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眼看市场
虫季临近,该火的地方也都开始有了先兆,新人还是不断的增加,去年学玩虫的今年会玩虫了,去年会玩虫的今年都份虫了。好长时间没来互动了,今天找了点时间跟大家唠唠。鸣虫论坛么,就聊鸣虫。
今天的话题是“市场”,我就以我的观点给大家介绍下我眼中的市场。
鸣虫市场以不再是老年人聚集的地方了,如今的花鸟鱼虫市场的年轻人(35岁以下)绝对可以占到50%以上。
而网络上的鸣虫基地则可以达到85%以上。
鸣虫玩家逐渐的年轻化,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发展到女性化,国际化都是很有可能的。
也许有人不愿意承认,但是的确鸣虫文化已经进化到了新时代。说白了就是被“时尚化”了
很讽刺也很矛盾,传统和时尚本是反义词,如今也结合到了一起。
适应者占居市场,不适者被淘汰。
这也是许多有着家传技术的前辈不再做这行的因素。
传统的不一定是现代市场需要的。
就好比有着惊人历史价值的洋车,不一定比奔驰更吸引人。
“保护文化遗产”这一词也是强有力的证据。
很多人都在追求老的东西,比如饲养技术,驯养技术等...越是老的,越是没人知道的就越神秘,越是想知道。
其实保护文化资产是留给一部分人去做的,大家不必追捧。即使了解了你的惊喜也不一定比失望来的多。
以前的文艺频道戏曲和歌曲平分秋色,如今暂且不说,50年后呢?
结论是戏曲绝不会是主流,但绝对不会被遗忘。
以上看似跑题了,但是没有。
我想说的是“鸣虫”已经逐渐的被划分成了“掌上袖珍宠物”
当完全的演变成“掌上袖珍宠物”的时候,女性化和国际化的时候也就到了。
有机叫罐目前看来是鸣虫文化的新生产物,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成为某种产物的祖宗。
也许有一天,你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区看到了时尚装修的店铺,店铺中陈列着各种大小不一的造景。
小的也许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大的则有一面墙那么大。
每个造景盒都由超白玻璃加木料所制,形状各异,造景不同。
而在选择造景之后还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添加各种昆虫。而古典的鸣虫也不过是其万一,大到螳螂小到蚂蚁,甚至可以加入瓢虫等。
可以是饰品,可以是挂件,可以是陈列品。总之在满足人们新鲜感的同时你不必在乎造景和昆虫的寿命。
干净漂亮的玻璃造景盒内是干净的黑土地种植着嫩草,外加一只嫩绿的小螳螂,挂上包装这就是生日礼物。这是稀有的礼物,远比几百圆的玫瑰花带来的惊喜大。
你先别笑,有着视觉冲击力的造景缸可不是随便拿几块玻璃一粘就OK的。
能做到第一个开店的人就可以发展连锁。只要你有脑子。
无疑,这其实也是一个幼稚的想法。
幼稚到什么程度?至少在形成气候前连小孩子看了都会笑。
但是必须得有人敢想,这并不是为了发展虫行业,而是想方设法赚钱罢了。
再看今年的虫市,网络冲击无疑也是颗原子弹。
市场很难见到特级品了(上海例外)
网上面广,可以搜集到的好虫源很多。
各大商家即使有实体店的也都会把“顶级”挂到网上来卖。
抛开实体店,即使网店也竞争激烈。
各大商家拼虫拼价拼信誉。
加上网络的技术透明化的厉害,份虫的人越来越多,各个大小商家外带许多黑户的竞争...............................
好的虫子还是那么的贵,底包虫子还是不好卖。
天津的普济河道中环花鸟鱼虫市场因为地价太贵许多商家以迁移,具体位置我会在有必要说的时候告诉大家,因为现在还不确定。
最后,还是老规矩。随便评论随便骂,欢迎各种马甲过来指教,反正都习惯了。 大半夜的,也只有我还没睡!帮你顶起来!中环兄!
回 1楼(大漠鸣虫) 的帖子
就凳子了。。。 说的好,再顶下! 说的有道理 呵呵!越是过惯了城市楼阁奢侈的生活,就越向往着返璞归真融入自然的感觉,听一声蛙叫都是那么舒服,劳累一天了,下班和旁晚能听上几声鸣虫叫,那也叫享受。 楼主,高见啊! 引用第5楼清雅禅趣于2012-07-10 06:06发表的:呵呵!越是过惯了城市楼阁奢侈的生活,就越向往着返璞归真融入自然的感觉,听一声蛙叫都是那么舒服,劳累一天了,下班和旁晚能听上几声鸣虫叫,那也叫享受。
同感、同感 有感而发帖子写的比较精辟,鸣虫文化有了多元化的因素也不啻为一件好事。 说得真好,顶一个,希望南昌也能正常发展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