意。清朝时相当流行手串,除手执外,不论男女也常佩带,男子曾见其佩于胸前,女子则常佩于衣襟,这种手串多作装饰用。还有茄楠香琢为圆珠,串成手串,另称“ 香串”,夏天佩带可以辟秽。
8.jpg
9.jpg
10.jpg
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2 12: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欣赏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12.jpg
14.jpg
15.jpg
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2: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2 12: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玩意。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