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91961
发表于 2012-7-10 22:50:32
好帖,恝顶。
无弦琴
发表于 2012-7-10 23:02:34
老痴在等人聊天呢,那我牌局间隙随便BB下。。。
我觉得中环花鸟兄讲的很对,鸣玩文化通过网络正在时尚化,年轻化,多元化,这是趋势,很难改变,只有适应。
在鸣虫版里现在大致可分三类玩家,一类偏野采,一类偏分虫,还有些新手玩虫寻找答案的,侧重听叫我觉得就虫本身而言展开不了多深,虫具板块可以讨论,器具是重点,虫具版我很少去,感觉传统的都在那堆着呢,还有些没准多数电脑都不善用。。。网略参与者少。
个人各玩法,但不管他怎么玩,说起来总归是玩鸣虫,主旨还是玩虫听叫,几年下来队伍是越来越大了,看看我07年的帖子,再看看现在的,菜鸟也可以变老鸟,这些都是鸣虫版带来的,我感激她,相信像我这类人不在少数。这些都是好事情啊。
说完现状,再来看传统,
前面说了现在玩虫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了,或许传统的那几个品种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或许传统高昂的虫具拦死了大批学生玩家,或许现今玩鸣虫在90后眼里就是玩异宠没那么多讲究也不在乎那么多文化,太多的或许。。。。其实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是循规蹈矩的?
或者换个角度,我们小时候玩的皮筋大绳,现在的小孩有还能有多少会去接触?都按传统玩,可能年轻人很难吸引接受,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参与进来,没准50年后就没落了。。。
所以我觉得鸣虫版的路在于引导撮合,队伍大了难免不好带,鸣玩不能不尊重传统,好的传统需要发扬,需要推广学习,但也应鼓励创新,正视创新,尤其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这样才能保证与时俱进,为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王百年
发表于 2012-7-11 01:33:19
有理有理,有机会发展我老婆也来,,,,,算了还是儿子把握大点。。。标准08后阿。
清雅匏缘
发表于 2012-7-11 08:41:16
就说我自己的一个看待鸣虫市场的想法~鸣虫市场按现在的发展形式不会有太好的发展前景了~要问为什么?看看现在人玩的东西就可以知道了~是提笼架鸟怀揣虫的年轻人多还是蜘蛛蜥蜴满身爬的青年人多?个性化的东西融入玩物里的成分太多~没有那么多循规蹈矩的东西~现在来看看似鸣虫市场年轻化~是的~但是我认为这只是假象~为什么?正式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大神在这里起到作用~谁敢说鸣虫这东西谁不深?30年50年玩不懂虫的人又有多少?是都开始份虫了可是您份出来的虫子又有多少人认可?这里面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新人刚开始接触这东西觉得好奇~自然用自己理解的去饲养~哪个真正的大神耐心的毫无保留的去教一个刚进入鸣虫圈的人怎么玩?谁不是藏着掖着然后对人冷嘲热讽~又有多少略懂一二的在孜孜不倦去讲述那也许不那么正确的饲养方式然后把新人带进误区?真正的东西就是这样走向偏离的~而且现在这个社会哪个年轻人受得了别人的教育?谁受得了那样的冷嘲热讽让别人把自己当菜13来看待?
还有这个行当之所以是传统~是瑰宝为什么?就因为根本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是因为现在自认为玩精了的人并没有钻的很精曲解了鸣虫的深奥之处然后慢慢的影响这一年又一年进去鸣虫圈的新人~我说这些并不代表我玩的多好多精~我也是绝大多数人中的一份子~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所以我才敢说这话~在这行记住一句真理!真正玩的精的真正是专家是行家的保证什么都不会说!这又让我想起了故去的王世襄老人~多少玩虫的人把他视为自己的偶像视为自己的目标~把老人家写的书当教科书一样的看待并在外面夸夸其谈?但请不玩忘记~王世襄老人是“京城第一大玩家”对只是玩家~市场被扭曲~并不能按照应该有的步调绿色话合理化的进步扩大~这就是这一行现在最大的悲哀~也是我越来越不看好这一行的原因....往小了说是玩家们的悲哀~往大了说是非遗的悲哀是~再往大了说是国际全面进入经济化时代后的悲哀!永远不要想着人真的会有返璞归真的一天~不可能!
清雅匏缘
发表于 2012-7-11 09:03:47
还想说~不知道在这里喜欢听相声的人有多少?我觉得相声这东西跟鸣虫太像了~
看看相声吧~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姥爷录了10多盘老的传统相声的录音带:侯宝林的、二赵的、刘宝瑞的等等等等~直到今天我有时候还会翻出录音机来听听~并且百听不厌~即使都快能和这些艺术家们一起说了~明明知道包袱在哪里可还是会禁不住发笑~这是什么?是传统~是老一辈留下的传统相声~那现代的呢?姜昆同志之后的年轻艺术家包括德云社郭德纲等等创作的作为现代相声的~至少是我~没有一段能听到10遍以上还不烦觉得或者毫无笑点再也不想笑的段子了~这就是为之现代艺术~
传统是什么是不可复制的经典~现代是什么现代是永远想复制传统可永远无法超越的!
再说鸣虫圈~中环提到了有机罐~我必须承认这是鸣虫圈里的现代~而且慢慢有取代传统之意~是好~确实好~有点太多了~但它只是现代产物~想超越葫芦的地位永远不可能!没用葫芦玩过蝈蝈的朋友们什么时候您去弄几把蝈蝈葫芦~把一只蝈蝈放进不同样式的蝈蝈葫芦里你会发现鸣叫变化之多是根本无法想想的~好了乐趣来了.....蝈蝈罐再怎么换出入也不会很大~但是葫芦则千变万化~这是什么?这是传统和现代~传统有着它现代根本无法得到的乐趣~传统是不可复制的东西~但是为什么现在蝈蝈有机罐会比葫芦来的多~这就是我上面一哥贴说到的~国际经济化~现在谁还有时间一天换好几把葫芦揣在身上玩?能听叫的得了~有机罐来的要方便的多!可是真正玩蝈蝈仅仅就局限在能听叫的得了的地步么?不是吧.....鸣虫带给我们的乐趣~我们已经丢失了一半以上了~~难道这还不是这个行业的悲哀么?郭德纲都敢承认现在的相声行业是表现象~为什么没人敢承认鸣虫圈的玩乐也是表现象呢?
在我眼里或者说我的观点~只有真正按照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一步一步的去发展去进步才是保存好事物真谛的最佳途径和最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真正懂行的朋友或者钻到家的老师傅老前辈~您们也该睁开眼来看看市场了!别把非遗变成真的遗忘产业....
清和月
发表于 2012-7-11 09:11:56
这样吧总结来总结去,一句话:
爱咋咋地,顺其自然.吧.
完了.
雅鸣
发表于 2012-7-11 12:54:59
前有古人,现有今人,开心就好。
qb91961
发表于 2012-7-11 21:55:46
好帖,顶一个。
heiso999
发表于 2012-7-12 18: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