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猫仔 发表于 2013-6-5 14:12:00

《晚清》入炉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窑变釉秀眼对罐,希望大家喜欢。

《晚清》入炉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窑变釉秀眼对罐,希望大家喜欢。

钧瓷造型保证胎釉的烧成温度和膨胀系数的基本一致。釉质玻璃化程度好,促进胎釉间钙长石中间层的形成,使胎釉结合程度高,釉层一般无剥釉现象。釉料配制含磷、钛、铜、锡等元素,为复色窑变花釉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钧瓷工匠还利用含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各种原料,进行多次分层施釉的方法,使产品形成绚丽多彩、自然生动的窑变流纹。陶瓷研究者用仪器观察宋代钧瓷标本,发现钧釉结构异常复杂,大体上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蓝色层的上界呈变化幅度很大的波浪状,釉面下有许多气泡;第三层是紫红二色相互交错的不连续层;第四层即表面层,是整齐均匀淡蓝色的铜氧化层。这种釉层结构,对各种光波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选择性反射能力,使釉层含蕴晶莹,优美动人。再加上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从而形成特殊的断面结构和绚丽多彩的外观:有的青如蓝天;有的红似朝霞;有的在紫红色背景上布有蓝白丝的流纹,酷似峡谷飞瀑;有的青、蓝、紫、红诸色交错掩映,宛如多种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有的像扬州八怪的大写意,泼墨而就;有的飘逸虚幻,遐想无穷。真是景观缥缈,景随人意,入目消魂,极尽绚丽多彩之至,有鬼斧神工之妙。

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莬丝纹等。蚯蚓走泥纹是钧瓷的一种自然窑变纹饰。在钧瓷的釉层里,不断出现一条条不规则的如蚯蚓走泥的痕迹,蜿蜒曲折,耐人寻味。其形成原因,过去说法不一,通过匠师的实践和考古发现得知,钧瓷系两次烧成,素烧后施一层厚釉,烧成初期,有的釉层开裂,釉面出现不规则裂缝,再经高温,釉层熔融,釉面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裂缝,予以弥合,烧成后因受温度影响而形成走泥纹。这种流纹一般出现在釉层温度偏低部位,色泽深浅不一,有暗红色,也有青色等。


冰片纹也叫“开甲”开片,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釉面开裂,在日用陶器上本是一种致命的缺陷,而它有幸出现在美术瓷上,却是一种艺术美。钧窑器釉面开裂,增加了的开片装饰,衬托得器物古雅有趣。釉面开裂的原因是釉内过高的硅量和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冷却时出现开裂。

yangdada 发表于 2013-6-5 14:29:22

漂亮,欣赏了。

克克笼子 发表于 2013-6-5 14:34:38

真漂亮。

大地精灵 发表于 2013-6-5 14:40:51

《晚清》入炉一成色,出窑化万彩,钧瓷窑变釉秀眼对罐,pl 漂亮谢谢分享。

justinchow 发表于 2013-6-5 14:46:05

和谐相依 发表于 2013-6-5 14:53:06

漂亮 欣赏了

广成小雅 发表于 2013-6-5 15:05:53

钧窑苹果皮,漂亮。

东方夜宴 发表于 2013-6-5 15:12:25

学习了。感谢分享。

南京鸟 发表于 2013-6-5 15:41:15

谢谢分享,太养眼了。

200020 发表于 2013-6-5 15:51:37

哈哈;真漂亮,又看到兄弟的精品了。感谢共同分享。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晚清》入炉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窑变釉秀眼对罐,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