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祭津门养靛颏名人亚先生(如果我拍成微电影大家有什么建议)
金风送爽,黄菊微醺,每每到此时节,悲欣交集,又是国庆和十五佳节,又是红蓝靛南迁之时。随着岁月的增长,每每望断南飞雁,在悲凉和萧瑟的秋风中,我都要遥祭一位津门爱红靛颏出名的已故老人----南开亚老先生。天津南开公园地处南开中学一代,园不大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齐全。为养鸟人辟了一块净土,文革前的年代,这里聚集了养各种鸟的高手,蜡嘴打蛋,黄雀唱戏-----吸引人们百看不厌,就是一个“燕子魏”一边耍着三轮车,一边学着小燕叫,一边放飞着六七只小燕,看热闹的人把个公园围得水泄不通。在此园玩鸟人最称道的还是玩红靛颏。就是在溜红子的地方,挂着一张张红子笼旁多了一笼红靛颏。一张大漆笼古朴雅典一尘不染,大鲨鱼皮鸟杠,大甩头的黄铜水鸟抓显得富丽堂皇。顶棚是手绘的水墨牡丹,微微泛黄的画面上签了几方朱红印章,一堂大号的八大甲水鸟食罐夺人眼目,再看这笼中尤物一羽标志的素靛颏,头脸富态亮眉亮岔像一个笑娃娃,大铃铛式样紫红紫红的片没法再大了,白白肚皮,配上标准的青毛,加上标志的白玉腿----杠上的鸟振翅拧杠,一口甩出夜判催鬼凄厉委婉。接着竟意想不到的高唱--\"其勾起----其勾起-其勾起------\"引得几十张红子笼一时骚动,多只鸟齐齐高唱。热闹的像百鸟朝凤------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亚爷亚先生的鸟一叫,抓人心窝子,人听了腿都软了,心——心怪痒痒的。在亚先生的红靛笼下不得不驻足,不得不瞻仰留意一下养鸟人,常守护在笼下的是一位廋高的老人,深秋天他头戴青色风帽,微黑的面容,眯着小眼睛,一缕花白胡子不长不短到胸前,早早穿起薄薄的褪了色青棉袍,挽着白袄袖,烟色色的腰带,在青色中式裤脚上腿带子绑得很紧,脚踏云字纹的青礼服面布鞋,老先生精神,鸟精神,养鸟的家伙板精神,这老人姓亚六十岁年纪。只要有人问起养靛的事,老人就来精神,河北沧州人,人说话实诚且健谈,“俺丫哩,这个养红脖-----俺的笼子是大清乾隆的有皇亲国戚的印,我的鸟----“老人滔滔不断的介绍着,”红靛颏通人性,喜兴---”老人越说越高兴,眼角有时会流下浑浊的喜泪,装着满口假牙的嘴角会粘上“白沫”,兴致上来会撩起棉袍掖在打布上,掏出一个金黄色的“小护”。嘿嘿的笑着,小眼睛狡猾的眯着。慢慢的慢慢的打开护盖。慢慢的慢慢的抠出一条小虫。轻轻的打开大漆笼门,那鸟看见老人的动作,早早的盯上了,一下冲出龙门,直啄老人手指间的虫,老人就是不让吃,一会抬高手臂,一会大转身,老人转着,鸟追着,老人嘿嘿的笑着,鸟欢快地叫着,“啪”鸟把虫抢到嘴,老人却悻悻骂着,“他丫哩,小野种比小日本子嗨嗨----还坏。这鸟不听那一套,叼着虫即刻飞回自己的笼上。站在鸟抓上不断地把那条小虫戏弄,直到小虫不动为止,鸟把虫放到顶盖上,展展翅,拉长了脖子——咯咯叽叽--咯叽叽---满口量的大喜鹊叫。鸟胸前的红片展开出奇的大,映红了天似的,也映红了亚爷清瘦脸上的白胡须。夕阳下,鸟红了,人红了。老人高大清瘦,红靛身佩异彩,这是我年少时对亚先生不可磨灭的回忆。 养靛颏不知什么朝代在燕赵大地兴起,河北保定地区是靛颏之乡,沧州是水旱码头,津京是靛颏的集散地。靛颏文化的起伏也随着朝代历史的变迁而跌宕起伏。而一个资深养靛人的血泪情就是历史的见证。
南开亚先生河北沧县人,个长得高,自幼会几下拳脚,为生活所计漂流在燕赵大地,人很正派不赌不嫖不抽,传说在外阜就会养靛颏,就养靛成瘾,成痴,通过会养靛结交天下朋友。不知不觉到了谈婚论嫁,结婚生子的年龄。在老家沧州提了一回亲。找了个媳妇也不是善茬。自幼出身武林,十九岁还没婆家,听说有人提亲,相亲时拐着两只小脚竟打上门来。亚爷看见眼前站着一位不高不矮的小脚大姑娘,眼前像是有大相的靛颏又惊又喜,他不好意思的赶忙看了一眼大姑娘的脸,“俺丫哩,大白脸上的黑麻子比红靛的膀花还多。”那姑娘还没等亚先生定神,首先开口“傻大个,你看了我,就得跟我,你跟了俺好好过日子,要是”无类游“提笼架鸟光玩红脖,有你好看的。姑娘说着把大拳头捏得咯咯响。这亚爷看到这阵势像叫败了的红靛,受到了惊吓的红脖参(惨)了。那年头亲是不好退的。亚爷也加入了躲婚的行列。来到了了天津卫。但然养靛技术也到了天津。是旧习不改。说来也怪鸟缘好人缘就好,几年间亚爷经人介绍竟当起了法国巡捕。旧时听说有买卖人养鸟,文化人养鸟。列位谁见过挎大刀穿军服的巡捕提个红脖转悠。鸟缘好人缘就好。说来也怪不管亚爷怎么躲,那个亚奶奶总能把他访到,随来去匆匆,却也恩威并施,亚奶奶不会女红就什么好买什么,为亚爷送吃送穿,这亚爷总不心动。那时正是闹日本时期,亚奶奶孤身一人水旱两路就凭两只小脚,一次亚奶奶想起坐火车下卫到天津。
火车上什么人都有,一个姑娘很不方便。而且日本人在盘查旅客时专查大姑娘。查什么粮食药品。这次亚奶奶带的什么除了衣物还有一点绿豆面鸡蛋。这是亚奶奶费尽心机巴结亚爷的。火车上空气紧张,日本人来了,看见亚奶奶,“悠嘻,花姑娘的有”几个日本兵动起手脚来。亚奶奶躲着头碰在车窗上鲜血出来了。日本人狠狠地向亚奶奶踢着,还揪下了几把亚奶奶的头发,花姑娘的带走。几个日本兵连拖带拉-------人们奇怪这个姑娘为什么不哭不喊,只是双手紧紧抱住胸部,眼瞪得要喷血,牙咬得流血--------。
到了天津,天也黑了。火车到了天津西站不管什么人都要下车检查。一清点嫌疑人怎么少了一个姑娘。
亚奶奶摸黑在苦累房里找到了东躲西藏的亚爷。亚爷看见亚奶奶这样也有恻隐之心,“你这是怎么了”,“没什么上次你说鸟没吃的了。俺带来了,说着从怀里掏出饹食面,这里面绿豆面多。喂鸟好------还有鸡蛋让小日本都糟蹋了”。这时的亚爷只是恩恩的。亚爷这次从巡捕房的苦累房出来,第一次看见熟人,红着脸介绍,指着姑娘说这是俺家里的-----。
第二天,亚爷穿上军服挎上大刀兴致很高的去巡逻。发现日本人的通缉令很多。让人读读他也听懂了。说某某日天津西火车站一名女共党嫌疑,在羁押期间打伤路警多人,潜逃在外-----。
亚爷登时嘴张的大大的,赶紧找一个没人的地方,“俺丫哩,我操他小日本------呜呜呜”。这哭声似嚎啕。撕心裂肺。亚奶奶打日本的故事随着亚爷的养靛出名传遍了四邻八街。
说时迟,光阴过得快,一晃就是解放以后的好日子,亚爷的法国巡捕是旧中国租借地的历史问题,由于是某企业的经济巡捕。没有和旧政府联系,亚爷作为一般历史问题。真别说亚爷过了几天好日子,先和亚奶奶好了,接着孙男嫡女一大帮。鸟养得更绝了。
三年自然灾害。和亚爷的养鸟情缘在我幼小心灵里留下了心酸的故事。那时节我就盼亚爷让我帮助做鸟食。我也喜欢看他做食,是呀,节粮度荒没吃的。帮他做食可以悄悄的含几粒牛肉粒,可以悄悄的吃几粒甜甜的枸杞,听听养鸟经。一日我帮他挫牛肉松。几粒干牛肉被我含在嘴里。我悄悄看看亚爷。看见他正在把干麸子面饽饽吃力的掰开,往热酱汤中泡,一点一点的往自己嘴里放,他没有牙,用嘴磨磨。然后艰难的往下咽,一口一口很艰难。老人从嗓子眼发出咯喽咯喽的声响。脖子上青筋暴露。他看看我。“人吃的次了没什么,鸟可不行,这肉干是药厂的下脚料不好弄。省着点-----省着点”。我没说什么。眼圈却红了,自此以后我怕见人。怕人问起帮亚爷做鸟食的事。几日的光景,亚爷又叫我帮助做鸟食,我想,亚爷养红靛真不容易,我长大把鸟养的好好的。为亚爷扬名。我就很正经的问了一句。这鸟怎么养好。亚爷严厉的看看我,一字一顿的很严厉的说,“记住,小孩别学养鸟,别当什么屁军人,好好当工人,记住了吗?这声音几近咆哮-----吓得我目瞪口呆————-。笼子里的几只红脖吓得直跳。发出尖叫——————。
1966年夏至,正是靛颏换毛的时候,红卫兵造反派的造反歌压过了红靛颏鸣唱,几笼靛颏毛退了一半,一天晚上,亚爷家里来了红卫兵。门被关上。这是砸”四旧“。我们在门外,一会听见亚爷的苦求声,一会是红卫兵的叫骂声。“我的笼子。这是大清乾隆年间的,这是光绪的。这不是四旧,这是国家文物,这是手绘的,手绘的,刘奎龄的,齐白石的-----”-院内一片砸物声。呯呯邦邦一通摔,我知道亚爷的鸟食罐都完了——————“孩子们呀,那黄罐子千万别摔那是皇上赏赐大臣的,那是文物,价值连城-”--亚爷大哭了----院内燃起了大火----几只红靛腾地飞出,一会成了火球落在地下----红卫兵为了找乐,把鸟喷上汽油然后点燃放飞————亚爷的声音小了许多。几近呻吟,“俺丫哩,俺丫哩————俺的红脖子,俺的孩儿呀-----”。
以后的几天,亚爷不吃不喝,也没什么话。两眼呆呆的望着窗外。突然他一个机灵。开口就是我的鸟,我的红脖回来了,马上他就喃喃的说,孩儿呀,逃命去吧。去吧。那鸟就是不走,一联呆了几天,最后,在院中的水缸边发现了那只死去的小红,真是亮眉亮岔,片红肚白,只是瘦瘦的,大眼睁着。好像在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亚爷无言的轻轻地捡起那只红靛。手颤颤的抚摸着,轻轻地捧回自己屋子,放在桌子上,轻轻地在一旁放上一撮牛肉面,没有声音没有话。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只有小孩子们蹦着跳着。喊着“爷爷的红脖快回来呀————-”。
秋天了,胡同里只有落叶和凉风,一位老人驼着背,穿着人民装,慢慢的挪着,手中提着一张黑漆笼,是铁丝编的那种,我眼前一亮,笼中一只久违了的红靛,细细一看却原来是只标本鸟,“俺丫哩,俺的红脖子-----。我亲亲的叫了一声亚爷爷,他慢慢回过身来,一看是我,几行浊泪,潸然而下,“孩儿呀,学好,别学养鸟。别当红卫兵-----”老人提着黑黑的鸟笼,确切的说提着红靛颏的标本,背更驼了,腰弯弯的,佝偻着-----颤抖的身影在寒风中慢慢逝去。
现在,我也六十了,白发早早爬上了头顶,怀旧伤感渐渐的多了。秋天到了,我都学着亚先生的样子养上几只红靛,每每侍弄完鸟,沏上一壶茶,点上一支烟,香气袅袅,冥冥中我都可以看见亚先生,看见他的红靛颏,大大的红片,映红了天似的,映红了亚爷的白白的胡须,暮鼓晨钟下,百鸟朝凤,亚爷眯着小眼睛,嘿嘿的笑着,祈祷人们有靛颏养,有好靛颏养。 看了催人泪下,心痛了 传奇一生,好人 好文章,欣赏了。 拜读了天津卫的老先生 写的太好了 好文 画面感太强了如同观看一部电恩爱情仇 怎一个情字了得!!!!!!!!! 拜读了 拜读了