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听虫 古老的时尚,咱们西安的灞柳飞雪上报纸咧!!可喜可贺啊!
冬日听虫 古老的时尚(图)http://hsb.hsw.cn/2012-12/12/content_8473111.htm大牙上报纸咧!!!
大牙还不赶紧请伙计们去你家喝茶,好好庆祝一番!!!! 做个沙发
今早就看了,剪报留着。 一看就是个哈送 冬日听虫 古老的时尚
一进入冬季,自清代就有,如今每周四、周日的西安西仓古市非常热闹,许多冬日鸣虫爱好者纷纷而至,出售各类鸣虫的地摊和店铺都人满为患,有的伏耳听声、看其模样,仔细挑选。有的则围在火炉四周,从怀中掏出自己饲养的鸣虫给旁人欣赏,对其鸣叫的声音品头论足一番,人群中老中青都有。
有上千年历史 西安是发源地
鸣虫分夏虫和冬虫,两者区别是,冬虫都是人工繁殖,有些像反季节上市的蔬菜,自古鸣虫爱好者都是以饲养和把玩冬虫为乐。每年夏秋时节,有人专门将蛐蛐、蝈蝈、油葫芦、竹铃、金钟、大黄铃、扎嘴等鸣虫种类的卵从野外采回,通过人工加温,让鸣虫在冬日里孵化,成虫时出售。怡养鸣虫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天宝年间,当时皇宫中的姬妾因无聊寂寞,时常将鸣虫捉回,饲养在枕边解闷,后来开始在皇城根的百姓中间开始流行。
鸣虫的鼎盛时期是明清两代,明朝时增加了饲养鸣虫的种类,发明了在冬天人工繁殖的方法。
到了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历史悠久的鸣虫文化又开始在西安复兴。1999年,西安有了第一家专门售卖鸣虫的店面,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冬天怀揣蝈蝈踏雪听鸣,或是在办公室听着小黄铃银铃般的鸣叫,放松心情。
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市目前有上万名鸣虫爱好者。2001年10月1日,西安市鸣虫俱乐部在西仓成立。5年前成立的西安虫友会已举办了四届蛐蛐竞技赛。明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参加全国蛐蛐大赛。
地球原始之声 种类有百种
虽然叫鸣虫,它们都不是用嘴发声,而是通过身体某个器官的振动或是器官之间的摩擦发声。
从欣赏角度看,公认的鸣虫有直翅目的蟋蟀科、螽斯科及同翅目蝉科。它们鸣叫的发声机制,主要是靠革质前翅间的摩擦发声,蟋蟀类鸣虫发音齿位于右翅,刮板位于左翅。螽斯类鸣虫发音齿位于左前翅,刮板位于右前翅。蝉则通过长在腹部第一节两侧的弹性薄膜,也叫声鼓快速收缩发声。
它们的声音最早出现在距今三亿五千万年前的泥盆纪,比鸟类早两亿年。所以,很多人认为“混沌宇宙寂无声,首破宁宇是鸣虫”,欣赏鸣虫的叫声是倾听原始天籁之音,感受大自然,放松心情,对人听力锻炼也非常有益,怡养鸣虫是一种高雅的文化生活。
从昆虫学分类,鸣虫的种类多达上百种,我国三大传统鸣虫分别是“蛐蛐”、“油葫芦”和“蝈蝈”。其中蛐蛐和油葫芦都属于蟋蟀科,该科目前还有像马铃、竹铃、金钟等十多个品种被爱好者喜爱。而螽斯科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蝈蝈,还有扎嘴、纺织娘等,每年冬天饲养和把玩的还是蝈蝈和油葫芦。鸣虫中蛐蛐的种类最多,除了听叫,还有打斗竞技。
冬日里人工繁殖饲养的常被称为“白虫”,油葫芦的叫声也最具悲切感人的效果,常被称为“黑虫”。体型最大的是大蟋蟀,体长超过4厘米,被称为“蟋蟀之王”。
产于安徽的大黄铃有“鸣虫之王”的桂冠,而金铃子、小黄铃、墨铃并称为“三大鸣铃”。近几年又出现斑铃、石铃等一些新品种,但大家平时常饲养和把玩的有二十几个品种。
有一种鸣虫最为有名,它叫扎嘴,南方人叫姐儿,不但个大,而且叫声独特。原来主要产于骊山,因为近几年农药的大面积使用,现在已很难见到它,这令鸣虫爱好者很遗憾。
小鸣虫有大讲究
人们为了听叫和欣赏,才开始在冬季人工繁殖鸣虫,听它们的鸣叫却大有讲究,自成体系,内涵丰富,有很多专业术语。
根据冬虫爱不爱叫,分为畅叫与懒叫;根据鸣叫的地点,分为墩叫(固定不同)和揣叫(将鸣虫放在容器中,揣在衣服里);因温度变化又分为热叫和寒叫,像蝈蝈、蝉不怕热,越热叫得越欢,又被称为“阳虫”。蛐蛐、油葫芦喜欢在低温的夜晚鸣叫,又被称为“阴虫”;根据是否在其发声部位人为加附着物,干预发声,又分为本叫和药叫,这是清代发明的技术,专门配制的药该点在翅的哪个部位、药的配方等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点药后的鸣虫,叫声往往变得低沉宽厚,音色变美,深得鸣虫爱好者器重。
最后,根据音色分为亮叫和鼾叫,亮叫音调高和尖,而鼾叫宽厚雄浑,有的更似蛤蟆叫,是鸣虫爱好者追求的最好声音。根据其习性还可分“喜叫、怒叫、哀叫、乐叫、呼叫、爱叫、呤叫”7种,传递出呼偶、求爱、繁殖、警戒、自卫、争斗、对敌、群聚、迁徙等昆虫语言。玩家常是为求一“精品”不辞辛苦到天津、北京、上海去寻购,从上百条虫中选出一两条来。
鸣虫的挑选看比听难
往往初涉者,多以听来挑选鸣虫,叫的是否好听,一听便知,叫声好的价格自然就高。
而真正的“高手”则用眼力挑选那些还没有开叫,价格便宜的嫩虫,这虽然全凭经验,但也有几个基本条件。
据已玩鸣虫十几年的田玉善先生介绍,所有鸣虫只有雄性才能鸣叫,首先要看准其性别。就拿蝈蝈为例,首先要个大、膀厚、膀翅高、膀翅长、发音镜面宽、全须全腿、全爪尖,如发现肚上腹部或胸部有褐色斑点或黑褐色斑块的乃病虫,切不可取,铁蝈蝈还要讲究“蓝脸红牙粉肚”,保证其纯种性。
还有,大部分鸣虫爱好者都希望鸣虫愈嫩愈好,虫嫩则可供玩赏的时间较长,老虫则时日不多,大多鸣虫的成虫寿命不过百天。判断老嫩,一根据体色深浅与光泽度来判断,老虫体色深,光泽度差,嫩虫则正好相反。二,看其攀爬能力,老虫行动迟缓,几乎不能攀爬和跳跃,嫩虫行动迅速,攀爬动作灵活。
蝈蝈是益虫 饲养很简单
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鸣虫,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饲养简单,不必花费大量的精力,它只需要一个小盒子或小罐子、小笼子就能饲养,而且可以随身携带,食量也很少。鸣虫主要食用的米饭、稀饭、菜叶随处都有,非常方便。要让鸣虫寿命延长,叫的好,冬季要让它们待在20到30摄氏度的温度中,切不可距离暖气太近。
长期以来,蝈蝈被很多人误认为是一种蝗虫,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首先蝗虫都会飞行,而蝈蝈不会,蝗虫也没有蝈蝈头上长长的触须,蝗虫触须粗短。最重要的是它们食性不同,蝗虫以植物为食,是害虫,而蝈蝈属肉食性,主要以田间地头的各种害虫为食,是应该大力保护的一种益虫。
总之,在这个冬日里,很多人为虫痴迷着,陶醉在鸣虫的叫声之中,这个古老的文化如今又增添了时尚的色彩,用80后鸣虫爱好者黄伟的话讲,这些叫声让他能一时间逃离喧嚣的城市,寻找到一丝轻松的氛围,让年轻人躁动的心慢慢安宁下来…… 本报记者宁峰文/图
(本文来源:华商报) 看看西安的虫文化 这贴要顶! 好,要顶必须的 。 这贴要顶! 多谢楼上各位的支持!!! 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