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叫酣 发表于 2013-4-16 11:36:35

究竟什么是蝈蝈的“顸儿”

  这几天在回答“二手编辑”兄一个关于07年]蝈蝈大赛的帖子时上网搜到了一些关于蝈蝈大赛的报道,其中有两篇报道很有趣,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但一个是中国人的说法,一个是外国人的角度,放在一起比较正好可以说明“顸儿”的问题。

  第一篇:中国第二届蝈蝈鸣叫大赛章程
  。。。。。。
  八 比赛方式
  1.本叫音高组
  2.本叫音色音质组(顸)
  3.点药音色音质组
  参赛器具不限 (建议以葫芦]为宜)
  。。。。。。

  第二篇:蟈蟈和蛐蛐成中國玩家新寵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1月13日報道,古老的消遣方式讓一些中國人迷上了蟲子。
  在中國,第二屆蟈蟈鳴叫大賽開賽前,主持人對參賽者宣讀了一條嚴厲的規則。
  “暗藥蟈蟈不能參加比賽,一經查出取消比賽資格。”
  比試時,音量是最重要的———拔得頭籌的那只蟈蟈的成績逼近106.3分貝,這聲響介于割草機的聲音與地鐵進站的呼嘯聲之間———但音色和共鳴也是評分標準的一部分。
  蟈蟈玩家牛舟(音)在一片嘈雜聲中說︰“世界上會叫的蟈蟈數不勝數,但‘帕瓦羅蒂’只有一個。”
  。。。。。。

  咋样,大家看到关键字了吧  音高——音量
  音色——音色
  音质(顸)——共振

  估计老外在翻译中国的“顸”字时着实费了一些脑筋,不得已他们选用了共振这个词来解释“顸”,这种解释其实已经非常接近顸的本意了。顸字本意是粗大,用来形容蝈蝈声音是指声音浑厚,穿透力强。问题是同样是声音,为什么这种声音穿透力就强呢,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共振”。
  每一种事物都有他的共振点,小小的蝈蝈也不例外,一旦某只蝈蝈发出的声音与其自身的共振频率相吻合,则此种声音在共振的作用下就会逐渐放大,最终效果就是声音能够传的很远,穿透力强。
  但共振又不能完全解释顸,由于自身心率的原因,我们喜欢那种又低又慢的声音,这种声音听起来更加的粗广,不会让人心烦,因此古人用“顸”这个词形容好蝈蝈的叫声。

  现代人喜欢把“顸”字写为“酣”字,我认为可以,毕竟玩蝈蝈玩的是一种意境,“顸”字本身就很生僻,不利于推广。但目前有些朋友说好蝈蝈要“叫甜”,我就有些迷糊了,许是我落后了

大王西瓜 发表于 2013-4-16 17:59:48

“顸”酣叫甜”,的那只就是蝈蝈种的帕瓦羅蒂’,多明戈,

胖狗想瘦 发表于 2013-4-16 18:08:12

学习了,天生好嗓子,

dhd77011 发表于 2013-4-19 21:36:49

学习学习

草莓棉花糖 发表于 2013-4-20 20:32:33

声如洪钟大吕,吴大师的书上写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究竟什么是蝈蝈的“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