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冤不乐——命中的蝈蝈葫芦
初次邂逅于海外古董店,店主将其置于橱柜角落,灰尘密布,手抚污垢方见真容:通身光素无修饰,略见纸纹,模痕细辨为六道。色已深黄,似如蒸栗,莹澈圆厚,当盘玩百年有余而成。肚、腰、翻三停匀称,脖翻衔接柔婉,膛眼约三指,大小适中,入怀不壮。镶象牙口,口偏扁薄,象牙口下碹制凹槽,与葫芦细致吻合,凹槽外沿包裹葫芦边,一来咬合严密不易脱落,二来防止葫芦口沿炸裂,初观虽平凡无奇,实则用心考究。原配染紫瓢盖与铜丝簧。
询问身世得知1970年代购于国内文物商店,由于与老板多有交情,另见其同一时期购入的核雕若干,确认此来路无疑。更为欣喜的是,老板对其很不重视,索之甚微,但也正因为与老板的交情及工作性质,不便直接购买,乃俱告其值,无奈而归。
数月后再见此葫芦以在国内,主人更替,索值亦六倍于前,乃至价格高出市场价不少,但数月间常常惦念这漂泊海外的朋友,再次抚摸仍感怀万千,终为我所得,可谓不冤不乐!
葫芦通口高95毫米,肚直径60毫米,蓄虫发音甚佳,尤感欣慰!
观其形制,有别于官与安肃,据闻圈内有过眼类似形制葫芦者,特求解其出身,不胜感激!
文革时候还能在文物点买东西???? 引用第1楼小楠于2009-03-11 15:06发表的 :
文革时候还能在文物点买东西????
给您回,文革普遍意义是指1966-1976年间的“文化革命”时间,1970年代中后期“革命形势”已趋于平缓,准备地说“20世纪70年代起,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流散文物,经国务院同意,全国外贸、商业部门所办的文物店划归文化系统管理,购销统由文物系统归口经营,没有文物店的开放城市也陆续成立。文革刚结束时,老百姓手里那些漏网的‘四旧’,变成可卖的文物,纷纷出手变钱。文物店货源充足,加之长期封闭的国门刚刚打开,入境游客众多,销路可观,真正红火了几年。”
注:引号中内容原载《中国文物报》2002年一篇名为《文物商店改制刻不容缓》的文章。 有缘啊,值得收藏 有点传奇色彩 好葫芦!养眼! 皮色好,包浆足! 欣赏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