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襄旧藏十二枚韝鹰旋环(转)。
昨日刚刚结束的2013中国嘉德秋拍之“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专场中的一组极为偏门的古旧工艺拍品被一锤定音后,即可成为了众多藏家眼球的聚焦之物。该拍品乃王世襄先生旧藏的十二枚流传有序的清代猎具,韝鹰十二旋。
旋(镟),即转环,鹰具。从“金”因用金属制成;从“旋”因其能旋转,使绦不致拧绞在一起。即韝,亦为鹰具。也就是说,这是一组用于猎鹰袖套紧扣与鹰爪之间的旋环导体用具。这一组旋环大小不一,亦不乏有清宫造办处出品者。中国嘉德事前对其的估价为18万元,也就是说平均一万五千元一枚。仅小一枚的鹰具就价值这么多钱?其定价未免会受到外行者的质疑。首先我们可以分析,在清代尤其是晚期,政府腐败无能,国民贫穷潦倒,在大政治的环境下,还有多余的家财玩鸟者可想绝非是等闲之人。再者,国难当头即便是有闲钱亦未必人人都会有这等闲心吧?可想而知该用品在当时的社会层次地位亦并非等闲之物。一般地,我们从收藏投资或鉴赏艺术的角度出发,衡量一件古代珍藏品的市场经济价值需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个便是该物品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其次是完美程度与存世量。由此,可见旋环的经济参考价值与工艺身价就是成正比的。其次更为重要的一点,这组旋环还借助其为著名鉴赏家王世襄旧藏的优势而达到了名人效应的效果。
从网络上面的图片来欣赏这些旋环,它们的皮壳均有老辣厚重的包浆,而工艺也是非常具备古代之物的那种古朴风格。器物大致是都保存地十分完好,其沧桑感也尤为显著。笔者平日广东的各大主流古玩市场及杂项收藏家手中均未曾见得此类物件。或许是因为地域环境等因素,古时的北方皇亲国戚们更有闲情逸致玩鹰。而这组物件的落锤家为55万元,也就是比起拍价高出37万元。我们不妨也可以把它作为是业内名流旧藏之物,显身拍场价值体现的一个参考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