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小弟购虫子,掏二手,甩垃圾,在虫市、鸣虫版、虫具版和二手版玩的不亦乐乎。瞎掰点不成熟观点吧。
从大环境来看,目前快餐文化比较流行,小孩子没人引导不太会走“文玩”这条路吧。熊孩子更是容易沉迷于多彩、虚幻的网络世界,爱好鸣虫更少了。从老江的市场来看,鸣虫爱好者基础人群也不是太多。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人为主。由于小弟比较宅,从没有参加过鸣虫版的线下交流活动,这个说法供参考。但从青鸟鸣虫版来看,以前不少“红人”也潜水了,二手版也有人低价出货,是不是兴趣转移了?中老年人体力、精力受限制,整体野战水平弱。那就引出了另一个人群“虫(具)商”。他们是养虫人和虫直接的“中间人”,本质无好无坏,随利而为。他们也是鸣虫文化的一种推动力量,是值得尊重,应该被团结的。
虫子是大自然的产物,与我们天同覆,地同载。虫子的身价不仅仅是虫子本身(二毛及体型)决定的,也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在通胀的鸭梨下,它们没有身价不涨的理由。虫友的经济状况不一,接受程度也参差不齐,无可厚非。小弟的原则还是以前提出的“盒饭原则”,以目前市场一份商务套餐的平均水平作为我入每条虫的价格上限,目前大概是50元人民币吧。大不了少吃一顿,木有啥大不了的。
虫市更无情,但符合一般市场的基本规律,是鸣虫爱好者、虫商、虫具商、鸣虫多方力量的博弈。前几年小弟刍议过“chakou虫”现象,现在chakou虫价格相对回落,慢慢被大家接受了。近期一种“dianbao蛉”的东东又让虫友们抓狂了。小弟是佩服给它起名字的人,我是80年生的人,对电报有模糊概念,记得幼年时电报是稀罕物(贵),而如今电报已成鸡肋了。“dianbao蛉”这名字不早就预示它价格走向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