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用 发表于 2010-7-19 12:42:31

清凉境界之   回馈精品拍——鸣谢各位兄弟对【家渡小刘 精品笼具

喜欢的兄弟,请从以下链接进入主帖拍卖:
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984683&page=1&toread=1#tpc






【拍卖时间】现在开始~今晚22:58(7月19日),以论坛显示时间为准。

【拍品介绍】
1、精工达摩造像
段泥精工。
面貌奇崛苍古,茶台清供,心恬神宁。

2、双面十八罗汉 手钏
段泥精工。
开脸端庄可喜,摩挲宝爱,福田自种。

3、2010春 『蒙顶云雾』
高性价口粮型绿茶品。
溽暑清饮,涤烦去渴。


得主附赠:
和石刻 竹石图 顶级降坡泥 桑扁 1支


【拍卖规则】
说明:此帖与拍者仅限与小弟有过交易的兄弟。(包括所有实体店、笼具店有过成交的兄弟。)
新晋大大婉谢。谅。

1、0元起拍,每次加价10元或10元以上。
2、在规定的拍卖时间内,以有效出价的最高者得。
3、拍中后,请得主在次日起的48小时内联系付款事宜。如有特殊情况,请和我们联系。
4、上手3天(快递签收起计算),无理由包退。买家支付运费。
5、此次拍卖包快递。

天地无用 发表于 2010-7-19 12:46:08

此帖新玩法:
1、一个用户名可连续出价,每出价一次(>=10元),即加赠2010春【蒙顶云雾】(绿茶)50g
2、赠茶按出价次数累积计算,中拍者得。
3、例如:0元起拍,“天地无用”连续出价5次,每次分别报价10、20、30、40、50...,若最终“天地无用”中拍,
即赠【蒙顶云雾】250g
依此类推,上不封顶。

天地无用 发表于 2010-7-19 12:47:16

http://hiphotos.baidu.com/%CC%D2%D4%AD%D0%D0/abpic/item/8154e6509268a53c367abe82.jpg【杨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转)蒙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境内,因终年雨蒙沫而得名。 蒙山茶栽培始于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文字记载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详《茶业通史》)。蒙山生态环境优越,年均降水达15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34.2%,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具有得天独厚的宜茶生长条件。蒙山茶因历史上皇室贡茶1200多年的历史奇观。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千古流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以及文同“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都对蒙山茶作了极高的评价。
甘露:蒙山历史名茶之一,创于明代初期,是蒙山名茶逐渐发展,精益求精的表现,是历代名茶工艺的结晶,品质优异。此名来历:一是纪念蒙山植茶祖师吴理真,“甘露”梵语是“念祖”之意;二是因其甘芳馥郁,茶汤似甘露而得名。
石花:蒙山历史名茶,创于中国唐代,因唐代朝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句“石髓香粘绝品花”而得名。
毛峰:蒙山名茶之一,采用清明前一茶一叶及一芽二叶初展精心制造,外形紧细匀直锋毫显露,滋味鲜爽醇厚。
按《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云南记》说:“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汲水浇茶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往参观,驻足凭吊。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随着南北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谓盛况空前。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从公元630-894年间,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一百万公斤左右。
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立为永法”。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顶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上世纪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 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香港《文汇报》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
天盖寺位于蒙山之巅的蒙顶,《名山县志》说:“甘露道人始结庐于此。淳熙时重建,明洪武及万历时,屡经补修,邑之寺院唯此最古” 以“古”而论,这是吴理真种茶结庐之处,有两千年历史,的确算得上是历史悠久,寺中塑有“甘露大师”像。
大殿主体建筑采用的是数丈高的大石柱支撑。这些大石柱不易损坏,历经千年,见证风雨。如今巍然屹立,依稀映现曾经有过的辉煌。
天盖寺之名缘于“漏天之盖”。“漏天”是女娲补天时漏补的地方,因雨水太多,只得应付以“盖”,所以名曰“天盖寺”。寺内立有记载植茶渊源的“天下大蒙山”石碑,周围环绕十四株千年银杏。大殿后门曲径通幽,入蒙泉井、皇茶园及蒙顶五峰。有曲折游道迂回钩道连,且具品茶接待一应设施,称得上是蒙山旅游之重要“枢纽”。品仙茶之芳香,发思古之幽情,是一绝佳之处。

清清泉水 发表于 2010-7-19 12:47:59

8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凉境界之   回馈精品拍——鸣谢各位兄弟对【家渡小刘 精品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