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91|回复: 36

今天,渡江节40岁——我们一起逐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6 17: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如长江与汉江在地理上的自然奇观,赢来“江城”美誉,诗人领袖与浩翰江水在历史上的因缘际会,也赠与了江城“渡江节”的独特礼物。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世界上大江大河又何止长江,惟有武汉,渡江成节,且既不是职业选手争锋论道,也不是商业策划精致妆成,它就是要热闹,就是要人气,如一块璞玉,一如武汉人的性格,率真而天然。

  武汉人好水,是境遇熔成的天性。夕阳下张牙舞爪从岸边扑进水中的剪影,是多少江城儿女温存的童年记忆。如今江上架桥走船,忙碌如斯,但即便落雪寒冰,仍可见劈波斩浪的勇者。大江大河,是大地母亲柔软的怀抱,畅游其间,有时只是简单的快乐,未泯的童心人类的童心,其实终身伴随,只是它常被自己看见吗?

  水,大约也是这座城市的性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这是城市的地理定位,也是心理定位。一条江与一座城市,就这样日夜相伴,相互渗透。武汉的男人爽快,武汉的妹子泼辣,武汉人敦而不薄,慧而不锐,这是两江赠与人们的性格密码。时尚游泳池遍地都是,武汉人独爱长江,有风,有浪,有速度,好男儿,谁不爱中流击水?

到中流击水,是一种精神特质。武汉市恢复渡江节,江城一片欢声。直至今年,渡江节四十盛宴,层层选拔之后,50余顶尖好手江中论剑,2000余群众方阵澎湃逐浪,这些人,有武汉好男儿,也有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远行客。我家大门常打开,来,大伙儿爱的就是这翻腾的江水味儿,爱的就是这喧闹的欢乐劲儿。反过来亦是,这些本地外地,国内国际,男男女女,大侠小弟之间传递的人的热度,恰好烧开了这锅江水。是的,这种开放与包容,欢腾与有序,热闹与沉静,是这条江、这座城的特质,又何尝不是武汉,渴望展现于世人的胸襟与身姿。
1_conew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7: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40届渡江节 18万人逐浪长江




武汉渡江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年间,每逢盛事,武昌城下,常有善泅健儿结党成群,手挚五彩旗,出汉阳门,搏击长江,顶风踏浪,如履平川,或打鼓泅,或踩水,或扎眯子,两岸观者如潮,欢声雷动。

  解放前,从1934年至1935年,武汉连续三次举办横渡长江游泳竞赛活动,参与者涵盖了各界人士和普通市民。

  1956年,武汉开始连续举办大规模的横渡长江活动,今年更是迎来四十“华诞”的盛事。57年间,共有18万5千人参与其中。既有5万人参与的盛况,也有四世同堂共渡长江的佳话。

  5万人队伍排到彭刘杨路

  每年的渡江活动,两江四岸为之欢腾。说起最为壮观的一次,应该算1967年8月1日的第12届渡江,那一次有5万人参加。据当年参与者回忆道,那一次排队等待下水都排成长龙,一直从大堤口排到了彭刘杨路三医院,有几公里长。据史料记载,那一年的渡江也因秩序混乱,发生了重大事故。

  难得的四代同游

  40届渡江,最温馨的一幕当属1996年第30届的渡江节,晁新民带着儿子、孙子和重孙的四世同堂渡江。

  晁新民曾3次陪毛主席畅游长江,她游泳的英姿和速度曾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曾对随同人员说,你们要向武汉医学院那名有5个孩子的母亲学习。这个“母亲”指的就是晁新民。

  1996年,77岁的晁老太太率领五个儿子、五个孙子、外加一个重孙参加了横渡活动。当时,他们高举“四世同堂”牌子畅游长江的场景,成为武汉渡江史上的佳话。

  83岁的老人和5岁小朋友


18万5千人次参加横渡长江活动,据组委会官员介绍,年龄最大的是1992年26届渡江活动中的孙耀华老人,当时他已经83岁,那一年,有年龄仅5岁的小朋友胜利登岸,这位官员表示,当时他是由家长带着一起游过来的。

  在以往的渡江活动中,经常看见10岁以下的小朋友们参加。在2005年的抢渡赛中,年仅9岁的马曌婉就通过测试,一度有望成为最小的抢渡赛选手。遗憾的是,她在即将上场时被组委会劝退,出于安全考虑,虽然静水中她有能力,但是在水情复杂的长江,还是有危险,因此以后不会再出现小朋友的身影。
1_conew2.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7: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逐浪之美



逐浪之美,美在哪里?是游泳健儿劈波斩浪的英姿,是平凡面孔上自然流露的笑容与豪情,更是人与自然交融的和谐如一。编者从过去数年本报记者拍摄的渡江节图片中撷取了几个画面,带你重温渡江节的盛况,也带你领略逐浪的美丽。


2009年7月16日,从武昌汉阳门至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渡江选手方阵绵延4公里江面。记者蔡晓智 摄


2010年7月16日,汉阳南岸嘴,市民争睹渡江场面。记者蔡晓智 摄


2012年7月16日,一位抵达岸边的女游泳爱好者举起“爱我长江”的红丝带。记者喻志勇 摄


2011年7月16日,洪山方队的外国人Greg Engelhardt(前排左三)与队友欢庆横渡长江成功。记者邱焰 摄


2012年7月16日,抢渡赛女子组选手向对岸冲刺。
1_conew2.jpg
2.jpg
3.jpg
4.jpg
5.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7: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渡江节泳衣变迁



渡江节的历史,从一张张老照片泛起回忆的浪花。从各个时代渡江选手的着装变化,不难发现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唯一不变的是人们爱美的心和对生活的热情。
1_conew2.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7: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渡长江排头兵 “红旗方队”敢拼命不敢丢脸




一个人指挥,让步调整齐

谁说话谁呛水了解水文,让渡江变得轻松

临场指挥有讲究


每年渡江节,“红旗方队”都最引人注目。他们是第一个下水的,也是第一个起水的,“红旗方队”的表现可以说代表着渡江节的形象,他们推的展牌是“长江横渡”,他们是否能顺利上岸,是否队形整齐,都是观众、镜头的焦点。

“红旗方队”为何能长年以来一直引领其他方队,保持“红旗飘飘”,其中的诀窍看队长王武细细道来。

第一次试渡,展牌靠船拉上岸

脸热得可以“烙饼”

王武参加渡江节已有12年,拥有着丰富的渡江经验,对江中水流情况熟悉。可在他早年的试渡过程中,也有失手未能成功将渡江展牌拉上岸的经历。

王武告诉记者,推展牌并不一定就是“人多力量大”,如果十几个人推拉的方向各不相同,反而弄巧成拙让展牌在江中“寸步难行”,“第一次参加渡江节,第一次试渡时,展牌是靠救生艇拉上岸的。当时,我的脸热得都可以‘烙饼’了。不为别的,要是正式横渡时别人看到第一个方阵的展牌都要靠船拉,那脸真的是没地方搁了。”

一个人指挥,让步调整齐

谁说话谁呛水

为了能让展牌顺利上岸,王武主动“抢”过队长一职。“当时,方队没有指定人当队长,你一句、我一句,步调混乱,展牌才没能拉上岸。第二次试渡前,我跟大伙说,‘求大家了!这次试渡时,大家放下身段,听我指挥一次。’结果,大家在步调一致后,成功将展牌拉上岸。”王武说,自己渡过长江,肚子也饱了,“呵呵,平均每发出两次指令,就要喝上一口水,哪有不饱的?”游泳时说话本来就容易呛到水,而队长王武又不得不讲话,而且还要扯着嗓子喊,不呛水才是怪事。

了解水文,让渡江变得轻松

临场指挥有讲究

既然游泳讲话容易呛水,那王武为什么不在下水前就把所有事项都提前说呢?“横渡长江跟在游泳池或湖水中的差别大多了。长江中,不同地方水流变化差异很大,如果了解不足,很可能事倍功半。”

王武介绍,入江地段属于江水回流区域,选手们应沿着11点钟方向对着第二桥墩游约50米左右,接着由于水流变化,选手应改向12点钟方向,朝着晴川阁游至大约第五、第六桥墩之间。此后选手们顺着1点钟方向游约200米后,队伍就应改从2点钟方向顺着下流的江水之力,边向岸边游,边整理队伍了。队伍集合完毕后,就可以向着3点钟方向顺江而下,准备上岸了。“这些,只能在临场指挥,方队才会保持整齐,顺利渡过长江。”
1_conew2.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7: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朝元老”为“五行”





63岁的刘望林,算是渡江节的“四朝元老”,他已经集齐了近4年的“金”、“木”、“水”、“火”4枚渡江纪念牌。今年属于汉商方队的他,目标直指收齐“五行”,揽进象征着“土”的第5枚渡江纪念牌。

刘望林虽然参加渡江的次数不多,但也是游泳狂热爱好者。“每天游1000米,每年游330次以上”。刘望林说,就连出差都会带上泳具,“我到新西兰一座冰山脚下的湖边,看到景色秀美、湖水清澈,忍不住下了水,一群同事还惊呼,这冷的水,你也敢下啊。”

刘望林喜欢在水质好的开放水域游泳。“武汉长江、汉江、东湖的水质都不错,所以经常会在里面游一下。如果能在岸边放置一些救生圈就好了,这样游泳的市民多了一份保障,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畅游长江的运动中来。”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7: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更了解武汉、太棒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7: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渡江侠




女侠·袁丽丹
和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一起拼

7年之前曾夺得第一


2006年中国·武汉国际抢渡长江挑战赛,江面和水中温差高达6℃,加上水流湍急,78名勇士中,仅有11人抢渡成功,而袁丽丹是其中惟一的女选手。险境之中夺得女子组冠军,袁丽丹兴奋地抱住妈妈大喊“成功了”。


袁丽丹接受过9年专业游泳训练,曾经是湖北队队员,曾参加过多次抢渡赛,但均以微弱劣势屈居第二。2006年,袁丽丹终于获得了第一,她当时就决定:“作为一个武汉人,以后我会每年来参加渡江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的渡江节。”


作为武汉出生的妹子,袁丽丹一直是渡江节常客。她回忆说:“我十几岁时就渡过了长江,当时是方阵,和大家一块游,方阵成功的奖品是一个面包和一瓶水。”去年竞渡,袁丽丹获得第10,今年30出头的她,仍将参加竞渡。她说:“在学校里我教游泳,平时也经常陪父亲和朋友们游,保持得不错。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先渡过去,再谈名次。要保持好心态,和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一起,让她们知道我还能游。”


袁丽丹从省队退役后,在武汉体院攻读运动训练教育专业。“那时候已经退役,没工资了,又在读书,总不能老是让父母负担吧?”

于是,袁丽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训练,希望可以通过参加比赛获得奖金。“刚开始很不习惯,自己制定训练计划,自我监督。我是运动员兼教练,爸爸当助教,陪我做陆上训练,妈妈就是营养师,专门做好吃的。”


2001年,袁丽丹无意中听说渡江节设立了奖金,“第一名是2000美元呢!”奔着奖金而来的袁丽丹,最终拿到了第八名,赢得了500美元。这是她退役后的第一笔“收入”,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动用。“这就像一个标志,证明我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现在,袁丽丹不再为奖金而拼搏,在长江里劈波斩浪,为的就是热爱。平时她在游泳馆里游,这和在长江里抢渡自然不一样。袁丽丹说:“首先是计算,根据自己的能力,水流情况,设计一条符合自己的路线,我在长江里游得多,对水性比其他选手稍熟一点,知道何时发力,何时放松一下。”


长江天险,绝非一般人能渡之,而其中最惊险处,自然是竞技抢渡。正如中南民大体育老师袁丽丹所说:“渡江,比的是勇气、智慧、胆识以及经验。”
1_conew2.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8: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席欣赏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8: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克克笼子于2013-07-16 18:06发表的:
首席欣赏了。
感谢会员“克克笼子”的加分鼓励!

祝在湖北鸟友俱乐部玩的开心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