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五六月的小黄蛉
茶余饭后,午休,上青鸟,看到虫友们发帖,小黄蛉又开始热起来了。于是也来了兴致,老调重弹,说说小黄蛉。就目前上海地区来说,野外芦苇荡里的小黄蛉已经完全响成一片。小黄蛉一年四季都有,但五六月间出的虫绝对是一年中的上品。为什么呢?早春三四月的虫,体格小,颜色暗淡。伏天七八月的虫,好斗易残,声音偏尖锐,个头也略小些。秋天九十月份及以后的虫,不用说了,不但色泽偏黑,也懒于鸣叫,往往养到大叫需要数月。而五六月的虫,无论从色泽、个头、声音、鸣叫勤度来说都是精品。
不过,此时的虫确是比较难捕捉的。其大多栖身在芦苇湖畔,难以下手,即便草丛中有三三两两的鸣声,纵使你把草翻找个遍,都未必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也不知它们究竟藏身何处。相比而言,似乎七八月份的虫好捉一些,稍微一翻草丛就会有往外跳的。抑或这两代虫的性格脾气完全不同?饲养五六月份的小黄蛉(或秋天的虫也是),清理或过盒的时候较为容易,虫比较稳重,少有乱窜乱跳的现象;而七八月的虫,则一有疏忽就很容易脱逃,行动极为敏捷。捉过草蛉的虫友或许也有这样的感觉——7月前的草蛉很好捉,但伏天一来草蛉就开始喜欢躲在泥土缝里,除非雨后很少能踢出来的。可见不同时期,捉虫的难度也大相径庭。
五六月份小黄的声音,也是最有欣赏价值的。相比过冬蛉此时早已略带嘶哑,或伏天蛉的尖锐,此时的小黄群鸣养耳的多,即使养到伏天,仍然比伏天出的小黄更有价值。
每年到这个时候,小黄,是否也是你的必备? 哈哈,饭吃饱了我坐沙发跟你聊聊
首先,虫的活跃度我觉得不光看季节,这只是一个大环境方向,就小黄而言,四季都有,实时温度更为敏感。
就抓捕而言,3月至10月的小黄,我都抓过,难度上讲其实都一样,关键是选址。成虫的开叫率随季节而存在淡季旺季,抓捕的话其实是有规律的,首先天气要好,最好有太阳,选址环境要利于下手,9,10 月的小黄,在午后开叫的多;3,4月的小黄,早晨8,9点开叫的多,开叫的多就意味着活跃,活跃就意味着如你所说的湖边草丛也能有斩获。。。。小黄是群居密集式的,有1个叫就能发现一片,找准大方向多找找芦苇荡密集处根部,不少的。别问具体为什么,我的观察就是这样的,觉得跟光照,温度有密切关系,说不上个一定原因。。。
养虫的话,我倒是更偏向于抓捕10月的小黄,不为别的,就为寿长,此时抓捕的小黄多在来年开春旺叫。你的观察很对,没有早期的小黄叫的勤,但我觉得是温度季节关系,我是这么总结的。。好动的死的快,少动的活的久(当然前提是健康) 引用第1楼无弦琴于2012-05-31 13:10发表的:
哈哈,饭吃饱了我坐沙发跟你聊聊
你来了正好啊,这个时候小黄蛉即使在草地上,我都翻不出来,郁闷呢。究竟藏在哪里啊?请教了。 进来学习 学习了 认真学习了 市场上能买到吗? 1、2楼继续聊聊大伙都想听听! 求求了! 上茶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