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千湖之省湖北——(之壹)洪湖
洪湖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水质无污染的淡水湖泊,位于洪湖市西南部。自新堤镇西行4公里即可抵达湖东岸边。湖面积348平方公里。
全湖呈多边几何形,湖岸平直,湖底平坦。湖水呈淡绿色,大部分湖面绿水荡漾,清澈见底。 洪湖 - 基本介绍
洪湖湿地所在地区:湖北
面积:402.00平方公里
深度:最大深度6.5米,平均深度1.5米
容积:7.5亿立方米
成因类型:河迹洼地湖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行政区划隶属荆州市,地跨洪湖市和监利县。其地理位置是东经113°12’-113°26’,北纬294°0’—29°58’,中心位置座标:东径113°19’,北纬29°50’。保护区以洪湖围堤为界,总面积41412公顷,其中核心区12851公顷,缓冲区4336公顷,实验区24225公顷,边界线总长度104.5公里。
洪湖是千湖之省湖北省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是湖北省首家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现有保护面积41412.069公顷,洪湖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泊。这里水域辽阔,水草丰茂,水质清澈,物产丰富,自古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洪湖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保护良好,湖水无明显污染,开阔水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作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湿地生态区域,洪湖是众多湿地迁徙水禽重要栖息地、越冬地。是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重要区域。是长江中游华中地区湿地物种“基因库”。洪湖湿地具有调洪蓄水、物种保护、水源供给、渔业养殖、旅游航运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中游地区天然蓄水库,是荆楚大地重要的生态屏障。
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江汉平原,南面是奔腾不息的长江。却因为生态的不平衡不得不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
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国七大淡水湖之一。由于围湖造田、过度捕捞导致水面缩小、水质下降、水草濒临枯竭、鸟类和鱼类资源急剧减少。上世纪50年代,洪湖面积达760平方公里,现在湖泊面积锐减到34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只有1.35米。
2006年11月,洪湖被世界环境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后,该湿地已开始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的开阔水域水质明显好转,部分水域水质已由治理前的Ⅲ-Ⅳ类上升到Ⅱ-Ⅲ类,水草覆盖率恢复到80%左右,到洪湖越冬的鸟类种群数量由治理前的2万多只增加到30多万只,成为中国湿地保护的一个亮点。从2006年起,每年4~7月实行封湖禁渔,以保护生态。 洪湖 - 生态特征
采莲洪湖属贫-中营养水平,污染物主要从总干渠转嫁而来,悬浮物、化学耗氧量、硫化物、氟化物、六价铬、氰化物、砷;80年代调查共获54种,隶属18科,鲤科鱼类占58.5%,种类组成特点为种类贫乏,结构单一,肉食性种类多;在54种鱼类的短颌鲚、颌针鱼、太湖短吻银鱼、暗色东方鲀、鳡、鳤、草鱼、青鱼、鲢、鳙和逆鱼、铜鱼、肥脂鱼等23种均系当年5、6月”灌江”进入河道的长江鱼类,实际在湖内所得仅33种,鲫、黄颡鱼、红鳍鲌、乌鳢、鳜、鲇、黄鳝、泥鳅、刺鳅、鲦、鲤和少数草鱼、青鱼等;种类贫乏,又多属草丛生活的浅水湖泊型种类。
洪湖地区的基本气候特征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洪湖湿地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调查,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472种21变种1变型种,其中水生高等植物有158种5变种;现有各类动物774种。其中鸟类138种,鱼类62种,两栖、爬行、兽类共31种,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共计543种。另外,洪湖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丰富优良的水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 洪湖 - 生态环境
洪湖湖水物理性状良好,各种指标低于饮用水标准,无色、无味、透明。透明度一般大于1.0m,最大达到3.0m。pH值为8—8.8。
洪湖流域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343.3mm,多年蒸发量为1 385.6mm。多年平均气温为16.6°C,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月,为-13.1°C,风向以NNE为主。 洪湖 - 湖泊类型
河间洼地型 洪湖 - 鱼类
据80年代初调查,共有鱼类54种,隶属18科,鲤科鱼类58.5%。其中凶猛和肉食性鱼类共31种,占57.4%,如乌鳢、鳜、鲇、黄颡鱼、沙鳢、黄鳝、刺鳅、鳡、鳗鲡、红鳍鲌、青稍红鲌和青鱼等。杂性鱼类12种占22%,如鲫、鲤、鳤、泥鳅、斗鱼和胭脂鱼等。以水草为食的仅草鱼、鳊和鲂等4种,占7.4%。以着生藻类和腐屑为食的有鳑鲏鱼和鲴类共6种,占14%。而食浮游生物的仅鲢、鳙2种。由优势鱼类的组成来看,当前洪湖的渔获量中,鲫鱼、黄颡鱼、红鳍鲌和乌鳢4种鱼占总产的95%以上。而后3种均是凶猛性鱼类,占优势种类的75%,产量则超过总产的60%,足见凶猛和肉食性鱼类在洪湖鱼类中占优势地位。其次是杂食性种类,而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数量极少。 洪湖 - 鸟类
共178种 洪湖 - 水生植物
有70余种高等水生植物,年生物量约157×104t。按生态类型分,有挺水植物31种,占45.6%;浮水植物15种,占22.1%;沉水植物22种,占32.3%。
组成洪湖植被的优势种类是黄丝草、聚草、菰、金鱼藻、黑藻等5种,其次为莲、睡莲、轮藻、水鳖、马来眼子菜、大茨藻和菱。 洪湖 - 浮游植物
洪湖浮游植物种类隶属9门46科92属,其中以绿藻门最多,计18科40属;其次是硅藻门11科21属;再次是蓝藻门4科12属和金藻门4科5属;其他各门较少,分别为甲藻门4科4属,裸藻门1科4属,黄藻门2科2属,隐藻门1科2属,轮藻门1科2属。
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108.173个/L,生物量2.4376mg/L(轮藻除外)。个数以硅藻为最多,占总数的37.5%;其次是金藻和蓝藻,分别占18.41%和17.6%,生物量仍以硅藻为最大,占总生物量的32.34%;再次是蓝藻和绿藻,分别占30.84%和12.93%;而裸藻、隐藻、甲藻和黄藻数量、生物量均较小。 洪湖 - 浮游动物
洪湖浮游动物有169种,其中原生动物36属44种,占26%;轮虫35属55种,占32.6%;甲壳动物38属70种(其中枝角类24属47种,桡足类14属23种),占41.4%。
轮虫主要种类有钟簇多枝轮虫、单趾轮虫、裂痕龟纹轮虫以及异尾轮虫等;甲壳类的主要有枝角类中的圆形盘肠溞、龟状笔纹溞、矩形尖头溞,桡足类中的球状许水蚤以及真剑水蚤属中的一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