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牋今天 聊一聊有关文字简化的问题,都是些片段的思想,有些还是十分错误的,请朋友们斧正 。
牋牋牋牋汉语音少字多,如果简化会出很多问题。如“親”(亲)不见,“愛”(爱)无心等问题是极常见的。
牋牋牋牋简化字搞了很同音合并,这是非常危险的,如“云”“雲”合为“云”,“里”“裡”“裏”合为“里”,“只”“隻”“祗”合为“只”等。还有些是草书的楷化,如学,书,马等。这个问题不大,还不至于造成混。同音合并就很危险了,因为这些字原本各有不同义项,根本就是不能混用的。
牋牋牋 汉字的发展过程是个由简到繁的过程。由甲骨文到大篆到小篆,遵循“六书”的造字原则完成了文字的基本型态。以后的所有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形的变化,比如楷隶等书体,但造字原理是不容改变的。
牋牋牋牋用繁体字回归篆字,一般不会有大问题,简化字就不行了,不信你用“虾”,“茧”等字试一试。
牋牋牋 有人简单的把汉字理解为记音文字,认为它的简化是十分必要的,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这样的话,现在的简化字就简化得太不够了。“知”,“枝”,“汁”,“只”这些字都太繁,用“之‘”字代替就行了。这样的例子能够举出的真是太多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汉字的理解不须要去看太多的专业书籍也会明白了。
牋牋牋 汉字确实有书写速度慢以及不易正确掌握的问题,它对文化的传播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放到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上看,其积极与进步的伟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更为让人称道的是它在书写中产生的艺术效果,人们把这种艺术称为书法。书法以其独一无二的,皆具时间以及空间概念的审美价值,让汉字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值得我们每个使用这种文字的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牋牋牋 汉字更多时候是通过形体来表意的,具有形与声的双重特性。有些字我们不能一下说出他的含义,比如“:巍峨”乃状山之貌,我们一下子可能很难准确的表达它的含义,但一看字形已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有关偏傍的知识。比如“氵”表“水”,和他相似的几个偏傍大家就要注意了,两点水是“冰”,“灬”点底在很多时候代表“火”。“亻”代“人”没错,可“彳”却不是两个人,而是和足有关了。还有“隹”与“鸟”相通,“卩”和“阝”不同,“王”是“玉”,“月”是“肉”等等。
牋牋牋报载有人教人书法,繁体板书如是:
牋牋牋學書法就要像王之渙所雲(云)那樣:要‘欲窮千裏(里)目,更上一層樓。要取法呼(乎)上。千萬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鐘);三天打漁(魚)兩天曬網啊!據我多年研究,餘(余)以為,古代大臣寫字基本是伏在茶幾(几)上書寫的,皇後(后)有時也來觀看。據說張旭醉酒後是用頭發(髮)來書寫的,《自序帖》就是他用頭發(髮)所为,居然還書捲(卷)氣十足。这里除《自序帖》是常识错误外,都是学习简体字造成的恶果,对此我们应该反思了。郭老是简体的倡导者,自己却不用简化字,为什么?
牋牋牋有个故事,马寅初有次去找黄侃谈文字的学问,黄没好气的说:还是去研究你的经济吧。文字这东西水深,灯火胡言,搏诸君一哂而已。 如果能够得到诸位的点拨,灯火将不断完善此文,先行谢过大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