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窑的窑址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等村),故名。此窑在唐代已经开始烧造,五代时已较发达,至宋代,定窑已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后期专烧宫廷用瓷,纹饰以龙凤纹为主。此类宫廷用器多有传世,窑址遗有大量龙凤纹器物碎片。除烧白釉瓷器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酱色的,叫“紫定”;黑如漆而胎骨洁白的,叫“黑定”;绿色的,叫“绿定”;还有在器上画金彩牡丹等纹饰的。定窑在当时规模很大,工艺水平很高,对各地瓷窑均有一定影响,曾出现不少仿烧定窑瓷器的瓷窑。总的说来,定器薄而轻,不很透明,白中泛黄。釉以白色釉者最著名,釉色带乳黄。定器为覆烧,十之八九口上包有极薄的铜口,不包的可能是时间长久,铜口失落,也有后人重新包的。定器虽是覆烧但釉流向足部,在其积釉处有“泪痕”,隐现黄绿色,釉开片者少。定器的造型以盘、碗为多,唇部渐薄。
定器印花多采用模压,均阳纹,题材以花卉为多,如牡丹、萱草等,也有富贵宜男等宋代常见图案,层次分明。定器以刻花者为贵,刻花简洁有力,多斜坡曲线。定器刻花和划花以竹片或刀作工具,用竹片刻的线条较宽,有明显刀锋;用刀刻的线条较细。刻花常用的纹饰有莲花、海水、双鱼等,鱼大都是燕尾,身上刻交叉线条作鳞状,海水用平行齿状器划出,俗称竹丝刷纹,还有龙、螭、莲池游鸭、鸳鸯等。定器有铭文(款)的,都在白釉器底足内,字多直行刻划(阴文),铭文较多的为“尚食局”、“官”、“新官”、“五王府”等字样,是为宫廷和官府烧造的瓷器。定窑工艺影响深远,在宋代陶瓷工艺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