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琴 发表于 2012-5-31 14:04:47

回 7楼(北京小战) 的帖子

我已经交代的蛮彻底了,再聊我也能出书了。。。

02007 发表于 2012-5-31 14:24:13

引用第1楼无弦琴于2012-05-31 13:10发表的:
哈哈,饭吃饱了我坐沙发跟你聊聊

首先,虫的活跃度我觉得不光看季节,这只是一个大环境方向,就小黄而言,四季都有,实时温度更为敏感。

就抓捕而言,3月至10月的小黄,我都抓过,难度上讲其实都一样,关键是选址。成虫的开叫率随季节而存在淡季旺季,抓捕的话其实是有规律的,首先天气要好,最好有太阳,选址环境要利于下手,9,10 月的小黄,在午后开叫的多;3,4月的小黄,早晨8,9点开叫的多,开叫的多就意味着活跃,活跃就意味着如你所说的湖边草丛也能有斩获。。。。小黄是群居密集式的,有1个叫就能发现一片,找准大方向多找找芦苇荡密集处根部,不少的。别问具体为什么,我的观察就是这样的,觉得跟光照,温度有密切关系,说不上个一定原因。。。
.......


聊得不错,学习了!

“找找芦苇荡密集处根部,不少的!”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野外观察小黄蛉,虽然声音有些飘忽,但是细听基本都从底部传来。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不像油葫芦那样很容易踩出来的原因吧。加上小黄蛉“黄”色的保护色也可以猜到,黄色往往是落叶的颜色,因此我也猜可能在底部的落叶层下。

但是这样的环境非常困难啊。芦苇密集的根部,腐烂叶子众多,鼠妇、蜘蛛等各类爬虫众多,关键是蚊子受不了啊呵呵。

晚秋的小黄确实寿命长。不过夏天的小黄我单养过也可以养将近一年最后完全叫不出声。

无弦琴 发表于 2012-5-31 15:10:17

回 11楼(02007) 的帖子

这个我就爱莫能助啦。。。只能身教,不能言传哈哈

你可以先按我讲的采点时间规律去碰碰运气,上海可选的环境可能没有杭州这么丰富,早些年杭州有的地方湖边新种植被,抓小黄就跟抓草蛉似的。。。还有一点我要批评你O(∩_∩)O~,抓虫忍受不了蚊子那可不行哦,去买点热带丛林驱蚊水,效果还可以的。

野采相对于贩卖,优势太多,虫体情况都是可以掌握的,就小黄来说能抓到体衰之虫也算是点子准了,早秋跟晚秋的区别养功好的人就好比A-B,B-A,我觉得无所谓啦哈哈

老张来了 发表于 2012-5-31 15:12:01

用木棍敲,绝对有效,去年这时候在江湾抓过20几只

攻玉生 发表于 2012-5-31 15:50:23

每每走在芦苇荡边,听到小黄蛉的叫声真是心旷神怡啊。
可一抓回来,叫声就没那种味道了。
所以,每次都会珍惜路过芦苇荡的机会,静静地聆听它们……

李诺丁 发表于 2012-5-31 17:06:29

小黄的音质相对来说急促,音频高,短。特别是群养的小黄,碰须接触以后,很容易急叫。个人觉得出来的声音在夏天听起来不咋的,所以我喜欢在秋末和冬季饲养,一来天气寒冷,小黄耐寒,温度稍低叫起来不怎么急促。

另外有一点不怎么明白,还请大家讨论。就是什么虫适合单养,什么虫适合群养的问题。照道理说,小黄和墨林等也均适合单养,只是交口不怎么勤快罢了。市面上出来的虫子基本都是看到小黄和墨林是群养了盒装来卖的。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如此,顾也就群养多罢了。其实大黄,中黄,马岭等虫也均可群养,只是品相不保了。

斗唱 发表于 2012-5-31 17:13:22

马蛉用生态缸群养,叫声此起彼伏,好!
小黄群养叫声嘈杂,还是单养味足。

斗唱 发表于 2012-5-31 17:15:35

马蛉用生态缸群养,叫声此起彼伏,好!
小黄群养叫声嘈杂,还是单养味足。

02007 发表于 2012-5-31 17:25:17

引用第15楼李诺丁于2012-05-31 17:06发表的:
小黄的音质相对来说急促,音频高,短。特别是群养的小黄,碰须接触以后,很容易急叫。个人觉得出来的声音在夏天听起来不咋的,所以我喜欢在秋末和冬季饲养,一来天气寒冷,小黄耐寒,温度稍低叫起来不怎么急促。

另外有一点不怎么明白,还请大家讨论。就是什么虫适合单养,什么虫适合群养的问题。照道理说,小黄和墨林等也均适合单养,只是交口不怎么勤快罢了。市面上出来的虫子基本都是看到小黄和墨林是群养了盒装来卖的。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如此,顾也就群养多罢了。其实大黄,中黄,马岭等虫也均可群养,只是品相不保了。


其实任何鸣虫讲究起来都适合单养,所谓老前辈提出的“三单”原则。
但是,鸣虫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一点原生态兄有篇幅介绍和讨论过。对于小型蛉蟋尤其是小黄蛉来说,本来野外密度也不会太小,有一定的群居性;而且小何老师也提到过小黄蛉的鸣声有“集群左右”的意思。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在一个地方放生了几只小黄蛉,最终你会发现它们并不像蟋蟀那个各据一方,分散零落,而是会聚在不远处,鸣叫呼应。所以,用原生态兄的话说,这类小蛉蟋如果单养,就显得有些孤单了。
其实在自然界,只要有一定的遮蔽,很多蛉虫都不会孤单出现。比如金蛉子,往往一根树枝上就有不少,且雌雄呆得很近。
小黄蛉群养的话密度要小些(之前我发过贴,建议有中抽的盒子把中抽拿掉,两格连通养3只),不会总是急叫,且品相容易保持,鸣声此起彼伏别有味道。

02007 发表于 2012-5-31 17:26:48

Re:回 11楼(02007) 的帖子

引用第12楼无弦琴于2012-05-31 15:10发表的 回 11楼(02007) 的帖子 :
这个我就爱莫能助啦。。。只能身教,不能言传哈哈

你可以先按我讲的采点时间规律去碰碰运气,上海可选的环境可能没有杭州这么丰富,早些年杭州有的地方湖边新种植被,抓小黄就跟抓草蛉似的。。。还有一点我要批评你O(∩_∩)O~,抓虫忍受不了蚊子那可不行哦,去买点热带丛林驱蚊水,效果还可以的。

野采相对于贩卖,优势太多,虫体情况都是可以掌握的,就小黄来说能抓到体衰之虫也算是点子准了,早秋跟晚秋的区别养功好的人就好比A-B,B-A,我觉得无所谓啦哈哈


果然专业,呵呵。我下班路过芦苇荡,通常是碰碰运气,不过今年似乎运气不太好。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聊聊五六月的小黄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