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19楼(漂亮蟋蟀) 的帖子
你的现在还没叫吗? 引用第18楼包阿爹于2013-03-25 21:07发表的:刘虫和石虫比代数较低些,但是基本都是黑糊眼。大小没什么讲究,刘打牌子,小虫不入市,石虫随意,出缸的都卖~
++++++++++++++++++++++++++++++++++++++++++++++++++++++++
受教了.
另有一问想请教:
安徽的刘虫如何辨别嫩老?从来没养过呀,这阵上海滩铺天盖地的刘虫,路过曾想买却有点没方向了.
这不象常年养的石虫,是看虫身之绿的,知根知底,非常好辨别,一般我养上一个月绿色会全退尽. 18度对于金蛉子来说没问题,但是大黄不行,人工大黄的身板是明显不及人工金蛉子的,我说的都是指石虫.
我现在随身的金蛉子挺好玩的,温度过低和过高它都叫的,只是叫声有点发颤,温度一调整到舒适,叫声立马就正常了.
回 21楼(三黄鸡) 的帖子
请教不敢当,互相交流:其实无论什么虫,先挑足壮健康的,老嫩在其次,体格健壮发育良好的虫,成熟快衰老慢,巅峰期也相对长,那些虫体宽长见方,高立身前后平衡,大腿紧夹而铺身舒展,双须粗壮灵活,尾锋不过份内夹或外撇,动态敏捷有力的,只要无伤残无大破相基本都是青壮好虫。或因为蛉虫类体型娇小,细辨起来困难,有2个比较直观的判断依据,第一看虫色,不管体色深浅虫龄老幼,一眼望去虫色明快“浓烈”不见底,似乎有内敛不住的光泽的,都是品种优秀体质健康的表现,套用一句话,“深无底,淡无边”。比如一条乌金哪怕本身颜色再深,整个体色却是灰蒙蒙潮乎乎一眼能望穿的,就是虫色不浓的表现;同样两条绿兮兮的嫩石虫,似乎都是半透明的虫,仔细辨别起来,色淡而不薄,整个体色能协调统一的就是强过那些花皮薄皮的。第二点很简便,看虫的粪便,野采虫初入手难免拉稀,而对于人工虫来说,粪便成形是选虫的必须前提之一。 不知道为什么市面上石大黄断货有一阵了,难道又是饥饿营销?搞得最近只能用只石金蛉替代.石大黄虽然贵,但虫子的质量的确是比较稳定和均衡,至于有人说某些石虫开口也需要几周,说实在的本人最近一二年从未遇上,本人最晕的一次买了只特小特绿的石大黄,当时买的时候就犹豫再三,总觉这东西幼儿园还未毕业,但那时也是市面紧俏就买下了,结果到家一周才叫,第一嗓子颤音外加嘶哑,根本不象大黄在叫,吓人一跳.
挑石大黄,不绿的不买,全身绿过头虫身特小的也别碰,全黄的话按经验已经是开叫一个月有余了更是别买,此虫旺叫期不过二月有余罢了,其余的凭感觉,我就是这么挑的.
真心希望刘虫能迎头赶上,毕竟大黄的故乡在安徽.
Re:回 21楼(三黄鸡) 的帖子
引用第24楼包阿爹于2013-03-26 00:24发表的 回 21楼(三黄鸡) 的帖子 :请教不敢当,互相交流:其实无论什么虫,先挑足壮健康的,老嫩在其次,体格健壮发育良好的虫,成熟快衰老慢,巅峰期也相对长,那些虫体宽长见方,高立身前后平衡,大腿紧夹而铺身舒展,双须粗壮灵活,尾锋不过份内夹或外撇,动态敏捷有力的,只要无伤残无大破相基本都是青壮好虫。或因为蛉虫类体型娇小,细辨起来困难,有2个比较直观的判断依据,第一看虫色,不管体色深浅虫龄老幼,一眼望去虫色明快“浓烈”不见底,似乎有内敛不住的光泽的,都是品种优秀体质健康的表现,套用一句话,“深无底,淡无边”。比如一条乌金哪怕本身颜色再深,整个体色却是灰蒙蒙潮乎乎一眼能望穿的,就是虫色不浓的表现;同样两条绿兮兮的嫩石虫,似乎都是半透明的虫,仔细辨别起来,色淡而不薄,整个体色能协调统一的就是强过那些花皮薄皮的。第二点很简便,看虫的粪便,野采虫初入手难免拉稀,而对于人工虫来说,粪便成形是选虫的必须前提之一。
+++++++++++++++++++++++++++++++++++++++++++++++++++++++++++
始终没有刷屏,一刷回贴,居然见您深夜回复了,真心感谢赐教.
您说的不错,虫色的确很重要,虫粪更是有力的佐证,我也是以色挑人工虫的,只是不熟悉刘虫,对其老嫩之色是否象石大黄那样有特征不得而知.(绿色)
目前来说养惯了石大黄了,一时半会不想换其它家的,除非这石虫越来越孤傲难觅.
还是那句话,大黄的本家是安徽,希望刘虫后来居上,能大大地活跃市场和虫友,打破一家独大的局面. 欣赏了 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