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鬃烈马 发表于 2010-7-4 17:15:49

秋声轩 第 7 4 季----大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笔下的蝈蝈

《马未都说收藏》大结局(一) 有删节敬请谅解


CCTV-10《百家讲坛》“说收藏”这个系列节目,已经讲了很长时间了,共讲了4个门类,50多节课,今天是最后一节课。

我们表面上看讲的是收藏,实际上一直在是强调文化的成因。我们通过证据,来讲历史背景。今天,大家都愿意了解自己的历史,而在过去,人们对自己的历史并不太关心,只对现实关心。现在,生活富足了,所以,对历史开始关心了。

其实,我在50多节课里,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这个背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都想知道,在这块宏大的幕布后面,画的究竟是什么?当幕布一层一层地拉开,我们发现,我们是站在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今天,我们所讲的都是历史。但是,今天生活中的一切,也终将成为历史。

我们讲了那么多,其实,很多东西还没有讲到,为什么?因为时间有限。比如讲器物的时候,有一种东西,我本来想讲,后来没有讲,今天在这儿补上。


这东西叫匏器,就是葫芦器,蝈蝈葫芦,蛐蛐葫芦。这在中国古代工艺上,属于雕虫小技中的小技。我们读《中国工艺美术史》,都找不到这样的章节。

但是,这东西有多重要呢?据历史记载,发明匏器的人,叫巢端明,明末举人。他横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因对当时政治不满,到乡下种地,种葫芦。他把葫芦做成各种形状,然后开始养鸣虫,这就是匏器的由来。

入清以后,康熙对这事喜欢,也在他那一亩三分地上种葫芦,也找人加工成蝈蝈葫芦,蛐蛐葫芦。我们能看到的证据,就是康熙御制的匏器。“御制”就是皇帝亲自制做的。我们说的“亲自制做”,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不是绝对意义。

皇帝为什么喜欢冬怀鸣虫呢?历史上,跟今天有很大的不同,那个时候,除了听自然界的声音,听不到非自然界的声音。不像今天我们可以听到的声音,绝大部分是非自然界的声音,比如收音机,MP3,看电视,甚至听音乐会,都不是原声的,都是通过处理的声音。

那个时候,皇帝想听音乐,非常困难,必须有人到现场演奏。今天,我们很容易做到,晚上睡觉前放一支曲子,但是皇帝的权力再大,他也达不到啊!把乐队请来演奏一遍,那怎么行?所以,他就对自然界的声音感兴趣。过去,皇帝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冬天养上个把小鸣虫,听一听小虫的鸣叫声,表示对倾听自然之声的一种心态。

一个养鸣虫的小小器物,能给皇帝带来巨大的快乐。在清代,到了大年初一,工匠要事先把养好的蝈蝈,一万个,搁在太和殿里,皇帝上朝,金鼓齐鸣,热气一烘,一万个蝈蝈全都叫唤起来,这就叫“万国(蝈)来朝”,把生活情趣赋予政治含义,这是非常典型的一例。蝈蝈不就是叫唤叫唤吗?但是,在当时把它叫成了“万国来朝”,看我大清多么强盛!这是文物所包含的一种力量。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五次收藏热。第一次的时候,宋朝有一个人叫赵希鹄,他在《洞天清禄》这本书里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而风雨忧愁,辄居三分之二,其间得闲者才一分耳,况知之而能享用者,又百分之一二,于百一之中,又多以声色为受用,殊不知吾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殊不在声。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过得很快,如白驹过隙,风雨忧愁啊,每个人一生中的快乐,宋代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时期,但是你风雨忧愁的时间,占了三分之二。今天也是一样,每个人的担心,房子,票子,孩子,工资涨不涨?职位变不变?很多问题都属于风雨忧愁,占三分之二。其间得闲者,就是你能够有空闲的时间,不过一分耳,不过三分之一。知道这个道理,又能享用这个时间的人,也就是百分之一二,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两个人懂这个道理。而在这懂道理的百分之一二中,大部分人还都是声色犬马,没有什么追求。他说,我就不喜欢这声色犬马。

百足之虫 发表于 2010-7-4 17:17:41

不错 但要细品

虫虫大战 发表于 2010-7-4 17:19:53

进来学习。

雅鸣 发表于 2010-7-4 18:26:31

马老师不但喜欢收藏还喜欢猫啊~

蒙古刀 发表于 2010-7-4 18:28:15

进来学习。

牙擦酥 发表于 2010-7-4 21:00:45

欣赏了!!

青鸟一哥 发表于 2010-7-4 22:41:41

学习了

魏学飞 发表于 2010-7-5 00:42:57

进来学习

brooky 发表于 2010-7-5 07:55:24

双蕙图鸡心今年范种了,等出来成品再上图

芙蓉金丝 发表于 2010-7-5 20:04:34

年轻人还是喜欢声色犬马的多,上了一定年纪,那些东西不太感兴趣了,才开始对这些玩物有追求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秋声轩 第 7 4 季----大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笔下的蝈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