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优势
含义 & 怎样建立?
Liz Wilson
鹦鹉行为顾问
翻译 鸟
如果你已经阅读了大量关于宠物鹦鹉和它们行为的文章,你大概已经遇到这个词:饲养优势—这是Sally Blanchard提出的观点,他是BIRD TALK杂志上鹦鹉心理专栏的作家和宠物鸟报告的编辑。以我作为一个鹦鹉行为顾问的经验,建立与鹦鹉的饲养优势关系对于年复一年享受饲养鹦鹉的乐趣是至关重要的。不然的话,一只鹦鹉常常不清楚自己在人类同伴中间的地位…。甚至更糟糕,通过对它进行悉心照顾的主人犯的其他一些错误,让鹦鹉以为自己的主人默许了让它来当老大。
这个不用语言交流引起的误会常常导致令人沮丧的结果—一只控制着主人的鹦鹉就是一只不受主人控制的鹦鹉。鹦鹉是野生动物(而不管它是不是人工繁殖的),自然保留有在热带雨林里生活的生存本能,但这些并不适应在人类房间里的生活。鹦鹉也有关于群体内首领职责的相关习性,但这些模糊的意识不能用于指导其他种类的动物(比如人类、猫、狗…)。
一个我喜欢的类比是:一个人受聘当于一个经理职位。这份工作的职责无外乎就是管着几个人。然而,无论这位新到的经理怎么做,他下面的人总是对他的要求不予理睬。这位当经理自然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施加他的压力,比如大声的发号施令、发脾气等等…对鹦鹉而言,这就导致了许多不能让人接受的行为:笼子领土、咬人、大叫甚至琢羽毛。
不受控制…
我相信所有的鹦鹉行为顾问都赞同一个观点:笼养鹦鹉一般存在的行为问题直接起因都是主人缺少对鹦鹉的控制,而且都是鹦鹉在控制主人。所以显而易见的,想要和鹦鹉共同生活的人们必须让自己成为这个群体的头目,而鹦鹉在其中处在一个跟班的位置上。听起来容易—可是谁又能做到呢?
事实上,根据我的经验,这很简单。通过教导和坚持使用四个基本的命令建立起你对鹦鹉的饲养优势,你就能成功的将鹦鹉从它自己想象的老大位置拽下来。这四个命令—“上”、“下”、“不”、“好”—阻止了鹦鹉自我决定意识,比如是否要从笼子里出来,是否要回到笼子里,是否要停止尖叫或者攻击,等等。当然,这些命令不会把鹦鹉变成个小机器人,所以不必对此担心。这些命名也不会阻止鹦鹉所有的自我决策能力,因为大量的自我决策能力对于聪明的动物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鹦鹉依然可以自己决定选择吃什么食物,玩什么玩具,等等。
最初的命令
首先要教的命令是“上”。这说明这个命令最简单—“上”表示站到一个人的手上。这意思不是:如果鹦鹉乐意的话就站到人的手上。很多人认为他们的鹦鹉已经掌握了这个命令,但实际上只是鸟儿能听懂这个词的意思,但只在它愿意的情况下才照做—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只鹦鹉就没有训练好这个“上”命令。就像一只完全驯服的狗听到坐下命令时就必须坐下,当主人说“上”,这鹦鹉就必须上来,不是有时候、也不是大部分时候,而是每一时候。这是由人类决定的,而不是鹦鹉。
这个命令最重要的含义是:它的目的不仅仅是让鹦鹉站到人的手上—更重要的是提醒鹦鹉知道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人类,而不是鹦鹉。
象所有让动物掌握的命令一样,使用一个字要比使用多个字的命令更有效,所以“上”常常比“站上来”有效,更要比“宝贝听话,站到妈妈的手上来”或者被Blanchard称作“摩托艇”的“上上上上上”(译者注:英文原文是“upupupupupup”,确实像摩托艇的声音)都有效得多。
第二个命令
“下”是第二个命令。它的意思是现在从人的手上下来站到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上(比如一个栖木)。这个命令并没有方向性—比如让鹦鹉站到高处的栖木,同样是使用这个命令“下”。这个命令也用于当主人离开去上班前让鹦鹉回到笼子里。我的一个客户跟我说过一个关于她的金刚的故事,很让我欣赏。她想让站在自己的肩上的金刚[这是不应该的]下来回到他的笼子顶上就对他说:“上去,Freddie,上去”。显然,Freddie对这些命令的用法有着更好的理解,因为他会看着主人的眼睛说:“下”然后爬到笼子上。
第3和第4个命令
第3个命令是“不”,我想任何人都不需要多做解释了—所有的鹦鹉饲养者已经在不同程度的使用它了。在一只鹦鹉被驯服之后,你就能感受到这个命令对它的威力的。毕竟,当你的老板说“不”的时候,你还能怎么办?
第4个也是最后一个命令是“好”,它是表示允许的命令。这个命令用于当鹦鹉想要做某件事时,主人表示允许。这种方式下,把鹦鹉的想法变成了主人的决定。比如,这鸟在你手上,但看得出来它像到你的配偶身边—你就说“好”而且你的配偶说“上”。就这样,这决定就变成了主人的,而不是鹦鹉的了。……这就是全部的要点
上课时间和地点
为了教这些命令,主人需要一个中立的房间和一根中立的栖木。在这里,“中立”的意思是指不是类似于它的鸟笼、运动场这类被需要训练的鹦鹉认为属于它的东西或者地方。试图在鹦鹉认为属于它的领地训练它必定是徒劳无获的。人们往往忽略鸟类的领土意思,而付出了惨痛的教训。必须注意,繁衍后代是任何动物的主要本能,并在这本能的驱使下保护自己的生息地。笼子领土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并在一篇单独的文章里进行论述。
训练课程必须每天一到两次,每次最多15到20分钟。假如每天超过一次,必须间隔数小时。训练之前你要让自己保持轻松随和的心态,否则难以保证上课的效果。鹦鹉受到主人情绪的影响—所以假如你发着脾气训练它,小心被咬。保持微笑、富有耐心,并总是用对鹦鹉的肯定来结束训练。
训练要点
改变行为的观点是很简单的—对好的行为进行肯定并不理睬怀的行为(这是困难的部分)。因此当鹦鹉遵从了某个命令,要对它微笑并且告诉他:他很棒。当他没有服从命令时,别太介意只要重复命令就可以了,同时轻柔但果断的推推他的脚或者胸腹部。说出命令时要口齿清晰而有力,就像你要求鹦鹉必须找做那样。如果你不是真的要求鹦鹉这么做,他常常不理睬。
永远要记住鹦鹉都喜欢站的更高些,所以使用“上”命令的时候让你的手保持稍稍比栖木高一些,“下”命令时手就稍稍低一些。你的手的位置也很重要—保持在类似与人握手的位置,除非为了保持手和栖木平行或者鸟已经站在手上。肘关节要弯曲并靠近腰部,不然鹦鹉还以为你要邀请他上到你的肩膀。
栖木训练
在训练鹦鹉站到你的手上的同时,在多花额外的几分钟时间训练他根据命令站到手拿着的栖木上。这一窍门在今后用得上的,特别是对于比较顽固的鸟,比如亚马和金刚,他们在发情时往往非常具有攻击性。当一只亚马逊在炫耀自己的时候(立起颈部的羽毛,展开尾羽,眼睛发狂的闪烁),最好还是使用一根栖木拿着他—这样你的康复时间才会大大减少。
这个窍门还在你暂时外出而需要一位缺乏经验的人替你照顾它的时候用得上。没有饲养鹦鹉经验的人往往或多或少的对鹦鹉直接站在他的手上有些害怕,所以假如你的鹦鹉训练过站在一根用手拿着的栖木,那么它就会有更多的出笼子玩耍的机会。
上肩还是不上肩…
上肩的话题根本不值得争论。我认识的每一个鹦鹉行为顾问都认为让鹦鹉站在肩膀上是自讨麻烦。忘了你小时候看的海盗电影吧—让鹦鹉站在肩膀上是自讨麻烦。没错,这样比较方便,也没错,大多数人觉得这样比较酷…但你要完全能明白这么做意味着什么。让一只鹦鹉上到你的肩膀就是把它放到高于的眼平位置。当你把一只宠物鹦鹉放到高于眼睛的位置,就是在不知不觉的让他认为他的地位比你高。因此,你原本好好的所有训练成果都付之东流了—他再次认为它成了你的老大。(毕竟,这是你告诉他的!)
让鸟儿上到肩膀另一个危险是完全把你的容易受攻击的身体部位暴露在鸟嘴周围。做了20年的兽医,我身上不少地方都有疤痕,坦白的说,有些疤痕对我关系不大。假如我对留下疤痕过于担心,谋生也就不会这么容易了。但依我的个人经验,我可要告诉如果脸上被咬伤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没有瞎眼睛缺耳朵的,也将对你和你的鹦鹉的关系蒙上抹不掉的阴影。如果曾经如此,你需要花很长时间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重新信任这只鸟儿。无论从身体伤害还是感情伤害而言,都完全不值得冒险。
就算你不担心可能瞎眼睛缺耳朵掉鼻子,我还要指出一点:忘了鹦鹉站在肩上而带着它出了门是人们丢失鹦鹉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你没注意到鹦鹉的飞羽开始长出来的时候。
总结
以我的经验,如果你依照这些训练方法,并清晰的坚持使用这几个命令,你和鹦鹉的生活将立刻改善。你必须要有耐心,虽然习惯难以打破,无论对你还是鹦鹉而言。鹦鹉已经花时间养成的习惯同样需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但更重要的是,你也要花时间去记住坚持使用这些命令。除非你自己坚持,不然你不能改变你鹦鹉的行为。但相信我,花这点时间和精力对于要和这种叫做鹦鹉的神奇小生灵长期愉快相处是绝对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