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轩 汇编 常见鸣虫行话俗话 6月24 号已
秋声轩 第 50季 ---鸣虫俗话行话--11 水子 未受精的虫卵
2 秧子幼虫,若虫
3 光背或裸背大龄幼虫
4 驹子 螽斯类雌性成年虫
5 过水新购虫入家后的第一次洗浴
6过蛋 交配ML
7 过罩 用纱罩把虫从罐内提出
8 涮罐指中午时分,用温热茶水洗涮葫芦
9 服盆指新购虫子适应新环境 一般说的是蛐蛐和油葫芦
10 消火 新购的蛐蛐盆罐用网袋吊于古井或荷花池上空 用池水的凉意去除新烧造的盆的火气时间一般为6个月地道的玩家吊一年
11 接雨水 接初夏的雨水,用天然雨水洗涮蛐蛐盆 ,以备日后养虫
12 大棚虫 人工虫的一种,跟大棚素菜一样 ,任其在塑料大棚内蜕变,觅食,管理开放,蝈蝈,蛐蛐,油葫芦都有大棚虫
秋声轩 第 51季 ---鸣虫俗话行话--2
1落崖 指螽斯类鸣虫大褪时候,因为攀爬不牢而跌落,常导致残疾
2膀子 鸣虫的翅膀
3 药叫 点药后鸣虫的叫声
4 本叫 鸣虫本来的叫声
5 寒膀,冷膀 鸣虫大褪时受寒 ,鸣虫叫声嘶哑
6 敦叫将鸣虫投入虫具内听叫
7 揣叫冬天将虫具放于怀中,靠人体温温暖鸣虫使之鸣虫
8 全品,全品相 指鸣虫的触须,6条触角,2尾,翅膀齐整无缺
9 出针用细针挑了切好的食物送到鸣虫嘴边喂食
10 紧口 大褪以后,不肯主动吃食的鸣虫
11 疏口大褪后,很快取食的新褪鸣虫
12 苞儿未开足的南瓜花或丝瓜花,是饲喂螽斯类鸣虫的上好天然食物
13 单吊单条大腿鸣虫
秋声轩 第 52季 ---鸣虫俗话行话--3
1子门 ,蛋门 ,蛉门指的是蛐蛐的外生殖器
2双枪简称-尾 鸣虫的2条尾须
3项蝈蝈或蛐蛐的脖子
4 过虫,过管 将蛉虫从纸盒内徒手或使用辅助器具换入另一虫盒内
5 肉鸡 蛉虫的幼虫,因为很小没有长翅膀,所以叫肉鸡
6咬红葫芦的瓢盖
7西瓜头 油葫芦的一种,颜色是黄色的,其头上有西瓜一般美丽的花纹
8 官模范制葫芦多为晚清道光以后制品,习惯上将此历史时期,清宫及诸王府邸的上品葫芦称为-官模
9 本窗 万体养虫盒,四周不加其他材料修饰,用其本身原料做的透气发音窗
10 亮叫 叫声响亮的蝈蝈
11 大酣叫声很浑厚,苍老,悦耳的蝈蝈
12暗药点药时故意将药点在蝈蝈翅膀根部,内翅,从外观上很难看出蝈蝈点过药,欺骗买家,谋求暴利
13 蛙叫 蝈蝈叫声如蛤蟆,青蛙一般
秋声轩 第 53季 ---鸣虫俗话行话--4
1尖翅 油葫芦或蛐蛐的翅膀长可与大翅比,而宽略逊一筹
2 顶火鸣虫大褪时过热,虫子翅膀薄且透明,出声不佳
3 线飞子鸣虫的飞翅合在一起,如同一根细线,是上佳的飞翅
4 烂飞子 与线飞子相对,飞翅粗燥不齐,合并不严,一般认为是不入流的飞翅,除非此鸣虫的翅膀极佳,可洗浴虫子后,用镊子拔出那碍眼的飞翅
5 罐家就是份虫人 ,一般不份家,份和分同音,避讳 分家 2字
6 喝风鸣虫翅膀较交搭不严 ,出声不好
7 元宝肚 蝈蝈的肚型如元宝一样,是上佳的肚型
8 拖肚 蝈蝈贪吃,吃多了,肚子撑得很大,拖在身后,所以一般要控制蝈蝈的食量
9 压子将鸣虫的籽,低温冷藏,到需要时再份虫
10 顶须 鸣虫大褪后2根齐整一样长的须
11 铁须 蛉虫很粗的须,笨拙难看,挥舞起来不雅 ,多指金蛉,黄蛉,所以一般选较细的须,
12 下雌给鸣虫配三尾 ,成其好事
秋声轩 第 54季鸣虫行话俗话汇编--5
1 油蛉 ,九转油蛉就是说的油葫芦,因为油葫芦叫声多变,跟芙蓉鸟一样,转叫多者可达9次
2 续药 鸣虫点药过后,虫子已经再次开叫的情况下,感觉鸣虫的膀力还也可以承受更多的药,再次在已经粘好的药上增加少许药量,2点注意,第一次药要干透,且鸣虫再次开叫,
第2点是鸣虫的膀子一定要好,力气要大,底板要好,否则鸣虫很容易在续药后就废了,谨慎操作!一般是大号蝈蝈可以承受续药,油葫芦者很少这样操作!
3 撤药药干透,虫子开叫,感觉鸣虫膀力不好,不可以承受先前粘的药,用热针吸走一点先前的点药,谨慎操作,热针别吸到翅膀上去,很容易在翅膀上烫出一个小洞!
4底板 说的是鸣虫的体质,先天
5 叫灯 正月里,一般是从正月13-元宵,为期3晚的茶会,玩家各带自己最好的虫具,所谓“亮家伙”,沏茶入座,比鸣虫叫,跟比鸟叫一样,所谓“叫灯”!
6 哑板 鸣虫有发音镜,也叫发音板,所以不会叫的鸣虫叫哑板
7 盖药点在鸣虫翅膀上翅的药,很容易看到
8 底药点在鸣虫内翅膀的药,要撑开翅膀,或者鸣虫鸣叫时方可以看到
9 支子 点药时用以撑起鸣虫翅膀,点底药的工具,形状如数字 7 ,多用铜丝绕成
10 叫雌 公鸣虫不断鸣叫,吸引母的鸣虫
11三尾 母性鸣虫
12 拉膀 鸣虫大蜕后,翅膀逐渐干透,虫子摩擦翅膀,试图鸣叫,此时多半是半音,2-3下,一般拉膀为期一周,此时鸣虫不可以受寒 ,拉膀结束后,虫子鸣声基本就定了----定音
13定音 参见12 哦,知道了。 学习了 看看,学习。。 重温一遍,,,,,哈哈 记牢可以冒充行家了 知识贴,顶了! 地区差异,要细分的话每个地方的讲法都或多或少有些区别的哦,
光一个蟋蟀套头就够受的了,花头太多吃不消呵呵 重温一遍,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