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宸宸 发表于 2014-7-30 13:45:20

2014年的野采

七月的北京天气说不出来的怪,三天两头半阴半晴,雨水也不多,天气说热不算热,说冷也不算冷,加上挺重的雾霾,难得有上山野采的好时机。2014年的野生蝈蝈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已经是连续两年晚上近10天了。期待已久的日子,那种熟悉的滋味,轻柔的山风,混着紫荆特有的略带中药的味道,沁人心脾。上一次还是在秋风肃杀的季节,如今已是满眼的青绿。蝈蝈——这种北京盛产的鸣虫,在七月的季节褪去最后一层纱衣隆重登场。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蝈蝈我想说是“山的精灵”。汲取大山的精华,阳光、雨露、山风培育了它,投入山的怀抱,快乐地吟唱,那是山的精华。为了它,我有些迫不及待了,出发。
情况却不乐观。第一次7月8号,上山空手而归,漫山的寂静,只有些许的知了零星的嘶鸣。阴天,山风微微的凉,巡山一遍一无所获,唯一的收获是回程时听到两只蝈蝈的嫩叫,心里有底了,再有一个礼拜,我们需要再等一个礼拜。
再去的时候是7月18号,南口收获了一堆青蝈蝈,却不见铁蝈蝈的踪迹,最初的兴奋变得索然无味,毕竟上山还是要抓铁蝈蝈,作为来年自娱自乐的资本。于是奔向十三陵,去找铁蝈蝈。
  时隔一年,十三陵野采区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河道一侧的灌木被铲平重新蓄土种了树,那一大片蝈蝈的乐土不复存在,一路下来,冷冷清清,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是糟糕,今年的光景要完。河道的西段有一大块甚至已经做了一层水泥的底,修了一道小的水坝,立了一根水文杆,那一段正是往年青蝈蝈的领地,现在已是荡然无存了。既然来了总得四处看看,于是下河道开始搜寻。干涸的河床看不到一丝湿润的气息,荆条和蒿草长得稀稀拉拉的,充其量到大腿的高度,荆条由于缺水,枝条的茎叶有些打蔫,这和去年相去甚远,空旷的河床不会是野生蝈蝈的栖息之所,只好继续向前。终于在河道最东侧听到了久违的蝈蝈叫声。心情一下子激动起来,总算还是有啊!蹑步向前,还没靠近就不叫了,又等了一会儿,那家伙也不吭声,看不到就抓不到,新蝈蝈连影子都没见着,有点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又在东侧的坡上听到了另外一只嫩叫的蝈蝈,河谷的东侧算起来就这两只了,抓又抓不到,惨淡的很。
  返回来向西,河谷里的荆条树依然比较密,看起来机会多一些,果然听到了一只旺叫的蝈蝈,凑过去又是不叫了,幸好眼神还不错,仔细搜寻发现了藏在荆条树丛里的蝈蝈,抄家伙,轻轻一拢,那小东西一蹦就跳到了自制的抄子里。这是一只真正的铁蝈蝈,铁皮、蓝脸粉肚。它是今年在十三陵抓到的第一只铁蝈蝈。终于有收获了!
  顺着河道向西,继续着不断地惨淡,前行了将近1公里没有任何收获,这是往年从未发生的事。剩下的希望就寄托在最后一段河道了,再往前就是大坝了。
  幸运的是在最后这段河道我听到了零星的蝈蝈鸣叫,三三两两听起来有个5、6只的样子,抖擞精神,循声而去,不断地发现目标。虽然阴天,河道这一段却是够热,看到的蝈蝈基本都在蒿草,爬山虎、荆条树的上端,不算太难找,这一段的蝈蝈全是清一色的铁蝈蝈,比河道东边的颜色要纯正,看来,蝈蝈的生活区域不大,相对也比较集中,比如青蝈蝈就主要活动在河道东侧一个固定的区域,三年以来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而现在这段河道,每次野采,我都没有看到过青蝈蝈的出现,这几年以来都是一色的铁蝈蝈,非常的漂亮。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在这一段河道我只抓了两只公蝈蝈,其余的都放过了,总得给明年再留点机会吧。
  最希望收获的母蝈蝈没有捕到,以如此稀少的保有量,想抓到母蝈蝈无疑是大海捞针。 时隔一周以后,我又去了十三陵。这一次的情况有所好转,各个野采点的蝈蝈数量多了起来,但整个河道也不过几十只的样子,20——30只吧,依然是一个面临绝种的数字。天气依旧不佳,没太阳,蝈蝈的叫声也时有时无,幸好我的目标是抓母蝈蝈,有没有叫声也无所谓。
  接下来真是捞针的感觉,我顺着荆条树丛一棵一棵搜过去,期待奇迹发生。还是真有点运气,搜了快一个小时,在一片稀疏的荆条树中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只母蝈蝈:肚子瘪瘪的,一看就是当天新褪出来的,这会儿正趴在树干上休息。举着抄子过去,两边一收拢,到手了,心里一下就踏实了,这一天是7月22日,距离立秋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这一只母蝈蝈半个多月扎个300个子应该没有问题,起码明年不会断顿了。有点遗憾的是,这片区域混杂着青蝈蝈栖息,所以颜色上还是有点带绿,做种多少受点影响。不过好在十三陵的铁蝈蝈最大的好处就是像平谷的铁蝈蝈一样,无论新褪颜色多么的绿,定色以后都是铁壳粉肚金眼蓝脸,不会变花,这一点比南口的要好,还是品种比较正。
  第二趟我只抓了一对铁蝈蝈,其余的一概没动,中间我还搜到一对正在交配的青蝈蝈,犹豫了一下没抓,一来,十三陵今年我才看到两只青蝈蝈,想留点资源;二来,如果抓青蝈蝈我还是去南口吧,毕竟那里多不会灭种。
  感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十三陵野采已经快继续不下去了。河道的不断修葺,新树种的栽种,原树种的退化都造成了蝈蝈生存环境的不断萎缩,数量一年少于一年。河岸两边原来的荒地被逐渐栽种了果树,农药的实施对蝈蝈又是最大的打击,由于蝈蝈对药性的敏感,耐药性奇差,已经造成果园内的蝈蝈销声匿迹。三年以前随随便便在果园里都能收获一大把的蝈蝈,如今一只都没有了。如此下去,明年河道附近的野生蝈蝈也可能会绝种。稍稍安慰的是,岸边的日本沙地柏里我看到了一些野生的蝈蝈,他们已经尝试着在这种非原生环境中生存,寻找适合自己躲藏的环境,这也是唯一的外来条件有利于蝈蝈生存的因素。这种脆弱的生灵正努力地和我们和平相处,而这似乎是一种奢望。
  人类的生活区域已经逐渐侵占了野生蝈蝈的领地,有的野生蝈蝈其实离民居是咫尺之遥,在这种交叉中,落败的只能是蝈蝈这种小小的虫子。我对那种人与昆虫和谐相处的观点嗤之以鼻,谁能体会这种小虫子的无奈,我们破坏他们的领地,我们对它们的伤害于无形中,却从未感受到直到它们越来越少,直到他们消失,我们只能在回忆中寻找这可爱的精灵曾经的身影。
  我们离他们太近了,我们会毁了他们。

方庄菜瓜 发表于 2014-7-30 14:29:17

学习 欣赏

野采狂 发表于 2014-7-30 14:29:48

拜读文章!

支持野采!

羡慕抓蝈蝈!

四眼养虫 发表于 2014-7-30 15:13:29

一声叹息

悠虫 发表于 2014-7-30 15:24:30

保育工作就靠你了!!!多为十三陵的蝈蝈做些什么吧~~~

北极狼 发表于 2014-7-30 15:29:16

人类的生活区域不仅仅只侵占了野生蝈蝈的领地。。。

千柏888 发表于 2014-7-30 15:38:46

蓝脸粉肚标准的铁蝈蝈。

无弦琴 发表于 2014-7-30 15:40:33

好野采,爱看

死犬君 发表于 2014-7-30 16:54:59

拜读了,学习了,感谢楼主

qb91961 发表于 2014-7-30 17:39:04

野采开心。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的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